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
- 朱东华
- 2522字
- 2021-03-19 18:08:53
序二 宗教缘何如此难解?
朱东华博士呕心沥血数载,撰成《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一书,邀我作序。我对宗教学学术史涉猎甚少,实无力为朱君这部力作撰序。然而,作为朱东华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的同事,我又深感却之不恭,乃细阅其稿,写下数语,权充小序。
一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宗教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之一。人有宗教,而动物则没有。因是之故,宗教从古到今,无论中外,都是一个热门大话题。现代人文学科诞生以后,宗教成为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关注的对象。宗教学以宗教研究为己任,责无旁贷,挑起宗教研究之大梁。
宗教的历史十分漫长。从原始宗教算起,宗教至少已经有了数万年的流传。即使后来出现的若干世界性大宗教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宗教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它经历了多种社会形态,对人类的思想意识、文化形态、心理素质、法律思想、政治制度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宗教既打上人类远古社会的各种烙印,又随着人类社会各阶段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可以说,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宗教的存在和影响将长期延续下去。
宗教的分布极为广泛。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千姿百态,各有千秋。迄今为止,宗教在一切社会形态、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一切种族、一切阶级和阶层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具有无可比拟的文化继承性和社会适应性。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然而与此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处于这样的现时代,信仰宗教依然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的作用和社会影响有增无减。传统宗教正在经历自身的重大变革,新兴宗教勃兴,宗教多样化倾向日趋明显。
一般说来,人们对宗教并不陌生。神佛显灵的传闻、妖怪作祟的迷信、祭天祀祖的礼仪、驱邪赶鬼的巫术、五体投地的信徒、念念有词的祝祷、晨钟暮鼓的佛庙、香烟缭绕的道观、巍峨壮丽的教堂……但凡提起宗教,这些现象就会浮现在人们的眼前,并在人们心中引起无限的遐想。然而,熟知非真知!诚如宗教学创始人麦克斯·缪勒所说:“成千上万的人信心之诚笃可以移山,但若问他们宗教究竟是什么,他们可能张口结舌,或只能说说外表的象征,但谈不出其内在的性质,或只能说说信心所产生的力量。”要想真正认识和把握宗教,这一重任要由宗教学这门人文社会科学来完成。
二
宗教的复杂性是认识宗教之难的根本原因。宗教学是一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宗教现象学是宗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宗教学也好,宗教现象学也罢,其学科发展的根本宗旨都是为了深入认识和理解宗教,深刻把握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
从缪勒发表《宗教学导论》开始算起,宗教学的发展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大批学者相继而起,各树一帜,推动着这门学问不断向前发展。宗教学领域内百花竞放,硕果累累,蔚为壮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门科学之间的嫁接、交叉与融合,宗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包含多个分支学科在内的学科群,其理论与方法呈现极为丰富的多样性。朱东华的这本著作属于宗教学学术史问题研究。宗教现象学是20世纪上半叶以至70年代国际宗教学界的显学,其间涌现了一大批重要的宗教现象学家。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宗教现象学的学术史研究,夏普等学者即是其中的代表。但由于科学划分的缘故,宗教学学术史研究者很少深入关注哲学现象学的运动,而哲学现象学研究者则很少关注宗教现象学的研究,这样一来,宗教现象学与哲学现象学的关系就一直未能澄清。朱东华的著作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并且能够在广泛、认真解读哲学现象学和宗教现象学的原著基础上,厘清“以奥托、列欧为代表的宗教现象学家”与“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哲学现象学家”之间的思想关系,从而阐明舍勒、奥托、列欧、伊利亚德等在宗教现象学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在西方古典和中古思想研究方面,中国学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重希腊、轻罗马”“重古典时期、轻晚期希腊”“重哲学、轻宗教”的倾向。20世纪70年代之后,国际学界转变了对古典晚期的态度并一直把研究的触角延伸到了罗马帝国时期以及整个中世纪。因此,如何在伦理思想史的整体叙事脉络中,凸显出宗教伦理的学术史进路,仍然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朱东华在有关宗教伦理学的学术史研究中,就贯彻了上述学术判断。他能够立足于伦理学整体发展的叙事脉络,着重点明宗教伦理学发展的若干关键节点——说明波爱修是阿奎那和康德的思想前驱,说明阿奎那的伦理思想是调适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奥古斯丁主义的结果,说明奥古斯丁的意志论道德心理学代表了伦理学思想范式的重要转变——这些结论的得出也是基于扎实、严谨的文献解读和谱系建构的工作,同样值得肯定。
三
按照中国的学科体制,宗教学原为从属哲学学科的二级学科。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宗教学独立出来成为一级学科;而到了90年代末,教育部又将宗教学调整为哲学的八个二级学科之一。这样的调整,有一些弊端,因为宗教学研究的内容很难为哲学全部涵盖;但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有利于哲学工作者重视宗教问题,研究宗教问题,吸取宗教学的研究成果,正确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进而丰富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宗教学的发展明显快于其他一些哲学二级学科。中国的宗教学研究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推动下,积极回应当代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深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真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突破和实质性进展。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整个宗教学科已初具规模。
像其他学科的发展一样,中国宗教学界面临着推动宗教研究、繁荣发展中国宗教学的任务。宗教现象学作为宗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理论也面临着一个中国化的问题。我看到朱东华的这本著作在把宗教学基本理论中国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对宗教现象学核心术语的翻译和阐释,但由于这本书的定位是一种学术史研究,或曰元理论的研究,而非直接运用宗教现象学理论去解读历史和现实的宗教现象,所以,对整个宗教学界而言,建构中国宗教学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是中国学者仍需努力的领域,也是朱东华在完成了这本专著以后,可以进一步开拓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