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真的健康吗?——关于亚健康
马晓燕
一、健康与亚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的增强,养生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传统中医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方面有着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养生不仅仅限于在家煲煲汤、煮煮粥,加一些中药泡泡脚等等这么简单。养生有更深层的含义。我们应该有更全面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大家能对中医养生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
(一)健康的定义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社会等方面都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已经扩展到整体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等,更加广泛。
(二)亚健康的含义
什么是亚健康?亚健康即是指无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的健康状态,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所以又称为“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等。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现代医学对于亚健康的认识:我这张片子取名为现代医学的“进步”,首先是两个患者,称为甲和乙,两张生化单。这两张生化单涵盖了主要的生化指标。大家所熟知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可以看出来,甲的生化单只有白蛋白偏高,是一种良性蛋白,而乙的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其他都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也就是说都处于常态。如果单从化验单的指标检查来说,他俩都属于健康人群,那是不是真正的健康呢?
亚健康是不是病?临床中非常常见患者周身不适,伴有胸闷、气短、乏力、腰酸等一系列表现。然后就去医院找到了医生,医生就开相应的检查,等检查回报完成后回来,医生一看所有的结果全部正常,然后医生就告诉他,你的检查全部正常,没病,可以回家了。这时候,患者就说,我这么难受,你怎么说我没病呢?到底是谁错了呢?
是医生的诊断失误还是患者确实没病?要解决这个分歧,只有从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诊断标准不同来说起。
中医对于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比如说胃痛,伴有反酸、打嗝等一系列的表现,并且结合舌脉异常变化来诊断疾病。胃痛本身就是个病名的诊断,同时也是个症状,这样的患者做胃镜,可能胃镜没有任何异常,这时候西医就会告诉你,没有病。因为它不符合西医的诊断标准,西医需要理化检测异常,这种情况只能归纳为亚健康范畴。而西医所谓的亚健康人群,很多可以归纳为中医的疾病患者。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分歧。
(三)亚健康的临床表现
那么亚健康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心理亚健康、躯体亚健康、社会交往亚健康,而最常见的是前两个。
1.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
(1)心神不定,焦虑万分,对任何以前很容易处理的问题现在都没有把握,眉头紧皱,若有所思,担心马上会大难临头;
(2)烦躁不安,坐卧不宁,站着累,坐着也累,听见任何响动都会烦躁,总有吵架的冲动;
(3)强烈的妒忌心理,对谁都不服;
(4)恐惧心理,害怕和同事、朋友、亲人交流,有的人自己在家里都感到害怕,更不用说陌生人,见到上司心跳加速,满脸通红,有些人用猛吃东西安慰自己,也有人用逃避的方式麻痹自己;
(5)记忆力下降非常明显,在关键场合脑子会一瞬间空白,词不达意还抱怨别人不理解,对自己以前非常熟悉的朋友的名字也会忘记,经常下达前后矛盾的指示;
(6)反应迟钝,对新鲜的事物不接受或拒绝接受,身体的灵活性下降,判断能力也受到影响,任何事情会比以前慢一拍;
(7)强迫症状,比如有洁癖倾向,常常反复洗手;做一件事情之后会反复地确认好几遍,经常会返回只是为了确认门是否锁上;做事情必须要按一定的程序来做,否则心理就会很不舒服等等。
(8)抑郁,比较常见,如不加以调节或治疗,发展到严重程度会对自己的存在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有人会选择自杀作为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
(9)缺乏安全感,走到哪里都感觉没有安全感。
2.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
躯体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躯体慢性疲劳,即躯体疲劳乏力、头晕耳鸣、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脸色无华、神情黯淡、腰酸背痛、夜尿增多、性功能低下、大便稀溏或便秘,时常胃胀、腹胀、打嗝、嗳气、胸闷气短,有时心慌、出汗,经常感冒等症状。
3.社会交往亚健康主要表现
因为需要面对的许多问题,如工作环境变换、人际关系复杂处理、家庭的建立、子女的养育、工作压力、知识更新等,而陷入不良的情绪当中。常处于敏感紧张状态,胆怯、恐惧、孤独、自闭,怕与人交往,厌恶人多,在他人面前无自信心,惧怕并回避某人、某地、某物。
(四)亚健康的危害
亚健康的危害有哪些?不论是躯体亚健康还是心理亚健康,出现上述各种方面的症状,或多或少会影响你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那会使你的工作、学习没有效率,生活质量下降,幸福指数低,久而久之,会引发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理亚健康,它会影响你的脏腑,表现为躯体亚健康;反之,躯体亚健康也会导致你的心理亚健康,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最终引发精神心理疾病和身体的疾病。也正因为亚健康位于疾病和健康的中间阶段,所以我们早期调理能使你恢复到健康状态,否则会走向疾病。所以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疾病的前期状态,更可怕的是,严重的亚健康甚至会影响人的寿命,导致早衰,甚至是过劳死。国务院医改办有一项国内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们的平均寿命是74.8岁,那我们知识分子比全国人均寿命低了近17岁。还有一个数据,中科院所属的七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近五年内竟有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2岁。正是由于知识分子、管理者、白领们在精神和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远远高于其他的群体,所以他们身体健康状态令人担忧。以上可以看到亚健康给我们的生活、健康所带来的影响及危害,足以引起我们所有人对亚健康的关注。
(五)亚健康的评估
那么如何判断、评估亚健康?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亚健康的自我检测和诊断,下面是亚健康的临床表现共有十二项,大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做自我评估,在这十二项当中如果有两项或两项以下,那是黄牌警告期;如果是三至五项,那是红牌警告期;六项或超过六项的就红牌危险期。
1.“将军肚”早现。25~50岁的人,大腹便便。它是脂肪肝、肥胖标志,同时也是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的伴侣。
2.过早出现肾虚证。腰酸膝软,尿频、性欲减退或阳痿,女子过早闭经。畏寒肢冷或盗汗、五心烦热。
3.脱发、记忆力减退、强迫、头晕、头昏沉、耳鸣、头痛。
4.便秘、便溏、腹胀、呃逆、纳呆。
5.易于疲乏,或无明显原因感到精力不足,体力不支,倦怠乏力。
6.胸闷、憋气、气短、叹气、心慌。
7.颈项僵硬,反复落枕,肩背部及腰腿处疼痛,四肢麻木。
8.抑郁、情绪低落、焦虑,对工作、学习、娱乐、生活都提不起精神和兴趣、做事经常后悔自责,缺乏自信,善悲欲哭。
9.看什么都不顺眼,烦躁易怒,动辄发火,很烦恼,难以摆脱。
10.多疑,对人、对事、对自己多疑,身体有某种不适或疼痛,不放心,总想着一件事,忧思太过。
11.失眠多梦,醒来也不解乏,精力不充沛,健忘,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12.处于敏感紧张状态,胆怯、恐惧、孤独、自闭,怕与人交往,厌恶人多,在他人面前无自信心,惧怕并回避某人、某地、某物。
第一项,很多人在四五十岁就大腹便便,特别是中年男性,这种中心型肥胖是脂肪肝的标志,同时也是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的伴侣。第二项,过早地出现了肾虚证,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延长到74.8岁,60岁方进入老年,现在很多人四五十岁,甚至三十多岁就出现腰酸膝软,夜尿频,男性出现性功能减退,甚至是阳痿,女性过早就绝经了。肾阳虚表现为畏寒怕冷,腰酸腰凉,畏寒肢冷;肾阴虚表现为手脚心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盗汗。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内寄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阳根于肾阳,五脏之阴根于肾阴,人体阴阳的根本全都在于肾,所以肾虚过早的出现,不论阴虚还是阳虚,都说明肾精不足,是开始衰老的第一信号。第三项,脱发、头发过早花白,记忆力明显减退,在关键场合脑子会一瞬间空白,对自己以前非常熟悉朋友的名字也会忘记,别人跟你说完的事,或东西放在哪儿,转身就忘了;强迫,做一件事情之后会反复地确认好几遍,经常会返回只是为了确认门是否锁上,电灯是否关上,这就是强迫的表现。还有经常出现头晕、头昏沉、耳鸣、头痛,实际这些也是肾虚的表现,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所以肾虚,精髓不足,脑失所养,所以就出现上述表现。第四项,消化功能减弱。习惯性便秘,或经常大便不成形,或胃胀、腹胀、打嗝、消化不良,吃点东西就膨闷胀饱,此乃消化功能明显减弱,甚至功能紊乱。第五项,全身免疫能力下降,浑身疲乏无力,轻易倦怠,总觉得累,不干活都累,干点儿活更气喘吁吁,爱出汗,容易感冒。第六项,经常胸闷、气短,善太息,有时伴有心慌,病人也会担心是不是冠心病?能不能患心梗?但是检查后心脏没有任何问题,这是肝气郁结于胸,气机不畅的表现。第七项,肢体经络气血不通。颈部、肩部、后背酸胀麻木、疼痛,经常是腰酸腿疼、肢体麻木,中医认为是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以上七项是躯体亚健康的表现。
八、九、十、十一项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第八项,表现为心情压抑、郁闷、情绪低落,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感到无聊,多愁善感,甚至善悲欲哭,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看到叶枯花落都会心生惆怅,中医认为这是肝气郁结的表现。第九项,心烦气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动辄易怒发火,难以自制,不能自控,这是肝郁化火的表现。第十项,多疑,这样的人大多是心思很重,想问题比较片面,不愿意与他人交流,不相信他人,甚至也怀疑自己。如头疼他会想“我是否脑子长东西了”,胸闷了他会担心“我能不能得心梗啊”,小事在他那里会无限的放大,朝思暮想,中医认为忧思太过,必然要暗耗心血,损伤心脾。第十一项,失眠多梦。表现为睡眠时间不够,或睡眠质量不高,处于浅睡眠状态,第二天醒来还是不解乏,昏头涨脑的。第十二项,是社会交往亚健康的表现,胆怯、恐惧、孤独、自闭,不愿与别人交流,缺乏自信,经常处于一种敏感、紧张状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
(六)健康与亚健康的关系
往往一个患者从健康发展到疾病不是马上的,昨天很健康,今天一下出现了疾病。而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就是亚健康,如果我们进行合理的干预和调养,把疾病阻断在亚健康阶段,就可以延缓甚至阻止疾病的发生,所以说亚健康的治疗意义更加深远。
(七)治未病、亚健康防治、养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亚健康与疾病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例如:因为心理亚健康,情绪的异常波动,或饮食不洁,甚至因为习惯性便秘,排便用力过度等原因,都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和血压的升高,甚至引发中风。而有慢性肾脏病的人,80%以上都有抑郁和焦虑的表现。慢性肾脏病每因劳神、劳心、劳体等操劳太过,或因为感冒、劳累也会使肾脏病加重或复发,所以患有疾病的人同样需要关注亚健康。那么健康者是否就安枕无忧呢?在这里我要重点向大家介绍如何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对健康者以养生保健,对亚健康者进行调节和干预。
今天重点向大家介绍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健康人群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我们把它叫做一级预防。第二,对亚健康人群,如何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来调节,欲病施治,防微杜渐,使其回归健康,这是二级预防。
在这里首先提出一个概念“中医体检”。听起来好像很陌生,大家都知道西医体检,西医体检对于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中医的体检呢?中医的体检就是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来辨别人的体质类型,虽然你是健康者,但是人的体质有九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和特禀质,其中平和质是最好的。为什么要辨别体质类型呢?因为不同类型的体质与疾病有直接的相关性,或者说不同的体质对某些疾病具有易感性。例如:阴虚体质。大家知道,糖尿病、高血压有家族遗传性,糖尿病家族遗传达到25%,如果你的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当中阴虚体质的人就容易患糖尿病。阳虚体质,容易患低血压、感冒、风湿、类风湿性疾病、胃肠道疾病。痰湿体质,容易患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气郁质,易患抑郁症,有肿瘤的倾向,女性容易患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血瘀质,容易患高血黏及血栓类疾病。正因为体质与疾病有相关性,所以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来判断体质类型,人的体质类型虽然是秉承于父母,与生俱来的,但它是可变可调的。也正因为这样,首先判断你的体质类型,然后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体质进行科学化、个体化的养生,这样才能更有效,更科学。
二、亚健康的防治
(一)亚健康的防治原则
百分之七十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真正处于完全健康,就是我们中医所谓的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人,少之又少。而大部分人处在亚健康状态,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病,但是其实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中医对于亚健康的调节,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中医的治未病与西医的亚健康又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是不是治未病等同于亚健康呢?不是。中医的治未病包含西医的亚健康。
目前亚健康的发病率急剧的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的一个世纪病,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研究亚健康的热潮。那么什么是亚健康呢?如何来判断、评估你是不是亚健康?如果你是亚健康,如何应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来调节、干预?如果你是一个健康者,又如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养生呢?目前中医对亚健康的调节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中医的养生保健已经是如火如荼。什么是亚健康?大家都知道健康和疾病,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等称谓。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目前亚健康的发病情况是什么样呢?世界卫生组织做了一项全球性的调查研究显示,健康者和患病人群分别占总人数的5%和20%,而亚健康人群达到75%。国内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健康者是15%,患病人群是15%,而亚健康也达到70%,如果按照十三亿人口来计算的话,亚健康人群竟然达到九个亿。所以说亚健康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的一个世纪病。为什么亚健康人群的比例会这么高呢?导致亚健康的原因除了生理因素之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二是心理因素;三是社会因素。我们提倡和谐,“以和为贵”,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环境,同样健康需要和谐,人生需要和谐。和谐的人生,也就是人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命旅程。要和谐就应该保持平衡。老子讲圣人是顺其自然的,他永远保持着平衡,所以就终身无险。那么如何保持平衡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与自然保持和谐
当我们符合自然规律的时候,就会健康、长寿的,而违反自然规律的时候,就是衰病的。我们的饮食、起居、生活方式等应法于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中医称其为“天人合一”。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天地四时气候变化规律有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不同,因由此派生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成了“此天地之大经”,“弗顺则无以为纲纪”了(司马迁语)。如何做到起居有常,顺应自然?在四季中,冬天的养生之道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这是说在立冬到立春的三个月中,自然界生机闭藏潜伏,水冰地裂。这时人们养生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睡晚起。睡起的时间,大抵可以太阳的出没作为标准。此外还要注意避免寒冷,保持温暖,但又不可让皮肤过于暖和而疏泄出汗,因为这样会使好不容易闭藏起来的阳气一下子受到损害。以上这些就是顺应冬天的养藏之道。假如违背了这种养藏之道就会损伤肾气,人体贡献给春天的生长能力就大为降低了。比如,晚上九点钟天黑了,中医认为那是阳入于阴,是应该睡觉的时候了,可是现在别说九点了,十点钟睡觉有多少人能做到啊,很多中青年朋友时常是大鱼大肉,大量饮酒,熬夜那是习以为常的事情,所以这些人多出现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其原因就是他们违背自然规律,没有做到天人合一。
2.身心要保持和谐
人自身的和谐首先是身体内部的和谐,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彼此要和谐。我们常说身心健康,养生要先养心,身心和谐,才是健康之本。如何能养好心呢?同样要顺应自然,大自然天高地广,轻松宁静,我们要努力做到像大自然那样包容万物,心胸开阔,学会宽容,懂得感恩,做到放下。从大处着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实际出发,“胜不骄,败不馁”,处逆境不惊惶,遇顺势不张狂;吾门若市不浮躁,门前罗雀不埋怨,心平才能气和,内和才能外顺;看伟人,小平同志“三起三落”,始终襟怀坦荡,笑傲人生,为后人留下许多“春天的故事”。伟人如此坦荡,小人何必凄楚。这就需要调适心态,只有平和理性、淡然洒脱的人,才能身心通泰,进入幸福境界,营造和谐健康。反之,如果时常生活在压力、郁闷、紧张、烦恼的生活之中,久而久之,心情抑郁,情绪低落,甚至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疲乏无力,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亚健康。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心藏神,主神明,心态失于和谐,心理不健康,不能统领五脏六腑,会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故而引发诸多疾病。勤劳努力的中国人其实“伤不起”。在中国,每10秒钟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病,每21秒钟有一人死于中风,每1分钟有两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每3分钟有一人死于胃癌,每12分钟有一位女性死于乳腺癌……,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因为着急上火、心情压抑、郁闷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甚至是癌症!原因就是身心不和谐。一位美国的著名养生专家曾说“任何人患有疾病,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的心态失衡”,所以养生先要养心,有钱没健康,你依然是一个穷人,修身不修心,你仍然是一个病人。只有最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做到既养身,又养心。
3.人与人之间要和谐
以“和为贵”,说的是人与人之间要保持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社会关系。这里包括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等等。和谐人生,要与人为善。古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历史告诉我们,动不动就拳脚相向,决不会赢来敬意;人与人你死我活,世界就会布满创伤。必要的妥协不是懦弱,耐心的对话是种智慧。
同在世上,不必争你高我低;相处共事,无须去针锋相对。而今,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如果每一位公民都有一颗责任之心、一份利他之情、一些友爱之举,社会中和谐因素就会不断增加,社会的和谐程度就会不断提高,我们的人生也会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得以升华。如果同事、邻里关系紧张,你的家庭不和睦,那么你的心理也不会很健康,身心当然也就不和谐。导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不外乎就三个字“不和谐”。人与大自然不和谐,身心不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之下,再加上外在因素,如大气污染,雾霾天气,食品安全等等。在如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怎么能健康?又如何能长寿呢?这就是目前亚健康发病率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所以人如果能够保持这三种和谐,他的一生才是真正快活的、健康的、长寿的。
(二)亚健康的防治
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一级预防——健康到亚健康阶段的预防。
针对健康人群的体质类型、健康状态、易患疾病倾向,选择适合于你的养生调理方案。
(1)气虚质
常见表现:
平素喜欢安静,不喜欢说话,说话声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易感冒,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发病倾向:
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因抗病能力弱康复缓慢。
调养方案:
1)饮食调理:
气虚质者应多吃甘温益气之品。常见的如粳米,对于脾气不足,饮食减少,大便稀溏,呕吐,腹泻等人有益。牛肉,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大枣,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脾虚气血不足之人可经常服用,宜用大枣煨烂服食。山药,有养阴补肺、益气健脾、补肾固精的作用,脾气虚弱,食欲差,慢性腹泻者宜多食。
青萝卜、槟榔等食物具有耗气作用,多吃容易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气虚质者不宜多吃。红茶偏温,绿茶偏寒,故气虚者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
药膳:
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共煮为粥。山药桂圆粥:去皮的鲜山药100克切为小块,加桂圆15克及适量清水,慢火炖为糜粥。黄芪童子鸡: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
2)药物调养:
脾气虚宜选四君子丸或参苓白术散。肺气虚常感冒宜选玉屏风散。肾气虚宜服肾气丸。
四君子丸:
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参苓白术散: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湿盛证。玉屏风散: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是中医预防气虚感冒的专方,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肾气丸: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
(2)阳虚质
常见表现:
平素畏冷,手足不温,胃腹部怕凉,喜热饮食,精神不振,容易大便稀溏,舌淡胖嫩,脉沉迟。
发病倾向:
易患低血压、感冒、冠心病、脑血栓、关节炎、类风湿、慢性腹泻、水肿、甲减、骨质疏松。
调养方案:
1)饮食调理:
阳虚质者应多吃温阳益气之品。常见的如生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常用于治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韭菜,补肾温阳、行气理血、润肠通便;主治盗汗、遗尿、尿频、阳痿、遗精。荔枝,温脾益肝,益心养血,理气止痛,降逆止呃;主治脾虚久泻,烦渴,呃逆,胃寒疼痛等。菠萝,温补脾胃、生津止渴、润肠通便、利尿消肿;桃,具有温补气血、生津、解渴润肠的功效;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狗肉,补中益气、利血脉、厚肠胃、实下焦、温腰肾、补虚劳、壮阳道;可治五劳七伤、脾胃虚寒、浮肿尿涩、腰膝疲软、肾虚阳痿。
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五片、羊肉100克共煮成汤食用。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20克、韭菜30克一起炒菜食用。黄芪菟丝粥:黄芪、山药、菟丝子各20克,糖适量,粳米50克。制作: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黄芪、菟丝子入净布包起,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2)药物调养: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脾阳虚者可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金匮肾气丸:
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理中丸: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附子理中丸: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3)阴虚质
常见表现:
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喜冷饮,皮肤干燥,面颊潮红,常感到眼睛干涩,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少苔,脉细数。
发病倾向: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黏、便秘、失眠、咳嗽
调养方案:
1)饮食调理:
阴虚质者应该多吃甘凉滋润食物。常见的如银耳,有强精、补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养胃、补脑、提神之功。茼蒿,有滋补肝肾,缩小便,宽中理气之功。雪梨,具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木瓜,具有滋阴清热、消食、驱虫、祛风的功效。无花果,有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之功。鸭肉,具有滋阴养胃、清肺补血、利水消肿的功效。冰糖,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清热利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和胃。菠菜,能养血、止血、敛阴、润燥,长于清理人体肠胃的热毒。
药膳:
沙参粥:沙参15克、粳米100克、冰糖5粒共煮为粥。百合粥:粳米100克、百合15克、白砂糖10~20克共煮为粥。枸杞粥:枸杞20克、粳米100克共煮为粥。桑椹粥:桑椹30克、粳米60克共煮为粥。其中,沙参粥偏于滋养肺阴,百合粥偏于滋阴胃阴,枸杞粥、桑椹粥偏于滋补肝肾之阴。
2)药物调养:
成方宜选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
用于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脚心发热、遗精盗汗等症状。
(4)痰湿质
常见表现:
形体肥胖,腹部肥满,面部经常有油腻感,手足心潮湿,多汗且黏,常感到肢体酸困沉重,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发病倾向:
易患糖尿病、中风、眩晕、咳喘、痛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
调养方案:
1)形体运动:
痰湿体质者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加强运动,促进气血周流,有利于水液的代谢,所以痰湿质者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尽量选择低强度、长时间、不间断、有规律的运动项目,有氧运动很适合痰湿体质的人。所有中小强度较长时间的全身运动都属于有氧运动,无论进行何种运动项目,都要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每次锻炼时间维持在60分钟以上。
2)饮食调理:
痰湿体质的人在饮食方面应清淡,应适当多吃一些能够宣肺、健脾、益肾、化湿的食物,冬瓜、红小豆、扁豆、白萝卜、南瓜、紫菜、洋葱、薏苡仁、包菜、茯苓等均属于清淡食物,均有祛湿化痰的作用。肥肉和甜、黏、腻的食物如蛋糕、甜点心、饴糖、砂糖等均滋腻碍胃,易于生痰。柚子、李子、柿子等果蔬,海蟹等贝类海鲜等性寒,易致滑泄,应忌吃。饮食摄入过多的盐,易伤脾胃,还会诱发高血压、肥胖、胃癌等疾病,应控制在每人每天不超过6克。
药膳:
芡实莲子苡仁汤: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做法: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就可以食用了。山药冬瓜汤:山药50g,冬瓜150g置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有健脾,益气,利湿之效。
3)药物调养:
可用荷叶15g,泡水当茶饮,每天适量频服。中成药可选用二陈丸。二陈丸:具有除湿化痰、调气和胃等功能,临床上常于治疗因痰湿困脾所引起的胃气不舒、咳嗽痰盛、恶心呕吐等症,适宜于痰湿体质者。
(5)湿热质
常见表现:
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臭,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发病倾向:
易患疮疖、黄疸、泄泻、热淋等病。
调养方案:
1)饮食调理:
饮食清淡,可进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有帮助清热利湿的作用;还应多吃些清利化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茯苓、鲫鱼、苦瓜、冬瓜、西瓜等。忌食辛温、滋腻以及大热、大补之品,如韭菜、大蒜、辣椒、生姜、肥肉、羊肉、狗肉、酒等,否则会加重湿热。石竹茶、苦丁茶、莲子芯、竹叶、荷叶、玉米须等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平日可泡茶饮。
药膳:
泥鳅炖豆腐:泥鳅500g去腮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豆腐250g,食盐适量,炖至熟烂即成。可清利湿热。绿豆藕:粗壮肥藕1节,去皮,冲洗干净备用。绿豆50g,用清水浸泡后取出,装入藕孔内,放入锅中,加清水炖至熟透,调以食盐进食。可清热利湿,明目止渴。
2)药物调养:
脾胃湿热者用泻黄散。肝胆湿热者,用龙胆泻肝丸。
泻黄散:
泻脾胃伏火,主治脾胃伏火证。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龙胆泻肝丸: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6)血瘀质
常见表现:
面色晦黯,色素沉着,黄褐色斑块,眼眶经常黯黑,皮肤常干燥、粗糙,容易出现瘀斑,常常出现肢体疼痛,口唇色黯,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发病倾向:
易患出血、中风、冠心病及痛证等。
调养方案:
1)形体运动:
加强运动可促进气血周流。故血瘀质者当加强运动。强度要适中,过则伤津耗气,不利血行,而致血瘀加重;不及则气机壅塞,也能加重血瘀。
2)饮食调理:
血瘀质者当常食辛温之品,如山楂、金橘、玫瑰花、月季花、田七苗、黑豆等均具有活血化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的作用。乌梅、苦瓜、柿子、李子、石榴等酸涩之品有碍血行,故当忌吃。葡萄酒、黄酒有温经活血化瘀之功,可以适量饮用。少吃油盐。
药膳:
山楂汤:生山楂20克,去核打碎,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20分钟,调以红糖进食,可活血散瘀。当归田七乌鸡汤:乌鸡250克,当归15克,田七10克,生姜5片。制作方法:首先把当归和田七清洗浸泡于水中,然后把洗好的当归、田七、生姜放在乌鸡上下锅。加入适量的盐,倒入清水。水的高度要没过乌鸡,然后合盖。等水烧开后,膳料上锅隔水蒸,大火蒸约3个小时,待汤料烂熟后即可。此汤能补血祛瘀,特别适合月经不调、贫血的女性。山楂月红粥:山楂20枚,月季花10克,粳米100克,红糖10克。制法:山楂去核打碎,冲洗干净,月季花用纱布包裹,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约10分钟去掉月季花,然后熬制成粥,调以红糖进食。
3)药物调养:
可选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复方丹参片等。
血府逐瘀汤:
对于血瘀体质偏于瘀血阻滞在上焦的,可选用血府逐瘀汤,主要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实验研究也证明血府逐瘀汤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流灌注量的效应。桃红四物汤:具有养血活血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具有扩张血管、抗炎、抗疲劳、抗休克、调节免疫功能、降脂、补充微量元素、抗过敏等作用。复元活血汤: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络功效,是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痛不已之常用方,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复元活血汤有镇痛、抗炎及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复方丹参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血瘀的中成药。
(7)气郁质
常见表现:
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易紧张、焦虑不安,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容易感到害怕或容易受到惊吓,常感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常有胸闷的感觉,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容易心慌、心跳快,喉部经常有堵塞感或异物感,容易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发病倾向:
抑郁症、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高血压、甲亢、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胆囊炎、肿瘤倾向。
调养方案:
1)精神调适:
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益于气郁体质的改善。主动寻求快乐,七情波动闷在心里,最容易伤及内脏,和朋友交流、移情培养新的爱好,都是很好的选择。要学会发泄,掌握各种排解郁闷的方法,及时宣泄不良情绪,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2)饮食调理:
气郁质者应多食辛温的食物,宜饮花茶,其中的茉莉花可疏肝解郁,理脾消食。少量饮酒可以活血通脉,提高情绪。茴香、佛手、萝卜、橙子、柑子、刀豆、金橘等,均有调畅气机的作用。
药膳:
橘皮粳米粥:橘皮50g,研细末备用。粳米100g,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清水煮。煮至粥将成时,加入橘皮,再煮10分钟即成。本品理气运脾,适用于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山药佛手冬瓜汤:山药50克、佛手50克、冬瓜150克,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可健脾、理气、利湿。可以饮用五花茶(佛手花、玫瑰花、菊花、百合花、合欢花)、淮小麦大枣甘草茶。
3)药物调养:
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
逍遥丸:
能舒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柴胡疏肝散: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于肝气郁滞,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等。越鞠丸:能行气解郁,用于气、血、痰、火、湿、食等郁,如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等。
(8)特禀质
常见表现:
过敏体质,即使不是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容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
发病倾向:
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
调养方案:
1)避免接触过敏原:
特禀体质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过敏体质者对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在接触易致敏的花粉、食物或药物等之后,易引发过敏反应。特禀质已经是“先天不足”,所以后天一要防止进一步耗损真气,二要增强和改善体质。
2)饮食调理:
特禀质尤其是过敏体质者要避免食用各种已知致敏食物。来源、性味不明的食物可能含有致敏原,应尽量避免食用。荞麦、蚕豆、辣椒、虾、蟹等食物易致过敏,所以应尽量少食。少吃油盐。
3)药物调养:
可酌情服用玉屏风散。
药膳:
乌梅粥:乌梅15g、黄芪20g、当归10g,放砂锅中加水煎开,再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取汁,用汁煮粳米100g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可养血消风,扶正固表,长期服用乌梅粥可增强体质,抗过敏。
2.欲病施治,防微杜渐二级预防——亚健康到疾病的预防
具有中医特色非药物疗法为主亚健康调养方案,其常用方法如下:
针刺:
普通针刺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艾灸:
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阳补益,调和气血,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拔罐:
“拔火罐”是中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
推拿按摩:
它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各种特定技巧的动作,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方法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
针刺放血:
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它具有退热止痛、解毒泻火、镇吐止泻等作用。
此外还有刮痧、耳穴疗法、足部按摩、点穴疗法、穴位埋线、药物贴敷疗法、中药熏洗、药酒疗法、药茶疗法、中药药浴等。
3.病后调摄,愈后防复
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要注意调摄,避免疾病再次复发。应该说它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比如肿瘤的患者,做完手术后要做多次的化疗,化疗后患者体质异常的虚弱,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等,此时恰恰是中医介入的最好时机,用中医的方法辨证治疗,补气养血、健脾和胃,让患者很好地进食,通过健运脾胃,以化生气血,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同时在中药里加一些抗肿瘤的中药,从而达到标本同治,防止肿瘤扩散和转移的目的。还有大家都知道,感冒为万病之源,它可以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肌炎、尿路感染等,而慢性肾病等每因感冒而复发或加重等。那么如何来预防感冒呢?那就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补肺固卫,以防外邪,如玉屏风散长期服用,就能够提高正气来抵御外邪,这就是中医在病后防复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再如脑血管疾病——中风,中风痊愈后可能发生再一次中风,即“复中”。如何在中风病人的恢复期运用中医独特的方法来调理,减少中风病人的复中,这正是中医病后防复的魅力所在。
我们生活在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环境中,在东方这块土地上,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崇尚养生,重视“治未病”的理念。国际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21世纪的医学》中也明确西医学正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人口与健康领域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要从“治已病”为主前移到“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从“被动医疗”转向“主动健康”。即疾病防治的重心要前移,要以“治未病”为主,而恰恰中医就能做到这点,我们的预防的重心已经前移到健康人群的体质调理。现在亚健康的比率竟然达到了70%,我们必须做到第一,对于健康人的各种不同体质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来养生保健。第二,对亚健康人群,用中医“治未病”的方法来干预、调理。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我养生,自我保健,自我调理,那么健康一定是属于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