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利通片治疗胆石症

胆石症属于中医“胁痛”、“黄疸”、“石疝”、“胆胀”、“肝胀”、“胆病”等病证范围,两千年来的医学典籍均有记载。历代医家常用硝石矾石散、大陷胸汤、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等治之。李时珍曾论述:“牛之黄,牛之病也。故有黄之牛多病而易死。诸兽皆有黄,人之病黄亦然。”第一次明确指出人也像牛一样会患胆结石病。张仲景所创硝石矾石散,被后世医家用来治胆石症或胆病,张锡纯就曾说:“《金匮》硝石矾石散,愚恒借之以概治疸症皆效”,“且西人谓有胆石成黄疸者,而硝石矾石散又善消胆石。”

一、病因病机

或内因暴怒忧思,情志不畅,或外由嗜食肥甘及湿热毒邪逆犯,或蛔虫窜入胆道,凡此皆可使肝胆之气郁结,脾胃运化失司,并滋湿酿热,阻滞气血,影响胆汁疏泄。胆为中清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疏泄受阻,湿热久酿,积以时日则可使湿瘀互结,煎熬胆汁成石。胆石阻塞,更使肝胆之气滞而不舒,胆汁疏泄进一步受阻。如此循环往复,结石不断结聚增大,气滞瘀阻不解,湿热不清,故缠绵反复,难以向愈。据上可见,在胆石的形成过程中,“气滞”与“湿热”互为因果,“气滞证”、“湿热证”和“湿瘀互结证”又常互相转化,交互出现,很难截然分开。但肝郁气滞的证候,或因或果,颇为常见。临床上无明显感染症状的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及慢性胆囊炎,虽也有夹湿、夹瘀的证候,然总以气滞型居多。

二、方药

胆石利通片主以理气解郁、化瘀散结、利胆导浊、溶石排石,兼以清热、利湿、解毒为组方原则。方中硝、矾二石和郁金为君药。郁金行气解郁,利胆化瘀,为治胆石症之要药;硝、矾二石均具散结化瘀之力,且二药合用,一入血分消坚,一入气分胜湿。以三棱、金钱草、猪胆膏为臣药,行气消瘀,清胆解毒,利湿导浊,又协同君药合力化石、排石。佐以陈皮等可通肝胆之气,解脾胃之困,化瘀止痛,并增加溶石效应。以大黄等为使药,清泄湿热,通利肝胆,促使结石溶解并导其下行,同时调节和恢复肝胆对胆汁化生排泄的正常功能,以防化而复郁。

就性味而论,咸、辛、苦为本方药之主味,符合咸以软坚散结、辛以行气散瘀、苦以降泻湿热之旨;寒为本方药之主性,可清热、解毒、利下。方中之药多数归肝胆经,间有少数非本经药品,但在引经药的协促之下,都可由之导引直入肝胆而发挥溶解祛逐之作用。

胆石利通片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可降低血胆固醇及胆汁内胆固醇、胆红素,调节、改善胆汁成分;增进胆汁分泌,扩大胆盐池;解痉、镇痛,增强胆道动力,促进利胆排石;抑菌、抗菌、抗炎;尤为重要的是,其所含猪去氧胆酸和柠檬烯,相互配伍,对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结石有显著溶解作用。

胆石利通片主治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

三、结论

经临床随机抽选胆石症患者400例,其中观察组300例,用胆石利通片治疗;对照组100例,用胆石清片(新疆中药总厂生产)治疗。投药7周,分析观察结果,结论如下:

1.观察组总显效率为59%,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总显效率为38%,总有效率为74%。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胆石利通片治疗胆石症之气滞型疗效明显优于胆石清片。

2.在缓解症状方面,虽然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的作用,但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胆石利通片在缓解胆石症引起的右上腹痛、胃脘部痞满、食欲下降及改善苔黄、脉弦方面有着比较好的疗效,效果明显优于胆石清片。

3.胆石利通片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明显高于对胆囊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对于肝内胆管结石≤3mm的疗效明显高于结石>3mm的疗效;对于症状轻的疗效明显高于症状重的疗效。疗效与病程的长短、年龄的大小以及结石多发或单发无明显关系。

4.对于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结石,单发结石,胆囊内较大结石,肝内胆管较小结石,其疗效明显高于胆石清片。对于症状轻度或中度的病例疗效明显优于胆石清片。各年龄组,胆石利通片的疗效均优于胆石清片。

5.服用胆石利通片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结石有明显的缩小,平均缩小1.90±1.45mm,说明该制剂有较强的溶石作用。能溶石即可防石,因而胆石症患者较长时间服用该制剂,不仅可以得到治疗而且对预防结石的再生,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6.在300例观察组病例中,均未发现有可记述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目前国际上投放市场的溶石排石西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据报告毒副作用都较大,如服用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常可出现较严重的腹泻、胃痛、头痛、瘙痒及肝功损害(转氨酶升高)等,甚至可使部分患者不能坚持服用,成为应用西药溶石排石的一个障碍,也是口服药物治疗胆石症亟待解决的课题。因而胆石利通片在这方面无疑具有明显优势。

7.目前进口的所有溶石排石西药,价钱昂贵,我国患者很难承受,而胆石利通片组方中无一味贵重药物,成本低廉,加之有效安全,因此投放市场后估计会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普遍欢迎。

胆石利通片对于胆石症之气滞型具有很好的疗效,其总显效率为59%,总有效率为89%。对胆石症引起的右上腹痛、胃脘部胀满及食欲下降等主要症状有着显著的缓解作用。尤其对于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较小的结石疗效更为显著。该制剂溶石作用明显,因而临床应用更具有防石作用,而且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是治疗胆石症之气滞型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四、典型病例

例1

陆某,女,60岁,工人,门诊号5478。

患者于1995年4月初进食大肉水饺后出现右胁胀痛,以胀为主,伴恶心厌油腻,胃脘痞满偶发,经B超检查提示胆囊结石。于1995年5月25日以右胁部持续性胀痛近50天为主诉来诊。查体一般状态好,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胆囊区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征阴性,肠鸣音正常,舌质淡红,苔白,脉弦。B超提示:胆囊壁厚3mm,囊内有一结石,直径5mm。血、尿、便常规化验,肝肾功能检查及心电图均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胁痛,证属气滞型;西医诊断:胆囊结石。

治疗:口服胆石利通片,每日3次,每次6片,温开水送服。服药两周后,诸症明显减轻,继服药1周后,诸症缓解。服药6周后B超检查:胆囊未发现结石。临床治愈。复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例2

董某,女,36岁,工人,住院号93930。

患者于两天前右胁部胀痛,伴恶心,纳少,厌油食,来我院门诊治疗,经门诊B超检查提示右肝内胆管结石,于1995年7月21日入院治疗。

入院检查:T 36.9℃,P 80次/分,BP 16/10kPa。患者神志清,自动体位,发育正常,腹软,右肝区有叩击痛,右肋缘下有轻度压痛,未能触到肿大胆囊,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墨菲征阴性,肠鸣音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理化检查:HB 13.5g/dl,WBC 5.6×109/L,N 0.63,L 0.37。肝功、尿素氮、便常规、尿常规均正常。B超提示:右肝管内见3mm×2.5mm结石一枚。

中医诊断:胁痛,证属气滞型;西医诊断:右肝内胆管结石。

治疗:口服胆石利通片,每日3次,每次6片,温开水送服。服药后7天右胁胀痛明显减轻,服药6周后症状完全缓解,复查B超,肝内胆管、胆囊及胆总管未见结石阴影。临床治愈。复查血、尿、便常规及肝功、尿素氮,均未见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