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序一 沉潜于方法论探索
序二 宗教缘何如此难解?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学术史研究的历程:回顾与反思
第二节 宗教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宗教学学术史的伦理问题研究
第一部分 宗教现象学的问题与方法
第二章 荷兰—斯堪的纳维亚学派的宗教现象学
第一节 蒂勒与商特皮
第二节 克瑞斯腾森:“现象学家应该虚己”
第三节 索德布鲁姆的“圣俗之分”
第三章 奥托:从“神圣”到“圣秘”的现象学还原
第一节 “圣秘”:纯粹的神圣
第二节 “圣秘”的诸要素
第三节 “圣秘”的结构与特征
第四节 奥托的宗教现象学方法
第五节 宗教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四章 舍勒:宗教语言与现象学表述进程
第一节 “绝对域”与神圣价值
第二节 “宗教行为”
第三节 “遮诠神学”与现象学的本质直观
第四节 “宗教与形而上学的整合体系”
第五节 现象学的自负与现象学的谦卑
第五章 海德格尔:“形式指引”与宗教生活现象学
第一节 “形式指引”
第二节 形式指引与基础存在论
第三节 诠释学“嫁接”于现象学
第四节 宗教生活现象学
第六章 凡·德·列欧:宗教的类型学与诠释学
第一节 “宗教”“现象”与现象学
第二节 “理想型”与宗教类型学
第三节 “同感”“领悟”与宗教现象学的诠释学路线
第四节 从方法论角度看列欧的宗教现象学的特点和成就
第七章 伊利亚德:神圣时空与宗教现象的结构
第一节 整体的神圣
第二节 “显圣”“神圣时空”与“象征”
第三节 “宗教人”
第四节 “范型”“结构学”与“形态学”
第二部分 宗教学学术史的伦理之维
第八章 狄奥多若:“身论”与“人格”概念的起源
第一节 本体论类比与狄奥多若的“身论”
第二节 “身”的三重玄义与“人格”概念的起源
第九章 奥古斯丁:《忏悔录》及其伦理思想
第一节 奥古斯丁与《忏悔录》
第二节 原罪论、恶非实体论、意志论道德心理学
第十章 波爱修:道德必然导向宗教
第一节 哲学的慰藉
第二节 道德必然导向宗教
第三节 古典时代与中世纪的思想桥梁
第十一章 阿奎那:《〈伦理学〉评注》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第一节 阿奎那与《〈伦理学〉评注》
第二节 人性论、自然法与美德伦理
第十二章 施特劳斯:“犹太问题”与新保守主义宗教伦理
第一节 犹太问题与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
第二节 新保守主义的宗教伦理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与新宗教右翼结盟的宗教伦理基础
第十三章 桑德尔:宗教与政治中的道德问题
第一节 宗教与美国政治中的道德争论
第二节 千禧年主义、奥古斯丁传统与政治伦理
第三节 桑德尔:公民共和主义与政治中的道德问题
第十四章 审慎与尊重他者:宗教学的伦理立场反思
第一节 缪勒:译名之争与宗教对话伦理
第二节 多重参与和尊重他者:重审耶佛对话的三种模式
第十五章 结语
第一节 宗教现象学的理论得失及其学术影响
第二节 宗教伦理问题研究的若干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跋
更新时间:2021-03-19 18: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