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当立,门户之见应弃

门户一词,其义之明,人人皆晓,无须理喻。门,分有形与无形,这里说的是无形之门。

科学按门类区分有多种,每门学问的创始人,常被称为开门大师或开山鼻祖。西医的鼻祖是希波克拉底,中医的开山鼻祖是黄帝、神农。凡搞科学的人,必入门,入那一门即成那门的一员,自然得恪守所立规矩。如果自己能成为一位学术渊博的专家、教授,同时确有真知灼见,则当自立门户,扬其新说。如金元时期,李东垣为补脾派,张子和为攻下派,刘河涧称寒凉派,朱丹溪属滋阴派,清代王清任则成逐瘀派,他们都别出蹊径,独树一帜,各具特色,对丰富中医学理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无形之门如同有形之门一样,也有通道和屏障。朱丹溪始学儒,入门许谦,后学医,“渡浙河,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树建业”,四处求学拜师,终立滋阴派门户。对此,朱门是有贡献的。如此说,门户当立,立则事业有成,学术发展,活人无数。但“乡之诸医,泥陈、斐之学者,闻翁(丹溪)言即大惊而笑且非”,显是屏障,历史是这样,现实亦有相似之处,“文人相轻”一语不正是历史遗留下的门户屏障吗!诸如中医同道内部有那么一些人相互不服,你看不起他,他更瞧不起你,甚或在病人面前互相揭短,惟恐抬不高自己,随门户而立生成门户之见,正如群众所说“卖石灰的见不得卖白泥的”,正是对门户之见一针见血地道出了要害。然门户之见,常成一孔之见,以叶障目,伤人和气,碍其进步,害人匪浅,执拗己见之人,往往自己心里明白,就是不愿承认,甚至硬着头皮求虚荣而弃学术。

中医学是一门实在科学,应当开放,我认为医者应有自立门户的雄心壮志,方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即使门户不能立,然求实、创新之心不能泯灭,一生追求,或可发现新知新识,对学术的提高定能有所裨益。党的政策历来提倡百家争鸣,从政策上打通了有形门户的屏障,然无形门户之见形形色色,隐而未除,常常使人身受其害不知害,使学术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发展中医之盛世莫过于当今,因此,杏林同仁务以发展中医学术为要,振兴中医事业为重,认认真真看病,实实在在做学问,各自敞开己门,自觉铲除“门户之见”,团结合作,博采众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去揭示人体或医学上的未知数,施如神之妙手,起沉疴于顷刻。若能如此,定会使自己的医技有所提高,为学术的发展增添有价值的内容。医林中多多涌现出有所建树的门户派,则荣我祖宗,誉我华夏,民亦称快也,中医学的发展与繁荣岂不乐我杏林诸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