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十)亚特兰蒂斯(THE ATLANTIC)

生长在BJ,说到去海边玩,我的概念里基本就只能浮现出北戴河。学了地理之后,也强可认为那就算是接触过大西洋了。但实际的感觉,还是大陆国家附属的一小片海。然而,从地中海起,我们其实就已经踏入了欧洲海洋文明的生境。从古希腊开始,他们应该就是从海上看陆地的视角?认为陆地不过是海的附属物……

而我真的感觉到这种视角和体验的转换,却是一直等到出了地中海、进入了无比蔚蓝的大西洋才真切而逐渐地发生的。“亚特兰蒂克”这个词不知是怎么被翻译成大西洋的,但如果直接音译,却多少带有了些神秘感。虽然越长大越信命却越不屑于神秘主义,但在这大西洋里航行,却总能隐隐地感觉到一种深邃的隐秘。这感觉似乎与太平洋明显不同。

飞鱼、会发光的水母、海豚是我们之前就见识过的,到了大西洋里,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飞鱼好像少些)。海龟、鲸鱼则是新见到的家伙。依然是半身弹出巴拿马导缆孔地观瞧,海龟和海豚的行为却截然不同,前者见船来主要是躲,且方法独特——下潜。那些身长超过十米的鲸鱼,从高出海面许多的主甲板上远看,似乎不觉得如何,喷水、尾鳍拍水……几个常规动作初见时虽稀奇,看多了却也有些疲乏。直到有一次黄昏,我下班后逗留在甲板上,偷偷钻出护栏,躺坐在缆托上亲海。鲸鱼猝不及防地从离左舷不足五米的地方出水换气,我才真的被这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种所震撼。那一刻粗暴的喷水声和巨大物体近距离出现的天然的威慑力,让我竟一时觉得难以动弹。直到它出了这口气又潜回水中片刻,我才能挪动身子,钻回到了栏杆里面。感受着平时觉得有些烦躁、现在却令人感觉踏实的船舶主机带来的甲板低频、低幅而持续的震动。

在大西洋里航行了大约三天,右舷远处出现了类似陆地的巨大岛屿,让人有想靠岸的冲动。而这显然不是大西洋彼岸,而只能是大航海时代被某个航海强国占据的大西洋中的某岛屿群。这样的巨型岛屿群坐落在大西洋里,似乎又有了薄雾缭绕般的神秘世界之感……电台里传来的应该是西班牙语,大洋中岛屿的生命力,其现代部分,大多是由这些密集的无线电型号来体现的。风、雨、海浪、船舶……一切有节律地在这大洋里摇动着,那些海岛又是否也只是一种虚幻的律动呢?

当海图室里的收报机打出了一条罕见的“注意坠落火箭残骸”的提示,我们就算是已经完成跨洋航行了!报文所涉的应是迈阿密半岛上的卡纳维拉尔角火箭发射场。从海图上最后一次船位标记向下看,“BERMUDA”(“百慕大”)几个字母赫然出现在一些小岛标记之中。3/O注意到了我目光的落点,凑过来说:“怎么样?我们正在过百慕大呢!你知道百慕大三角的超自然现象吗?”“知道一些吧!”我笑笑说。心里却仍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运气,能赶上那些所谓的神奇之事。3/O继续饶有兴趣地讲着他知道的关于百慕大的一些奇事,我也就静静地听着。毕竟,大洋航行半个多月的孤独寂寥,也难得能找到让他意兴盎然的话题了……

船驶入迈阿密半岛东侧的高速洋流之后,所有来到驾驶室的人就都不会错过速度计上的示数。我们以静水12、3节的常航速推进,顺流在这迈阿密寒流(大概是叫这个名字)里,对地速度却能达到接近20节!小学、初中的时候我们就能算明白的速度问题,在海事大学的培训中也能流畅应对的东西,真的身在其中仍会惊叹不已。但如果没有测速设备的显示或等时段定位标记间隔的明显增大,我们对这忽然的加速却将是毫无感知的。迈阿密的热带风情也是遥不可见的。

绕过迈阿密半岛最南端的峽角,船便是进入了墨西哥湾。这里的海水没有了大西洋的蔚蓝,转为中国北方近海般的灰墨绿。船只渐多,一派繁忙工业之海的氛围。3/O讲起当年墨西哥湾漏油发生的时候,他也刚好随船经过这里。只见天空中飞机呼啸,各类航海通讯设备密集接收到漏油警报。而如今航行在这里,一起看来都井然有序。我的心中,却主要是在做着“新大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