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语言生态比较研究
- 蔡晨
- 2089字
- 2021-03-24 04:20:34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具体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城镇化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推动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在城镇化的概念基础之上进一步展开的,其在人口聚集、非农产业扩大、城镇空间扩张和城镇观念意识转化等方面与传统的城镇化概念并无显著差异,但其内涵、目标、内容与方式有所区别。概括而言,新型城镇化就是以民生、可持续发展和质量为内涵,以追求平等、幸福、转型、绿色、健康和集约为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统筹与协调一体、产业升级与低碳转型、生态文明和集约高效、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为重点内容的崭新的城镇化过程(单卓然,黄亚平,2013)。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新型城镇化与城镇化的区别,这个关键词就是“生态”(王倩,张先亮,2015),因为新型城镇化更注重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它不仅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有关生态的思想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由来已久。过去的几十年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下,人类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有关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已成为自然科学领域的显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生态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审视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也预测人类对未来的期待并关注生态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使得很多学科生态化,并出现了很多与生态相关的交叉学科,包括环境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社会生态学、伦理生态学、教育生态学、生态美学、生态翻译学和生态语言学等(黄国文,赵蕊华,2017)。对于语言与生态的关注,源于人类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遭受破坏而导致生存危机这一沉痛教训和深刻思考。在此背景下,美国学者Kroeber(1974)在《美国现代语言学协会会刊》发表文章,认为原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生态学”(ecology)和“生态的”(ecological)等概念对于人文社会学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而促成了生态思潮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兴起。人类是大自然的成员,自然生态的多样性促进了人类种群的多样化,使人类创造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而语言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人类文化只有通过语言构成知识体系才能得到保存和流传。全球范围内语言濒危现象日益普遍和严重,对语言濒危现象的生态学考察已成为语言学界热烈讨论的议题之一。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英汉语言学词典》将其定义为“人种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学科领域中对语言和环境(即,使用它的社团)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学科”(劳允栋,2004)。因此,生态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应用学科,它将语言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认为世界上的语言和文化也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共存于一个生态系统中。同时,该理论认为语言及其环境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多元性的语言文化和多样化的物种一样,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人类必须像保护自然生态一样保护语言的生态环境(Mühlhäusler,2000)。
语言文字的重要属性,决定了语言生态是整个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语言本身的状态和发展、语言生活的状态和发展、语言使用的能力和态度等,与社会现实、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世界观、人际关系等密切相关(王倩,张先亮,201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生态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必然会凸显,人的和谐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语言的和谐,和谐的语言社会也就意味着和谐的人类社会。但是,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语言生态平衡不断受到冲击,导致不少地区出现了许多程度不一的语言生态问题,例如城市方言濒危、流动人口的方言使用危机与语言认同危机、城乡语言生态的不均衡、方言传承的代际差异大、地区方言的开发与利用不足或不合理等。针对此类问题,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审视。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必然需要他们掌握汉语普通话来有效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因而在此进程中出现语言生态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上文所提及的诸多语言生态问题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这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掌控和管理。但是,从总体上看,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有关生态语言学的研究仍然局限在对语言和生态关系的学术思考,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语言生态问题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曹志耘(2012)认为,在当今社会,汉语方言的使用空间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弱,总体上呈现出日益萎缩的态势,方言的研究需要从学理研究转向应用研究,要将方言保护当作现今汉语方言界最紧迫的课题之一。肖自辉和范俊军(2011)也认为,抢救濒危语言遗产,促进语言多样性,开发和利用语言资源,都有赖于语言生态的改善和良性发展,生态语言学研究应转向实践,从社会实践应用中拓展和深化内涵。据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应用到一门汉语方言——吴语温岭话,通过实证的方法探究该方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态问题,以期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方言保护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