- 社区减灾模式分析
- 俸锡金 朱晓丹 杨洁
- 1031字
- 2020-07-09 17:34:42
前言
对于一个在中国已经运行了将近十年的社区减灾模式而言,中国社区综合减灾示范模式发展的实践是任何从事中国减灾研究的人士所不能忽视的。因为,它是中国减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对它的研究,任何关于中国减灾的理论体系都不会完整。
2014年1月,在完成《社区减灾政策分析》书稿后,我们便着手收集有关社区综合减灾示范模式的资料并展开相关研究。2015年,在参与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资助、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担的“中国西部地区减轻灾害风险示范社区建设”项目方案的设计中,我们便提出了社区减灾模式研究的内容并将其纳入项目研究之中。
在对过去几年收集的与社区减灾模式相关的资料和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社区减灾模式分析的研究框架,并紧紧围绕“中国社区减灾模式是什么”和“中国社区减灾模式如何发展”两个核心问题,在对社区减灾模式进行理论分析之后,从历史演变、内容特征、运行机制、未来发展和具体案例五个方面,对中国社区综合减灾示范模式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本书的研究框架和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确定的。第一章在对社区减灾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书关于社区减灾模式的定义和分类、社区减灾模式分析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从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两个方面,对我国社区减灾模式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三章介绍了我国社区减灾模式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第四章从政策保障机制、综合协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和主体参与机制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社区减灾模式的运行机制;第五章从社区减灾模式发展的影响、社区减灾模式发展的困境和社区减灾模式发展的方向三个方面,对我国社区减灾模式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最后一章,也就是第六章,按照背景、内容和评述的编写体例,撰写了体现我国社区综合减灾示范模式内涵和特征的两个具体案例——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水井坊社区综合减灾模式和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九峰山农村新社区综合减灾模式。
本书是“中国西部地区减轻灾害风险示范社区建设”项目的成果之一,也是集体劳动的结晶。俸锡金提出本书的写作框架,撰写第一、三、四、五章,并负责全书统稿;朱晓丹撰写第二章;杨洁撰写第六章。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力图将我国社区综合减灾示范模式较为客观和完整地总结出来。同时,我们也对这一模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制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相信,本书能让读者对我国的社区减灾模式有所了解和收获;我们也希望本书能抛砖引玉,引出更多关于社区减灾模式研究的优秀成果。
作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