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语言生态比较研究
- 蔡晨
- 1432字
- 2021-03-24 04:20:34
三、研究问题
中国社会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宽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渠道,在这个过程中,各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发生紧密的接触和激烈的碰撞,进而导致延续了千百年的语言格局和语言生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些使用人口较少,处于弱势地位的语言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和濒危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方言作为一种相对弱势的地方性语言,自然也面临衰退。方言是语言的分支,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使用、彼此间存在一定差异的地方话(颜逸明,1994)。对于方言濒危问题,有学者认为,“方言消亡是大势所趋,变化是语言的本质特点,汉语方言也不例外。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汉语方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变化趋势是趋同,这表现为弱势方言趋同于强势方言或者普通话,也就是朝着消亡的方言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面对方言濒危现象和方言走向消亡的形势,语言学者“应该积极干预,而且也可以有所作为”,“在顺应潮流的前提下,以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方言变化,并引导方言变化的进程,以尽可能地减弱方言消亡带来的负面影响”(曹志耘,2001:10-11)。与此同时,中国方言众多,各个方言所面临的语言生态情况也各不相同,例如2010年在广州发生的“撑粤语事件”就表明粤语是一门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语言,是“绝对不会沦陷”的(祝晓宏,2011)。因此,对于方言的濒危问题既不能低估,也不能过分夸大方言濒危的范围,需要结合具体的方言做深入调查。
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多样性的衰退会引起生物与文化生态的衰变,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多样性的语言,和谐的语言生态环境对社会文化的永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书尝试以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吴语温岭话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语言生态问题,探讨其语言生态类型,以期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方言保护和方言永续发展提供借鉴。孔江平(2016)认为,就现阶段而言,语言生态研究应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语言结构的接触、融合和演化;(2)语言社会使用情况的量化;(3)语言生态资源数据库的研究与建设;(4)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语言认同;(5)语言保障研究。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有关温岭话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语言本体、语言的社会环境、语言的心理环境和语言规划几个方面。其主要内容又可细分如下:(1)温岭话的语言现状;(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温岭话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演变情况;(3)言语社区族群成员对温岭话的语言选择;(4)言语社区族群成员对温岭话的语言社会心理评价;(5)温岭话的语言生态类型及影响因素;(6)温岭话的语言规划。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的研究问题:
(1)温岭话的语言系统表现出何种特征?
(2)温岭话在社会环境中的语言使用表现出何种特征?
(3)温岭话在社会环境中的语言选择表现出何种特征?
(4)温岭话在心理环境中的语言态度表现出何种特征?
(5)温岭话在心理环境中的语言认同表现出何种特征?
(6)温岭话语言生态系统属于何种类型?
(7)如何采取有效的语言规划手段使温岭话永续发展?
语言的社会环境、语言的心理环境与语言使用者存在密切关联,因而在对相关议题进行讨论时,笔者也会将性别、方言能力和世代等因素纳入考量。同时,本研究关注的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态问题,因而在对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进行考察时,也会将城乡因素纳入考虑,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的语言生态差异。将相关因素纳入考量,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而导致的语言生态在空间上的不均衡,也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地区语言生态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