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 圣才电子书
- 7字
- 2021-05-28 19:33:58
第一编 翻译的基本原理
第1章 翻译概论
1.1 复习笔记
一、翻译的定义
(一)翻译的意义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
(二)我国翻译史
中国历经两次大的翻译过程:一是佛经翻译;二是西书翻译活动。
中国的佛经翻译时期,涌现了鸠摩罗什、真谛一起、玄奘等众多翻译大师,使得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
西书翻译活动最具代表的人物是严复、鲁迅、瞿秋白等。严复翻译西方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著作,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是“五四”时期的代表,这些人大量介绍了俄罗斯文学,被损害民族的文学,以及英、法、德等国的现实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翻译事业的重点是:
(1)翻译马列主义著作、介绍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学作品上;
(2)译介了不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古典作品,以及反映这些国家的人民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现代作品。
(三)翻译的分类
1. 就所涉及的语言而论,翻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和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同一语言的各个语言变体之间的翻译;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活动。
2. 就其活动方式而言,翻译可分为两类: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译(translation)。
口译的基本方式有两种:
(1)连续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2)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3. 就翻译材料的文体而言,翻译可分为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五大类。
4. 就处理方式而言,翻译可分为全译、节译、摘译、编译和译述等类。
二、翻译的标准
无论是英国翻译家、学者乔治·坎贝尔和泰特勒的“三原则”,还是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意为按照原文的本意),到严复的“求信”,到傅雷的“神似”,到钱钟书的“化境”,都离不开“忠实”这个总原则。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对我国的翻译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翻译的基本标准为“忠实而通顺”;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能充分表达,则是翻译的最高标准。
忠实,首先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
通顺,是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合乎规范。
在翻译中,忠实与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三、对译者的要求
1. 译者要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特别是要具有很强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译者要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特别是要下工夫提高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
3. 译者要有广阔的知识面。
4. 译者要掌握合理的翻译策略。
5. 译者要养成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