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全科医生培训规划教材 全科医生科研方法
- 施榕 郭爱民
- 5855字
- 2020-08-28 14:04:58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全科医生科研概述
全科/家庭医学自20世纪60年代创建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科学研究对学科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科创建之初,美国等国多位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全科/家庭医学设立的必要性、学科的特点与内涵,以及全科医生的培养方法和周期等重要问题,对学科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科医学的深入开展,学者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科医生科研的重要性。全科医生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全科医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全科医疗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全科医生的科学研究,能够确立全科医学的学术地位、开拓全科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新领域,充实全科医学学科内涵。
一、全科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目的与意义
(一)全科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目的
1.发展和完善全科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和巩固全科医学的学术地位。
2.制定和修订全科医疗服务的原则和内容,提高全科医疗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如以患者为中心照顾、综合性和连续性照顾的全科医疗的原则。
3.探索全科医疗服务的适宜技术,包括全科医疗的临床诊疗技能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提升全科医生自身服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4.制定开展全科医疗服务需要的相关政策和运行机制。
5.研究全科医学教育与培训方法和要求,如评价全科医学培训效果和研究制订培训计划,提高教育和培训的效率和水平。
(二)全科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意义
1.为全科医疗发展与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全科医疗服务是随着人们对健康服务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而应运而生,它有着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使全科医疗服务能不断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积极主动地把握全科医疗发展的客观规律,就必须通过全科医生的科研,不断地探索、尝试,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制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全科医疗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适应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全科医疗服务模式提供方法依据,为探索全科医疗适宜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实践依据。同时,也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有利于促进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新的需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一些城市开始进行试点,将地段医院转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当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仍沿用既往对医院的管理模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考核,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未全面设置全科医疗科,且其科室设置和服务模式与传统的专科医疗相似,未能充分体现全科医疗的特点,难以满足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卫生行政部门迅速调整了相关政策,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调整服务方向,加强全科医学科的设置。近年来,各地全科医生通过大量科研工作,积极探索全科医疗服务的新模式,如建立双向转诊服务机制与途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疗服务团队等。这些研究有利于全科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与管理模式的完善。
3.有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存在人员老化、学历、职称偏低等原因,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近年来,有关部门一方面通过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尤其是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培养了一批有较强发展潜力的全科人才;另一方面,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积极组织申报不同级别的科研项目,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提升了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科研工作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锻炼是全方位的,从文献阅读、选择研究题目,到确定研究目的、进行项目设计、项目申报,再到项目实施、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和论文撰写等各个环节,对全科医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组织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临床服务能力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社区科研工作不仅可以提升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素质,而且其效应具有长期性和示范性。
4.有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和服务特色形成
近年来,随着各地全科医生科研的持续开展,已经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全科医疗服务产品,涵盖常见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慢性病社区管理、社区康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领域。如对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社区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与药物治疗、饮食、运动、监测等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和效果评价研究,逐步推广有效的社区干预模式,患者的建卡率、管理率、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
二、全科医生科研的主要类型与内容
医学研究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三部分。基础医学研究的任务是认识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的规律,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则是促进疾病向健康转化,而预防医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健康向疾病转化。这些不同类型的研究分工不同,但又相辅相成,互相交叉。全科医生科研则充分吸取基础医学的研究成果,侧重于研究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服务技术在基本医疗服务中应用。
全科医生科研的内容包括全科医学理论研究、基本医疗服务研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以及全科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等。由于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二级学科,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所以,开展全科医学研究时需要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下,探索全科医疗的服务规律,研究社区防病治病的适宜技术和开展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照顾的服务模式,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全科医生开展科研的领域很广,既可以针对某个健康问题、某种疾病或某类人群的健康状况开展调查研究,也可以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模式、运行机制、管理办法、人才培养等。按照研究内容分类,全科医生科研分为以下五类:
1.全科医疗临床问题研究
包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及康复效果的评价,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研究以及成熟的诊疗技术进一步规范应用等,如对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等慢性病患者提供有效的疾病防治和管理服务,又如,对残疾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等。目前,全科医生在开展临床问题研究时不仅密切结合全科医疗实践工作的需要,而且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聚焦某一临床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例如,“肿瘤患者综合介入治疗后心理改变及社区心理干预效果研究”,全科医生运用SCL-90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心理学方法评价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心理改变,运用情绪支持、社会支持、认知重建、适应性技巧训练等方法进行社区心理干预,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该研究的特点是借鉴心理学的常用方法,将其运用于肿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进行心理干预,选题具有实用价值,又有一定新意。
2.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研究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研究内容宽广,常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研究,如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现况调查;疾病流行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常见疾病的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效果评估研究。例如,“某社区先天性病残儿现况调查及危险因素研究”,研究者通过社区计划生育、残联等部门,收集该社区2003—2010年先天性病残儿的信息,开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索该地先天性病残儿的危险因素,为开展相应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行为学、健康教育学及社会医学方面的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运用健康教育学、行为学和社会医学方法和理论,探索疾病与健康关系,如居民与疾病相关的行为调查;常见病、多发病健康教育途径及效果评估;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研究;家庭及社会文化对健康的影响、个人及家庭生活压力事件调查、家庭动力学研究等。例如,“多元文化护理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全科医生在多年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多元文化因素如语言、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水平、家庭支持对高血压患者开展饮食、运动、戒烟等行为干预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提供科学依据。该课题创新性在于将多元文化护理的方法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4.卫生服务研究
该类研究主要侧重于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如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和需要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财、物等管理模式研究;医疗人力资源及设施的分布及利用研究;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全科医疗服务效率和效果研究;成本-效益分析等卫生经济学评估;与全科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相关政策的研究,如组建全科团队、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等研究。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在不断深化,这类研究在全科医学科研中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例如,“家庭医生制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及效果评估”,研究者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的组织形式、约束机制、动力机制、管理机制和支持保障系统进行研究,并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相应的效果评估量表。又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化综合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对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事、财务、物资、医疗质量等常规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形成项目管理路径并建立综合管理工作信息化模块。
5.全科医学教育研究
包括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计划制订、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效果评估研究;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产出分析;医学院本科生及毕业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以及自学评估的方法等。例如,“社区全科教学基地师资培养方法的探索”,研究者根据自己多年开展全科医学教学的实践经验,认为社区师资是目前全科医学培训的关键环节,于是申报科研项目,通过调查某地30家社区培训基地的师资情况,初步形成社区全科基地师资培养方法及流程。
三、全科医生开展科研的常用方法
全科医生开展科研时,既需要掌握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科研设计、实施、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还需要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定性研究法及量表测量法等。此外,根据全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全科医生还应重点了解社区常用的干预试验、病因探索、诊断试验与筛检评价、疾病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评价等研究方法,以及与研究相关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本书将在后续的各个章节中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为全科医生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全科医生科研的方法学基础
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是全科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方法学基础。
1.流行病学方法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防治措施效果评价的学科。流行病学是全科医生科研设计的重要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全科医生开展科研时应重点掌握这些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开展研究设计和资料分析。此外,树立人群研究的基本观点和理念十分重要。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在人群中开展研究,而后者着重于个体研究,全科医生科研要从患者的个体诊治研究扩大到患者群体乃至社区人群的研究,这是全科医生科研的重要特征,其研究成果将为社区人群的健康提供保障。
2.卫生统计学方法
卫生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在医疗卫生事业领域有关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卫生统计学方法也是全科医生科研中重要的方法学基础,全科医生应掌握数值变量、分类变量和相关回归分析等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地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另外,也应熟悉运用常用统计软件来进行统计分析。全科医生在学习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方法时,应重点关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研究中应用,通过案例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理解常用研究设计方案、资料收集、分析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而相关公式及推导过程不是学习的重点。
(二)全科医生科研的常用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科研的基本方法,全科医生应了解文献的种类、文献研究法的特点、文献检索技术、途径和步骤,熟悉常用的中、英文医学文献检索工具,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PubMed数据库等。文献管理的方法、文献分析步骤和方法对全科医生科研也很重要。目前,循证医学方法在全科医生科研中也逐步开始应用,如系统评价、荟萃分析(meta分析)等,为此本书新设章节进行系统介绍。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是全科医生科研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尤其是进行定量调查时,需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全科医生应掌握调查问卷的一般结构,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程序及质量控制,问卷的调查方法,现场调查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法。
3.定性研究法
定性研究是一种系统化询问方式,通过访谈人员与被访者之间的交流过程,收集研究对象对事物发生及发展规律的观点、认识和态度等相关信息,从而阐述事物的特点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定性研究的方法可应用于:①作为快速评价技术,可迅速提供有用的信息;②辅助问卷设计,提高问卷质量;③对所知不多的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④对提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法、德尔菲调查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图法等。目前,定性研究在探讨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确定卫生服务模式以及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方面有较多使用。近年来,德尔菲调查法在全科医生科研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本书专设章节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4.量表测验法
在全科医生科研中经常使用各种量表来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心理问题,全科医生需熟悉量表的构成、分类,量表测验的程序与应用,了解量表的研制方法,包括自行研制量表和国外量表的中文版研制的评价方法(信度、效度及反应度评价等),熟悉全科医学中的常用测定量表,如生命质量、健康状况量表、心理与社会功能评价量表等。
(三)全科医疗服务中常用方法的设计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改变个体和群体危害健康的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健康促进则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过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全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全科医生不仅要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健康教育项目,还要通过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本书将介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价方法,以利于全科医生科学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及研究。
2.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的关键内容是针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开展个体与群体健康干预,并对干预过程进行监督指导,从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