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村之美:浙江百村故事精选
-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办公室等
- 1267字
- 2021-04-04 06:25:36
武义郭洞村
山环如郭幽如洞
郭洞村隶属于武义县武阳镇,村域面积约21平方公里,全村约1960人。因其“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该村古建筑群建造在龙溪和龙山之间,现存明代建筑12处,清代建筑8处,较大的建筑有何氏宗祠、凡豫堂、纫兰堂等,至今保存较为完好。2003年,郭洞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有人说郭洞何氏家族的兴旺发达,是因为先祖选择并营造了极好的村庄风水。也有人认为郭洞成为“万古不败之地”,与奇特的村落布局相关。还有的人发现郭洞古村落景观的整体形象,是按《黄庭经》中的“内经图”创意营建的。
现今珍藏在北京白云观的“内经图”,是根据《黄庭经》要义绘制的,是道家修炼内丹、点破迷津、指认要诀的示意图。有人认为:郭洞古村落至今保存的众多古建筑和自然环境,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内丹修炼意境图,与“内经图”有对应关系,极为神奇。
郭洞古石桥
《何氏宗谱》中记载何氏始祖何寿之迁居郭洞后,娶当地吴家之女为妻,过起普通的农耕生活。所不同的是,他凭借官宦之家的实力,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堪舆知识,把人居理念付诸山水,致力于将郭洞变成更宜居的地方。
古人营建村落,不仅着眼于小气候状况和安全、防灾等因素,更看重是否符合风水学说的要求。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农民几乎是靠天吃饭,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因而,他们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主宰自己的力量存在。在相当程度上,他们把吉凶福祸归因于神祇和自然的力量。历代积淀的风水文化,无疑对武义的村庄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作为古代的一种环境设计理念,注重将自然生命环境与人文景观的视觉环境进行综合考虑,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
何寿之深谙风水之道,在营造郭洞风水中,“相阴阳,观清泉,正方位”(《何氏宗谱》)。郭洞村三面山环如障,北面一片田野,远处亦有左右青山相拥,正应了“狮象把门”之说。源自大湾东坑和黄岭西坑的两条溪流,在村前汇合后,绕村画了一条弧线,然后出村北去。村东龙山与村西相对的西山之间,是狭长山谷中的最窄之处,最适合营造水口。何寿之及其后代不懈努力,砌城墙形成关隘,修回龙桥聚气藏风,绕村植树优化环境,规划民居、道路,并巧设七星井,使郭洞村按风水要求日臻完善。这样,村庄后有龙山为祖山,主龙运不绝;前有虎山为朝山,主文运卓越;有形似狮象、龟蛇的青山把守水口、河流,有龙溪碧水似玉带环绕,形成了绝佳的风水宝地。
对于一般人来说,涉及风水,多少显得玄虚,而郭洞村落的现实格局是有目共睹的。细心的游人都会发现,村内每条纵巷的北端和横巷的西端,都有二三十米巷道是向左拐个小弯的。没有一条巷道笔直出头,站在巷内,都是望不到边的。村中老人说,这其中蕴涵着曲径通幽的奥秘:假若巷道直通村外,夏日暴风,冬日寒流,就会长驱直入村中,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村庄的水系也挺有讲究。村中设七眼井,如北斗七星一样分布:以中厅横街为界,南北各三眼,另一眼设在村北龙溪边。七眼井是龙山泉水水脉,水量充盈,水质清澈甘甜,冬暖夏凉。特别是紧靠龙山脚的一眼尤佳,被誉为“婺州第一井”。数百年来,这些井水滋润了一代代何氏族人。至今,全村人仍然饮用井水。
文:唐桓臻/图:武义农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