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题

1“最后一分钟营救”[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西南大学2012年研]

答:“最后一分钟营救”是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把他喜爱的狄更斯小说的叙事手法运用进电影,创造出的平行剪辑手法。在影片The Fatal Hour的高潮段落第一次采用以营造紧张感。在《党同伐异》中,他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交叉动作交替切入,摆脱实际时间的束缚,打破传统戏剧叙述原则,创造真正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构成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最后一分钟营救”。它作为加强节奏与悬念的电影表现模式,给电影的时间和空间带来了最大的“营救”。

2让·雷诺阿[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让·雷诺阿,法国著名电影导演,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大师,著名印象派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之子。曾参军,从事制造陶器,后来成为导演。拍摄的电影包括《娜娜》《游戏规则》《查尔斯顿》《玛尔基塔》《卖火柴的小女孩》《兰基先生的罪行》等,其风格是一种诗意的现实主义,用印象主义来参透命运,以现实主义来看穿世界,在各种形而下的社会身份背后书写形而上的寓言。

3贾樟柯[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贾樟柯,我国第六代导演的领军者之一,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标志性人物。首部50分钟故事片《小山回家》,到《小武》《站台》等电影处于“地下电影”的创作时期,2004年《世界》在国内公映,进入贾樟柯“地上电影”时期,继而创作《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天注定》等电影。贾樟柯深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用纪实手法记录社会转型变革下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以悲悯的情怀和独特而又执着的视角,呈现着普通人在时代大潮中的坚韧、呐喊、挣扎与梦想,成为商业化、娱乐化浪潮中中国电影的良心和关注现实的“守望者”。

4《阿凡达》[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和西格妮·韦弗等人主演的科幻电影。影片中人类为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开启了阿凡达计划,而纳美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最终由杰克率领纳美人向人类宣战。《阿凡达》采用3D技术,在世界电影界引起了巨大震动,被称为电影的第四次革命。其“陌生化”情境设置、“暴力”影像以及依托新技术展示的人文内涵和全球化视野是影片取得成功的要素。

5《马路天使》[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袁牧之执导,赵丹、周璇、魏鹤龄等主演。该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红与吹鼓手陈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是30年代左翼电影的现实主义优秀影片代表作之一,具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艺术成就的。影片在表现社会现实时采用管中窥豹的手法,在看似无意中不露痕迹地揭露现实的黑暗与腐败。同时采用喜剧手法,在笑声和眼泪中深刻地暴露了社会的黑暗,留给观众以深刻的思考。

6波兰道德焦虑电影[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

答: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波兰人民共和国,扎努西掀起了波兰电影的第二个经典潮流“道德焦虑电影”,瓦伊达聚焦工人罢工和政府镇压的《铁人》是其巅峰之作。“道德焦虑电影”直指政治体制与道德伦理的撕扯,表现波兰电影人还原历史面貌与粉碎政治陷阱的坚定立场,检视波兰人民生命与死亡、爱与信仰的道德困境。其主要目的就是撕碎当时波兰政权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虚伪鼓吹,将一个真实的社会主义重压下的波兰展现在公众面前,往往渗透了特殊的文化内涵。

7长镜头[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研]

答: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有的长达10分钟),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这里的“长镜头”,指的不是实体镜头外观的长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摄影镜头距离拍摄物的远近,而是拍摄之开机点与关机点的时间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长短。也就是说,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般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这样命名主要是相对短镜头来对称的。其长度并无明确的、统一的规定。是相对于“短镜头”的讲法。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例如文场戏的演员内心描写、武打场面的真功夫等。长镜头的拍摄,由于不会破坏事件发生、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8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研]

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1863年出生于莫斯科阿列克赛耶夫大街住宅,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大量艺术活动中,给予苏联演剧学派以深远的影响,促进了苏联各戏剧流派的发展,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它是包括表演、导演、戏剧教学和方法等系统专业知识的演剧体系。体系的戏剧美学思想——真实反映生活,强调戏剧的社会使命和教育作用,继承了19世纪俄罗斯革命民主派朴素唯物主义的美学观点。体系在导演工作方面所作的大胆革新,完善了俄罗斯导演艺术流派,使导演发展成为整个演出的思想解释者、组织者、剧院集体的教育者。在与演员的合作上,体系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首要地位,发展演员的创作主动性,通过整体演出体现导演的风格。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体系关于演员的创作原理和训练方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之为体验派。要求的不是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生活在形象之中,并要求在创造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系对20世纪的世界戏剧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代表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

9主观镜头[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研]

答:主观镜头是表示片中角色观点的镜头。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片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而言,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称为客观镜头。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称为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它因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能使我们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10类型片[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研]

答:类型片是按照不同的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类型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类型电影的制作根据观众的心理特点,在一定时期内以某一类型作为制作重点,即采取所谓“热潮更替”方式。在人们厌烦了西部片之后,便换上恐怖片,然后再继之以其他类型影片,如此周转不息,反复轮换。在诸多的影片类型中,最有典型性的是四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科幻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的规定性和对影片创作者的强制力,只有在以制片人专权为特点的大制片厂制度下才有可能发生作用。因此,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五十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愈来愈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了。

11场面调度[中国人民大学2018年研]

答:场面调度,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活动的位置变化所做的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为了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由于电影和戏剧在艺术处理上具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引用到电影创作中,但其涵义却有很大的变化和区别,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在电影中“场面调度”的涵义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是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因为电视和电影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它也适用于电视剧的创作。利用场面调度,可以在银幕上刻画人物性格,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渲染场面气氛,交代时间间隔和空间距离。场面调度对电影形象的造型处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12《武训传》[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武训传》是著名导演孙瑜于1944年创作的歌颂传奇人物武训“行乞兴学”义举的电影。该片是一部以清朝末年武训的生平事迹为内容的传记影片。1950年,《武训传》上映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并被评为当年10部最佳影片之一。然而195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武训历史调查记》的文章,认为影片宣扬了反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训传》开始遭受全国性批判。此后该片在批斗会上被多次当反面教材放映,引发了我国当代文艺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文艺思想论争。2012年《武训传》沉寂60年之后公映。

13史东山[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史东山是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的导演、编剧,是我国电影的奠基人。1932年他与蔡楚生合作编导我国第一部以抗战为主题的故事片《共赴国难》,从此走上艺术道路。他从业于联华影业公司,期间拍摄了一系列触及社会问题、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影片,代表作有《八千里路云和月》《新闺怨》《胜利进行曲》等。建国后,他编导的影片《新英雄儿女传》获得1951年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导演奖。

14西奥·安哲洛普罗斯[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西奥·安哲洛普罗斯是希腊的诗人和泰斗级导演,一生共创作13部剧情长片和2部纪录片。西奥·安哲洛普罗斯作品以独特的悠然、诗意的风格享誉世界影坛,被称为“希腊电影之父”。代表作有被称为“希腊近代史三部曲”的《三十六年岁月》《流浪艺人》和《猎人》。2012年1月25日在雅典拍摄自己的最新一部电影《另一片海洋》(The Other Sea)时,在街边遭遇车祸逝世。

15科恩兄弟[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科恩兄弟是美国电影导演组合,由哥哥乔·科恩和弟弟伊桑·科恩组成。他们是美国乃至世界独立电影制作的代表,他们独立于好莱坞电影之外,独立编剧、制片、拍摄和发行。作品风格以带有魔幻色彩的黑色幽默为特点,采用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营造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科恩兄弟的作品多次在奥斯卡、戛纳、柏林电影节提名,其中《冰风暴》和《老无所依》曾经获得奥斯卡金像奖。

16摄影影像本体论[西南大学2011年研]

答:摄影影像本体论是巴赞提出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具有同一性的理论,即“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统一”。巴赞认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所以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而现实主义是电影语言演化的趋向。影像本体论和巴赞的电影起源心理学以及电影语言进化论有密切的关系。影像本体论的心理学依据是人类用逼真的摹拟物替代外部世界的心理愿望:电影影像通过摄影机自动生成的方式彻底改变了影像的心理学,完全满足了把人排除在外,单靠机械复制幻象的欲望。因此,摄影的客观性可以赋予影像以任何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具有的说服力。

17《电影的锣鼓》[西南大学2011年研]

答:《电影的锣鼓》是1956年钟惦棐在《文艺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引发了关于电影出路的讨论,讨论持续到1957年年初。《电影的锣鼓》发表的前奏是1956年在上海提出的关于电影与观众方面的具有警醒意义的问题,其核心是“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么少?电影作为群众性最广泛的艺术该如何发展才能适应观众的口味,为大众所接受?”钟惦棐因发表《电影的锣鼓》而被划为右派,下放劳动。

18《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西南大学2011年研]

答:《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是张暖忻、李陀于1979年发表在《电影艺术》上的论文。文章立足于中国电影落后的现状,对“闭关自守”的姿态进行了抨击,并提出通过对电影语言的探索与革新,开展对电影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工作,以推动国内电影朝着追求艺术性、追求技巧的方向发展。文章主要内容有:为什么要强调对电影语言的研究?电影语言的迅速、持续的更新。现代电影艺术对电影语言的新探索。

19左翼电影[西南大学2012年研]

答:左翼电影是指1933年到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在上海开展的左翼电影运动及拍摄的一批反帝反封建电影。发起者有夏衍、田汉等。他们注重社会意识的呈现,注重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尝试以巧妙隐晦的题材选择、叙事方式和视听语言,曲折地宣传反帝抗日思想,揭示社会的黑暗。如影片《神女》《桃李劫》。“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推动左翼电影运动走向高涨。《压岁钱》《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影片是左翼电影运动高潮的代表。

20主旋律电影[西南大学2012年研]

答:主旋律电影是指主要表达国家主流意识、体现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秩序的电影类型。其宣教功能性较强而娱乐性稍弱,目前主旋律电影有中心转化的趋势,开始由单纯的说教走向重视剧情的包装和商业化。主要类型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如《大决战》《周恩来》《重庆谈判》;伦理道德片如《离开雷锋的日子》《被告山杠爷》;献礼片如《国歌》《共和国之旗》,以及商业化主旋律电影如《黄河绝恋》《红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