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产学研合作(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由于我们国家有庞大的中科院体系存在,因此,在英语国家惯常使用的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产学合作),到了我们国家就成了产学研合作。但是,目前学、研已经紧密地贯穿交织在一起。从培养研究生与从事科研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学的机构还是研的单位,都已经一体化了,不存在只培养研究生而不从事科研,或者单纯科研而不培养研究生的学、研机构了,因此,再区分学与研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在其他文献中,出现比较多的还有产学官的概念,尤其是在日本学界。本书基本的观点是认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应该且只应该发挥创新生态的营造作用,不应该介入具体的产学研合作过程,因此,不主张将“官”纳入到产学研中。退一步而言,如果要将“官”放入,那是不是还要加上“银”(金融部门)、“用”(用户)、“介”(中介)?如此扩大,似乎也没有多大必要。

在本书中,我们考虑到已经形成的习惯,仍然保留产学研的概念,但是在研究中将学与研统一考虑,不再单独区分。同时,在引用外文文献的过程中,会出现产学的表述,但仅是出于忠于原文的考虑。

二、社群(community)

社群(community),通常翻译为共同体、社区、群落等。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1887年)一书中最早提出社群(共同体)的概念(德文Gemeinschaft,对应英文Community,中文可以翻译成社群、共同体等词)。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4.。社群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按照库恩的理论,社群受同一范式支配。

产学研社群,是一个关系网络,具有相互依赖性,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社群内部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受共同的范式支配。它具有脱域的特点,即不一定具有地域上的相近性。

之所以用社群的概念,主要是表达出这样一种思想:即产学研合作并不是一个组织式创新的概念,而是基于共同目标的自由创新过程,具有生态学意义上的特点。在本书中,产学研社群与产学研场域,意义基本相同,使用时也不做严格的区分。

三、行动者(actors)

在行动者网络理论中,行动者既可指称人(actors),也可指称非人的存在和力量(actants),凡是参与到科学实践过程中的因素都是行动者。在本书中,非人的存在和力量不作为行动者考虑。

行动者如果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划分,可以分为政府行动者,组织行动者、团队行动者和个体行动者。根据其在社群中的重要性差异,我们将他们分为主导者、核心行动者、跟随者。

本书主要是根据行动者在场域中的位置进行分析,因此侧重从主导者、核心行动者、跟随者的角度研究,对政府行动者、团队行动者和个体行动者也有所涉及,但中观层面的组织行动者涉及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