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1)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各种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这种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其发病原因主要由遗传因素和营养过剩所致。此类肥胖分为体质性肥胖和获得性肥胖。

①体质性肥胖:又称增生性肥胖,是由于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所致。此类患者一般有明显的家族肥胖病史。多数患者自幼肥胖,多与食欲旺盛、喂养过度有关。人在胎儿期第30周起至出生后1周岁,是脂肪细胞增殖最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喂养过度、营养过剩,可导致脂肪细胞数目增多,从而引起肥胖。而脂肪数目增加是永久性的,成年以后,这些脂肪数目会保持终生。有学者调查发现,10~13岁的小胖子,长到30岁时,有88%的人变成了大胖子。所以,肥胖的防治应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10岁以前的儿童保持正常体重,是其成年后维持正常体重的基础。

②获得性肥胖:又称肥大性肥胖。一般是由于成年后营养过剩,身体内脂肪细胞肥大和数目增加所致。此类肥胖因为进食过多、热能消耗过少,使体内的脂肪体积增大,含脂量增加。正常人每个皮下脂肪细胞长度为67~98微米,含脂量为0.6微克。而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长度达127~134微米,含脂量达0.91~1.36微克。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有一定限度,当细胞体积超过这个限度不能再增大时,在摄食过多和消耗过少的条件下,就会出现脂肪细胞数量代偿性地增加,以使体内过剩的热能得以贮藏起来。当成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70%时,不仅有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还有新的脂肪细胞生成,导致脂肪细胞总数的增加。而脂肪细胞一旦产生就不会消失,所以重度肥胖减肥非常困难。

对单纯性肥胖,必须在排除了水肿和肌肉发达等因素,并除外引起肥胖的原发病后才能诊断。

(2)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很少见,仅占肥胖者的2%~5%。这类肥胖者的肥胖只是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同时还伴有其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继发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紊乱性疾病,同时伴有肥胖症状。原发病包括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B细胞瘤、垂体瘤等。这类肥胖的治疗,应着重治疗原发病,单纯运动或饮食疗法均不宜应用。

(3)药物性肥胖 有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有使人发胖的不良反应。例如,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治疗风湿病、哮喘等,可使患者身体变胖,特点是满月脸和向心性肥胖。治疗精神病的吩噻嗪类药物(如氯丙嗪),能刺激患者食欲,引起肥胖。三环类抗抑郁药,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增进食欲,增加体重。这类肥胖患者不多,只占肥胖症的2%左右。一般而言,只要停止应用导致肥胖的药物,肥胖情况就会改善。但有些患者停用药物后依旧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