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生态系统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模式与案例
- 费明明等
- 4327字
- 2020-07-09 17:32:44
1.5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5.1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从那时起才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重要性并重点进行研究,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各学科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到了80年代初期,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等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生态系统理论,并提出了基于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的架构思想,不仅使城市生态学理论更加丰富,也为我国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奠定了深远的基础。此后,有关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领域研究的热点。21世纪初,城市化研究开始进入多学科角度研究时期,不少学者探究了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健康城市、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宜居城市等课题,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生态的价值观和自然观。根据城市生态环境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双赢,走生态环境互补型可持续发展道路。城市是人类的集中地,人口和资源总量、消费和需求等各个环节都要求城市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地学习,整合各学科的资源,创新城市发展规划体系、监督管理体系,才能促进城市自身不断完善问题、优化城市各方面的能力,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最后才能形成循环良性流通体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城市与自然的和谐。
1.5.2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生态环境的内容包括自然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五个部分。
1.自然系统
自然系统是指气候、水、土地、动植物、地理、资源和土地利用等。它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从广义上来看,原始的系统都属于自然系统,它是自宇宙产生以来经过亿万年活动而天然形成的各种自我循环系统,例如生物、气象、海洋、地球、天体等。它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自我平衡系统,系统内的各种因素,按照自然进化规律,形成自然现象或自然特征,如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疾病和死亡、各种生物的迁移等,它们通过平衡、自我适应、自我调整最终实现微观或宏观的平衡。广义的自然系统包括生态平衡系统、生命有机体系统、天体系统、物质微观结构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在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是物质流的循环和演化。自然系统庞大而复杂,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是由各种自然力形成的交织。
2.人类系统
人既是自然界的改造者,又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的物质需求、生理、心理、行为等各种因素。人作为社会化的高级动物以及生活历史活动的主体,具有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包括生理需要(对食物、水、氧气、睡眠的生理需要以及特殊的心理需要)、安全需要(生理安全及心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尊与被人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生态学将生态系统定义为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组织的功能符合体。“人—社会—自然”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世界观,它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使有机论在各门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应用。
3.社会系统
社会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社群,占据一定的领土,并且逐渐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社会系统是以人类为主体,以社会为活动空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系统,包括公共管理与法律、社会关系、经济发展等。人类社会是社会系统中最大的一个,它包含了家庭、公司、地区等多个国家的子系统,虽然这些子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和类型,但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结构和秩序。任何社会系统与更高层次的社会系统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从属关系。每一个社会系统都处在不断演化中但都不可替代,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多重的互相联系、制约以及共同发展的特点。
4.居住系统
居住系统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心、人类系统和社会系统等需要利用的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征。随着人类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了“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概念。一些新兴的理论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其中就包括生态建筑、生态园林等与居住系统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的生态建筑、生态园林,为人们提供了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及活动空间,有效防治各种污染,最终达到人、建筑、自然和谐统一的目的。
5.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主要指的是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通信系统等,它是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以及经济、法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1.5.3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预防和保护原则。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对许多城市的发展构成了威胁。自然生态的脆弱性警告人们单纯以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几乎走到了尽头。全球的土地资源流失与荒漠化、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空气质量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社会难以为继。因此,预防和保护必须优先考虑保护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停止对环境有潜在影响的活动,集中精力预防环境退化,限制城市居民对生物圈的影响。
(2)质量与数量统一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发展要稳步提高,还要提高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影响。城市经济要发展,就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调整城市经济增长的重点,发展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所以,可持续发展应追求质与量的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效率;同时保证城市发展的强度适应城市发展的能力。
(3)尊重自然原则。要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文化和社会道德层面进行加强,要把城市看作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城市利益、社会利益置于环境之上。建立环境伦理道德,明确人类对于环境保护尊重的道德义务和责任,了解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建立一个新的长期机制,使自然和社会、人类和城市共同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4)全面协调发展的原则。城市生态环境要注重自然环境、社会经济这两者的综合发展。环境发展必须充分协调两者内部和外部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完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各类城市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自我调节能力建设,建立科学的城市运营、调控和管理制度,以保持城市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1.5.4 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复杂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城市生活相互作用影响的统一体。它是人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础,是城市中人类生活和利用、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因此,必须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系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可持续的城市化会产生一个健全的生态城市。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确定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消费标准范围,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需要确立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的合理和高效;需要在整体上把握城市和外部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有效的解决,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持续发展注重协调生态的平衡,注重在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保护。在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要注重生态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生态系统和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应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模式,也就是通过生态系统有效治理推动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从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反过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国内外学者对二者关系的协调处理进行了周详细致的研究。
1.5.5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目前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两者的研究如何实现和谐和交融是这个研究的难点,这是因为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复杂性和多因素影响性为理论及实践研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如何认识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生态问题?如何利用可持续发展工具实现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预期目标?如何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深入认知和解决上述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本研究针对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展开系统理论分析。概括而言,其研究意义主要在于:
(1)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背景深入探讨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理论及应用问题,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可持续发展理念,针对可持续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类型、价值、经济学透视、路径等若干重要问题展开实质性研究工作,建立完善相关理论研究和方法体系,为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实际运作提供理论依据。
(2)本研究旨在从动态和互动角度,揭示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相互关系,对二者的关联进行综合研究,探寻二者的结合点,并研究其关联理论。为此,一方面,分析可持续经济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创新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把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内容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中,进一步丰富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目的,在于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品位、规范城市环境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创新可持续发展制度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有效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适宜地结合,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效益的显著提升。
(3)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城市生态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分析工具。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具有密切的关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目的,研究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保护的关系。在于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品位、规范城市环境管理行为,发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治理城市生态、改善环境质量方面的作用,制定出恰当的发展政策,进而对完善城市生态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