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资源、比较优势与收入分配

一、概念题

1.充裕要素(abundant factor)

答:充裕要素是“稀缺要素”的对称,是指一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充裕要素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中的重要概念。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

2.要素价格(factor prices)

答:要素价格即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指每一单位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给所有者带来的收入。生产要素主要有四种: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相应地,其价格分别称为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生产要素价格同产品的价格一样,主要是由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工资主要由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地租主要由土地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利息主要由资本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利润作为企业家收入,主要由企业家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

3.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biased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如图4-1所示。图4-1(a)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于的扩张,图4-1(b)则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的扩张。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从移到了

图4-1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

4.要素比例理论(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答:要素比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指从资源禀赋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做出解释的国际贸易理论。要素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必然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商品价格自然相对要高一些。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一样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建议各国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5.要素价格均等化(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答:要素价格均等化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的重要观点之一,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但贸易的深入必然导致不同生产要素充裕程度的变化,并引起其价格的相应变化。充裕要素逐渐相对稀缺,价格由低变高;稀缺要素逐渐相对充裕,价格由高变低。作为贸易对方的另一个国家,必然发生类似的、反方向的变化,从而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最终趋于一致。

6.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theory)

答:参见本章概念题第4题“要素比例理论”。

7.要素充裕(factor abundance)

答:要素充裕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充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该国绝对要素量无关。可以从两个角度定义国家的要素充裕度:(1)数量定义法:如果两国的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分别为,而且有,就称相对于国而言,国是资本充裕型国家,相对于国而言,国就是劳动力充裕型国家;(2)价格定义法:如果两国的工资—利率之比分别为,而且有,就称国为资本充裕型国家,国为劳动充裕型国家。可见,一国某种要素的稀缺和充裕,只能是相对另一个给定国家来说的。

8.里昂惕夫悖论(Leontief paradox)

答:里昂惕夫悖论是指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又多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以验证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时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在里昂惕夫发表其验证结论后,西方经济学界大为震惊,并掀起了一个验证和探讨里昂惕夫悖论的热潮。虽然对里昂惕夫悖论至今也没有令人完全信服的解释,但它强烈地推动了新贸易理论的发展,因而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9.要素密集(factor intensity)

答:要素密集度是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设有两种产品,其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投入比例分别为,如果有,就称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假定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即产品在一国为劳动密集型,在另一国也仍为劳动密集型。

10.稀缺要素(scarce factor)

答:稀缺要素是“充裕要素”的对称,是指一国拥有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稀缺要素的“稀缺”是相对的,它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在绝对数量上的稀缺,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稀缺。稀缺要素是以资源禀赋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中的重要概念。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指出:各国倾向于进口本国稀缺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将因国际贸易而受损。

11.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

答:预算约束是指一个企业的支出要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一个家庭、一个非营利机构和一个国家都存在预算约束。预算约束的软硬程度,取决于具体的环境条件,即取决于要求遵守行为规则的社会关系。硬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的约束是硬性的,或者说,企业的生存只取决于销售收入和投入成本,企业的支出必须以企业的货币存量和收入为约束条件;软预算约束是指财务收支计划对企业行为和行动自由不构成有效的约束,当企业不能用自己的收入补偿其支出时,也能继续生存下去。

12.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答:特定要素是“流动要素”的对称,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些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有些则不能自由流动。一般称前者为“流动要素”,后者为“特定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之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只是在流动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例如,劳动一般可以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特定性最低,但工作经验、技能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若干“特定”方面的特征。在理论分析中,明确区分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能提供许多重要的分析工具,深化对经济问题,尤其是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的研究。

二、习题

1.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多于用于种植小麦所用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于养牛业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产业?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land is cheap, the ratio of land to labor used in cattle raising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and used in wheat growing. But in more crowded countries, where land is expensive and labor is cheap, it is common to raise cows by using less land and more labor than Americans use to grow wheat. Can we still say that raising cattle is land intensive compared with farming wheat? Why or why not?

答:将养牛业定义为土地密集型,这是比较生产中使用的土地相对于劳动的比率得到的结果,而不是看所使用的土地相对于总人口的比率。美国养牛业中土地对劳动的比率超过了小麦生产中的这个比率,意味着养牛业在美国是土地密集型的。若其他国家养牛业中土地对劳动的比率超过了这个国家小麦生产中的这个比率,那么养牛业在这个国家也是土地密集型的。其他国家和美国的比较于这个目的并没有很大的关系。

2.假定在现有要素价格下,棉布生产中每用1英亩的土地就需投入20小时的劳动,而在生产粮食时,每用1英亩的土地只需投入5小时的劳动。

a.假设该经济拥有的总资源量为:600小时的劳动和60英亩的土地。请画图说明资源应如何分配。

b.现在假设劳动供给分别上升到800小时、1000小时、1200小时。请用一幅如(本书中)图4-6的图展示出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

c.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Suppose that at current factor prices cloth is produced using 20 hours of labor for each acre of land, and food is produced using only5 hours of labor per acre of land.

a.Suppose that the economy’s total resources are 600 hours of labor and 60 acres of land. Using a diagram determin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Now suppose that the labor supply increases first to 800, then 1000, then 1200 hours. Using a diagram like Figure 4-6, trace out the changing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c.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labor supply were to increase even further?

答:a.图4-2显示了资源的分配情况:

图4-2  资源的分配

如图4-2所示,长方形的四边表示劳动总供给和土地总供给。给定棉布生产中的土地劳动比例,棉布部门的资源使用必定在直线上,直线的斜率等于。同样,粮食部门的资源使用一定在直线上。两条直线相交于点,资源在两个部门的分配即由这一点表示。根据题中所给数据,有

。又因为:,所以。同理可得,

,有:。又有:,解得:

b.当劳动供给增加时,资源分配变化的轨迹如图4-3所示。

图4-3  劳动供给增加后的资源分配

图4-3中,劳动供给的增加使得用来表示一国资源的长方形变“长”了。如果商品价格保持不变,要素价格和土地劳动比例也保持不变,资源在两部门的分布会从点移到点、点和点,从而使得更多的土地和劳动被用于粮食生产。经过计算,本题的答案为:

时:

时:

时:。(这时实现了完全专业化分工)

c.如果劳动供给继续增加,将会出现劳动闲置。这时,要素价格将会进行调整变化,否则,将会出现失业现象。

3.“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分析上面这段话。

“The world’s poorest countries cannot find anything to export. There is no resource that is abundant-certainly not capital nor land, and in small poor nations not even labor is abundant.” Discuss.

答:充裕要素的“充裕”是相对的,指的并不是一国所拥有的该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的充裕,而是该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相对充裕。可见,起作用的不是要素的绝对充裕程度,而是它们的相对充裕度。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各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国内充裕要素密集型的产品,一国充裕要素的所有者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发展中国家,相对于资本而言劳动比较充裕。

4.美国劳工运动(基本上代表了蓝领工人,而不是专业人才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传统上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从工会成员利益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否合理?如何用相关贸易模型的理论来回答本题?

The U.S. labor movement-which mostly represents blue-collar workers rather than professionals and highly educated workers-has traditionally favored limits on imports from less-affluent countries. Is this a shortsighted policy or a rational one in view of the interests of union members? How does the answer depend on the model of trade?

答:利用不同的模型,本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1)在李嘉图模型中,贸易可以提高工人的购买力,从而使劳动获益。因此美国劳工运动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不合理的。

(2)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工人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也有可能从贸易中受损。因为贸易使得用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上升,用另一种商品衡量的购买力下降。劳动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出口生产,就越有可能从贸易中获益;相反,一种要素越是集中于进口竞争商品的生产,就越有可能因贸易而受损。在美国,劳动是相对稀缺的资源,因此,美国的工人会因进口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而受损。所以,美国劳工运动支持政府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是合理的。

5.最近,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的计算机程序人员已经开始做原来只在美国完成的工作。这种转移无疑导致美国程序员收入实质下降,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在美国技术工人的工资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为何会出现这一情况?把削减工资作为防止计算机编程外包的理由,对此,贸易经济学家会提出什么论据并加以反驳?

Recently, computer programm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have begun doing work formerly don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is shift has undoubtedly led to substantial pay cuts for some programm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swer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How is this possible when the wages of skilled labor are ris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a whole? What argument would trade economists make against seeing these wage cuts as a reason to block outsourcing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答:程序员由于来自印度的竞争,面临着工资的下降,但这与技术劳动力工资上涨不一致。通过使得编程更有效率,这项变化也许会提高软件业工人的工资或降低所有商品的价格。然而,在短期,这明显会损害那些在面临转移成本的需要特定技能的部门中就业的工人的利益。有许多原因不阻止计算机编程服务的进口(或这些工作的外包)。首先,通过使得编程更便宜,它使得美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张,使得整个国家平均来说变得更好,这会导致必要的收入分配,但是不应该阻止将使得国家在总体上变得更好的贸易。此外,没有贸易政策行动存在于真空中,如果美国禁止编程服务进口,它也会导致别的国家也实行更加限制贸易的政策。

6.分析说明为什么里昂惕夫悖论以及最近的鲍恩、利默和斯维考斯卡斯的研究结果会与要素比例理论相矛盾。

Explain why the Leontief paradox and the more recent Bowen, Leamer, and Sveikausk as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text contradict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答:要素比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有着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是资本密集型国家,所以,根据要素比例理论,人们理所应当的认为美国应该出口其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里昂惕夫通过实证检验证明,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最近的鲍恩、利默和斯维考斯卡斯的研究结果也表明,资源禀赋和贸易模式之间的关系不再像理论上描述的那么清晰。对这种观点较为典型的解释有:

(1)自然资源。在要素比例理论中,只考虑了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忽略了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资本之间有一定的替代性,如果生产一种商品的自然资源不足,就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进行替代。

(2)人力资本。在要素比例理论的假设中,各国同类要素是同质的,但实际情况是,美国比国外的劳动具有更高的效率。而美国的高生产率得益于人力资本投资。如果把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折算进去考虑,美国的出口商品就是资源密集型的。

(3)要素密集度逆转。在要素比例理论中假设同种商品在各国要么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要么都是资本密集型商品。那么,如果同一种商品在美国是资本密集型的,在他国却是劳动密集型的,自然就可能产生与要素比例理论相反的结论。

7.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国间存在着生产要素效率的不同。请解释这将如何影响要素价格均等化这一概念。

In the discussion of empirical results on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we noted that recent work suggests that the efficiency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seems to differ internationally. Explain how this would affect the concept of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答:如果各国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那么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可以适用于“有效要素”,就是在工人技能或(例如)土地差异中考虑技术差异。结果表明,调整后的模型比没有调整的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国家间的贸易模式。要素价格趋同概念也可以适用于有效要素。一个技能更好的工人或者是工人处在一个高技术的国家,该工人就相当于另外一国中的两个工人。这样,一个人就是两单位有效劳动。一个高技术的工人的工资是低技术工人工资的两倍,而且一单位有效劳动的价格还将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