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治世、处世的学问

所谓应激就是个体察知的各种有害刺激或者自身需求不能满足而引起的心身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在人生中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适度的心理压力还可以磨炼人的斗志,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激励人们去把工作做得更好,有利身心健康。但是心理应激过于强烈,过于突然,持续时间过长,以致超过人们的适应和应付能力,就会使人产生愤怒、焦虑、抑郁、失望、悲哀、惊恐等不良情绪,削弱人体免疫功能,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溃疡、支气管哮喘、癌症等疾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可见,防止过度应激,对于维护人类健康意义十分重大。
在我国春秋时代,人们虽然还没有直接提出应激的概念,孔子也没有对这个问题做出鸿篇大论的阐释,但是他却在阐释治世、处世的问题时,言传身教地告诫人们要坚持正义,反对不义的战争,努力为人民营造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改造社会环境,实行富民政策,普及教育;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随机应变,保护自己;谨慎行事,克制忍耐;不要犹豫不决和思虑过多;知错就改,修正错误;善用幽默,来化解冲突;从容应对挫折,保持情绪稳定;坚持原则,不以压抑自己适应社会竞争;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这些在实际上都能卓有成效地防止、减轻过度应激对人的伤害,有助于维护人类身心健康。这些思想跨越时空,至今仍对研究应激问题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