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题

1.什么是长期和短期?(6分)有人说,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中山大学2013研)

答:(1)短期指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期。通常认为劳动要素的数量在短期是可变的,资本要素的数量在短期不变。在短期,价格、工资缺乏伸缩性,往往在某一预先决定了的水平上保持不变。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平坦,价格水平固定。所以在短期中,产量只取决于总需求而价格不受产量水平的影响。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数量的时期。在长期,价格、工资被认为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并且能够对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价格水平则取决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者。很高的通货膨胀率都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2)在宏观经济学中,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主要是说明在长期和短期,需求和供给对国民经济产出的不同影响。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短期看需求

短期中,由于短期内,厂商不愿调整工资与价格而倾向于更容易进行的改变产量活动,因而总供给曲线是平坦的,影响产量的因素在于需求。如图5-8所示,为一条水平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此时产量只取决于总需求而价格不受产量水平的影响,若总需求增加,曲线右移至,产出从增加到,价格水平不变。此种情形即为凯恩斯供给曲线下的情形。

图5-8 短期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

长期看供给

在长期中,价格、工资被认为具有充分的伸缩性,经济位于潜在(自然)产出水平,因而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相比之下,价格水平是可以取任何值的。

如图5-9所示,经济初始均衡点位于点,若总需求增加使得总需求曲线从右移到,由于总供给不变,总需求的增加最终使得物价水平从上涨到,但产出不变。由此得出,长期中。产量只取决于总供给,而价格则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两者。此种情况为古典供给曲线下的情形。

图5-9 长期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

因此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概括了长期和短期中,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中需求和供给变动对经济均衡的影响。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并不意味着在短期只需要考虑需求,长期只需要考虑供给,而是不同时期的主导因素不同。

2.要求对所给的材料进行正确的评析,能言之成理,体现独特的思考能力。

1965年,美国经济在接近于其生产能力的状态下运行。约翰逊总统面临着一个问题:他想在越南开战,但是他又不想让美国人知道一场战争要耗费多少钱,结果是他决定不提高税收,至少不完全用提高税收来支付战争的费用。另外,他不打算削减政府支出,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向贫困开战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很多费用极高的新的社会方案。

试运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框架对上述情况做出分析,同时解释并推测至60年代末期美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浙江大学2001研)

答:(1)1965年美国的经济运行情况

1965年,美国经济接近充分就业,表现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图形上,经济的均衡点处于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约翰逊总统的措施(不提高税收、不打算削减政府支出)不仅不能抑制总需求,向贫困开战的计划反而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也就是说,政府刺激的是已接近充分就业的经济,这样价格水平显著上升,而产量几乎没有增加。由此可以推测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2)运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框架的分析

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使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最终使物价水平上升过快,产量增加较少。

图5-10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后果

如图5-10所示,初期,相交于代表接近充分就业的点。点的产量为,价格水平为。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的位置,这样,相交于点。点的产量为潜在产出水平,价格水平为。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一情况表示经济处于过热的状态。这时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价格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

可以看出,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价格和产量增加的比例并不相同。在的右方,总需求曲线越向右移动,价格上升的幅度越大,产出增加的空间越来越小。当产出接近于潜在产出水平时,总需求曲线的向右移动更多的体现为价格的上涨。也就是说,在的右方,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的距离越大,价格上升的比例越要高于产量上升的比例。

结合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推测出:约翰逊总统实行的这些政策无疑会给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宏观经济运行带来风险,体现为高通货膨胀率。一旦遭遇不利的供给冲击,即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美国经济就出现了“滞胀”,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

3.解释凯恩斯和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并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下的财政扩张效应。(中山大学1999研)

答:(1)凯恩斯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假设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又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形状在于其两个假设:

第一,货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

第二,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当价格上升时,实际工资下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减少,要求货币工资增加,就业量不变,总供给不变。

(2)凯恩斯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而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形形状差别。古典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在图形上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而主流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是一个倾斜线段和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

蕴含的政策效果不同。古典模型中,除非总供给曲线发生变动,否则财政和货币政策只会带来价格上涨,没有任何效果,凯恩斯模型则正好相反。

终上所述,凯恩斯和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在于两者理论基础不同:

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市场运行毫无摩擦,总能维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既然在劳动市场,在工资灵活调整下充分就业的状态总能维持,因此,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化,经济中的产量总是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即潜在产量相对应,所以总供给曲线总是垂直的。

凯恩斯主义则假设工资刚性,并且劳动力市场存在摩擦,充分就业和达到潜在产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工资和名义工资的变化会带来劳动供给的变化,所以总供给曲线不会在充分就业保持垂直,而是应该保持水平或者至少保持正斜率。

(3)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下的财政扩张效应

在凯恩斯极端情形下(如图5-11(a)),扩张的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产量和就业,对价格不产生任何影响。即使在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情况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会导致产出的增加,当然政策效果没有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条件下明显。

在古典情形下(如图5-11(b)),扩张的财政政策只是提高价格,而实际产量(产量、就业)不会发生变化。

图5-11 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下的财政扩张效应

4.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试分析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博)

答:石油价格上涨可以视为是一种总供给冲击。总供给冲击是指一国生产活动所需某项或某几项重要投入品的成本迅速上升而引起总供给曲线上移,由此拉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进而导致通货膨胀和均衡产出水平下降的现象。

图5-12 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如图5-12所示,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供给的冲击(石油价格上涨)而向左移动,由移到线不变,则均衡点由移至,价格由上升至,国民收入从下降至。从图5-12可以看出,由于实际国民收入小于潜在国民收入,经济处于萧条停滞状态,但是物价水平却处于较高的水平,或高于原来的价格水平,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共生的现象,即“滞胀”现象。

在长期中,一切价格都能够自由地涨落,工人的实际工资回复到原来的均衡工资水平,经济重新回复到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因此,一般情况下,石油价格冲击在长期中只会使价格上涨,对产出没有多大影响,产出仍然恢复到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如图5-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