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毛囊皮脂腺单位与微生态环境

一、人体微生态
人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器官如皮肤、外耳道等均有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且数量巨大,约为人体总细胞数的10倍,通过多种方式影响人体,同时又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人体微生物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在健康人体各部位,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称为正常菌群;有些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引起人的疾病,称为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宿主之间,以及与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种种密切复杂的关系,组成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正常的人体微生物具有拮抗致病菌作用、免疫作用、营养作用、排毒作用、抗肿瘤作用及抗衰老作用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此正常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一个新的人体生理学系统。
二、皮肤微生态
皮肤微生态系统由人体皮肤厚度决定,一般为2mm。主要的菌属是棒状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优势种群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最重要的常住菌。此外,皮肤不同的解剖部位解剖结构如毛囊、皮脂腺、顶泌汗腺及小汗腺,以及不同的生理状态如潮湿、温度、pH值和脂质等条件,也决定了栖居微生物的种群差异,如前额主要栖居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而腋窝主要栖居人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等。皮肤表面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生物屏障是人体第一道极其重要的保护屏障,有营养作用及参与皮肤细胞代谢、保持皮肤生理功能和自净功能。
皮肤微生态在正常情况与人体和谐共处,共同维护机体的正常运转。但在年龄变化、生活方式改变、遗传变化、饮食变化、皮肤过度清洁及药物等作用下会出现失调,导致微生物之间,或者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引起疾病发生,如痤疮、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疮及特应性皮炎等。
三、毛囊皮脂腺单位与皮肤微生态
毛囊皮脂腺单位是由皮肤附属器毛囊和皮脂腺共同组成的皮肤结构,皮脂腺开口于毛囊并通过毛囊分泌脂质,构成皮脂的主要成分。毛囊皮脂腺单位不仅富含脂质,同时充满各种各样微生物。细菌包括痤疮丙酸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中厌氧嗜脂的丙酸杆菌是毛囊皮脂腺单位中的优势菌群,此外,具有嗜脂性的马拉色菌和节足动物蠕螨也大量存在于毛囊皮脂腺单位中。
微生物在维护毛囊皮脂腺单位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丙酸杆菌可将皮脂中甘油三酯分解成短链的游离脂肪酸,不但对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皮肤癣菌等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i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表皮葡萄球菌能分泌自溶酶,可溶解一些潜在致病菌和过路菌,对保持常住菌的稳定性,维持微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毛囊皮脂腺单位中的各种微生物与机体和环境和谐相处,维持平衡,参与生物学尤其是皮肤免疫功能,但当平衡受到破坏时,导致毛囊皮脂腺单位相关疾病的发生,痤疮与玫瑰痤疮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
四、毛囊皮脂腺单位微生物相关性皮肤疾病
(一)痤疮
痤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毛囊皮脂腺单位微生物相关皮肤病,目前认为痤疮丙酸杆菌在早期通过水解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释放水解酶及通过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等机制诱导痤疮发生。此外,也都有个例报道和研究在痤疮患者皮损中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消化道链球菌及棒状杆菌等,但他们与痤疮之间的关系仍有待更多的研究加以验证。
(二)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皮肤血管功能失调及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毛囊蠕螨的发生是目前已知最明确的微生物因素,微生物介导的免疫尤其是天然免疫在玫瑰痤疮的发生机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除毛囊蠕螨外,也有报道皮肤中奥列伦芽孢杆菌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和肺炎衣原体等微生物也参与了玫瑰痤疮的发生。
五、结语
正常微生物群是一个新的人体生理学系统,皮肤微生态是人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毛囊皮脂腺单位特有的嗜脂厌氧环境导致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菌群存在。正常情况下,毛囊皮脂腺中的各种微生物之间及与机体和环境之间和谐相处,维持毛囊皮脂腺单位的生理平衡,尤其在调节皮肤免疫功能方面。当平衡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受到破坏,会导致毛囊皮脂腺单位相关疾病如痤疮的发生。
(鞠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