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种种话扶正

“世咸嘉生而恶死。”故延年益寿,无病寿终,是人类一直追求的理想或愿望。人在生活的年月里,虽难保一生不病,但病是可以预防的。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有“预防”这个词义。如《周易》下经中说:“君子思患而预防之。”《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淮南子》也认为:“治无病之病”,而使人不患病者,为“良医”。这些思想,是在长期生活体验中形成的。

对于防病,不仅有上述一些思想,而且认为人之患病,是由于阴阳偏颇,正气不足,又不知修养调摄、适时趋避之故。为此,《素问》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要“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对于贼风、毒气,必须“避之有时”,并强调要法阴阳、和术数以保养“天真”,顺四气、调精神以摄生延年。这可以说是中医学中关于固正强身,避邪防病的重要原则。

在上述思想和原则下,几千年来,形成了极为丰富养生保健防病方法,如:志闲少欲,心安气和的精神修养;导引吐纳,“五禽”、“太极”的动静锻炼;洁净室宇,通浚沟渠的清洁环境;饮食有节,“秽”、“馁”勿用的饮食卫生;以及隔离、免疫(明“太平痘苗”)的预防方法。

用药防病,多用于疫、温病类。其法在汉以前很少有文字记载,从晋唐以后,才见于方书。《肘后方》、《千金方》有二十余方,到《松峰说疫》已辑有六十九方。其中有外用者也有内服者。外用者有“流金散”之室内燃熏、“萤火丸”之门户悬挂、“避瘟方”之井内投放、“熏衣香”之衣服消毒、“粉身散”之固肤防邪、“雄黄酒”涂鼻、香粉佩带等消毒除邪,积极防卫之法。

至于口服,古时多以乌头、附子、白术、细辛之辛温扶阳(如神明白散)为主,后世则以大黄、银花、连翘、绿豆、甘草之清热解毒(如避瘟常服方)为主。前者虽本《内经》固正之旨,但性偏辛热,阳虚之质为宜;后者重在攻邪,身已感邪者有益,若用于内无邪淫,阴阳有偏之体,则不只不能防病,反而戕伐无辜,徒伤胃气,就有违经旨了。

疫、温之因,为阳热毒邪。《内经》云:“阴虚者,阳必凑之。”《医学辑要》云:“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虚。”《素问》云:“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据此,邪着虚处,因发知受,即从病程中出现热盛津伤,毒害营阴之病理,知其素体阴虚是受染的内在根据。研究预防,就必须从病变反应之果,求出发病前体质状态之因——阴阳孰偏。依此,阴虚者,予以扶正养阴,使阴平阳秘,精气内固,邪自无从侵入,才可达预防之目的。我对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的研究,就是从这一原理,求出该病发病前体质之阴虚,创制出扶正养阴的预防药片,通过数年两万余人的试验,取得控制传染发病的显著效果,更证实《内经》预防理论的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