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法方药浅谈
从事中医、中药工作的同道,人人皆知中医药学很讲究理法方药。然如何理解运用,决非一蹴而就能达到的,而应花很大工夫,方知内容丰富,“宝”在其中。
理,就是中医的理论,有大理,有小理。大理当然指“经典著作”所揭示之理论。小理就寓有历代医家不同之学术见解,在总体上说当然是一个体系,而在某一方面又别具一格,各有其真知灼见。河间以火立论,丹溪以痰为理,诸如此论,皆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并以实践为基础,若浅尝辄止,以为理就在此,临床用之非错即误。
法,就是治病之法,有常法,亦有变法。若执其常法,不求变法,临床上治不得法,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变生它疾。举伤风感冒为例,常法只用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两法,如此不仅有意无意地把中医治感冒之法僵化了,而且对正虚邪恋之患者,势必铸成痼疾。能知常达变,决非易事,非刻苦研究,诚难通达。
方,就是治病之处方,历代方书记载颇多,单是“效方”,也举不胜举,但往往在临床上人效己不效,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做到“以矢射的”。医必有方,医不执方。举凡下消证,可用金匮肾气汤或六味地黄汤加减,亦可用五苓散增损,前者治在水脏,一属火衰,一属水亏,后者治在水腑,其属气不化精。同一疾病,处方有时可完全不同,倘无渊博的知识,诚恐难以射“的”。习惯于选用几张成方或套方,以应病机不同之疾病,定难取胜,更谈不上发掘宝库了。
药,就是治病的药物,专书记载多达上万种,究竟选用哪种药好呢?这里边奥妙无穷,教科书记载的药物及作用,远远不能反映其全貌,必须扎实地研究,对药物的共性、特点及配合作用,做到熟谙了解,则诸药如千军万马,任君点兵选将,如意指挥。如仙鹤草,教科书上的作用仅限于止血、补虚,实际上配伍适当其作用多得很,我用仙鹤草加味治疗外感、内伤咳嗽其效显著,还试用于痢疾、眩晕、肺痨等多种病,都有效验。
总之中医药学理法方药博大精深,这就要求我们读书善悟,精在明理。学贵沉潜,不浮光掠影;法应知常通变,不按图索骥;用方贵在缜密,勿固执套方;药以胜病为宜,毋拘泥多少。如此方能左右逢源,药无虚发,治必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