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儿童生长发育的正常指标

1.为什么需要关注儿童的体重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是评价儿童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也是孩子父母最容易得到的营养状况数据,在临床上还是儿科医师计算药量、输液量等的重要依据。
2.儿童体重的增长有什么规律
体重增长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标志,但体重的增长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而是有一定规律的,出生早期增长较快,以后逐渐减缓,到青春期再次快速增长。
(1)出生时体重:
正常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重为3.20~3.30kg,一般男婴比女婴重100g。
(2)生理性体重下降:
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体重可暂时性下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下降幅度为原有体重的3%~9%,多在出生后3~4天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天恢复到出生时水平。早产儿恢复较慢。如体重下降超过10%或到第10天体重未恢复至出生时水平,应考虑喂养不足或病理原因所致。生后如及早合理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
(3)第一年:
出生后前3个月体重增长速度最快,一般每月增长600~1000g,出生3个月末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第一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长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长值,即1岁时婴儿体重可达出生时的3倍(9.5~10kg),出生后第一年为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称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4)出生后第二年至青春期前:
出生后第二年体重增长减慢。一年增长约2.5~3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12~13kg);2岁后到青春期前体重稳步增长,每年增长约2~3kg。
(5)青春期:
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3.如何计算儿童的正常体重
对于儿童正常体重的计算,将下列公式介绍给父母参阅: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 0.7(kg);
7~12个月:体重(kg)= 6(kg)+月龄× 0.25(kg);
1岁时为出生体重的3倍;
2岁时为出生体重的4倍;
2~12岁:体重(kg)= 年龄× 2 + 7(或8)。
4.如何正确测量儿童体重
爸爸妈妈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长大了多少,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测量体重,那么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呢?
体重的测量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用不同精确度的婴儿秤、杠杆秤、电子秤等。测量时应将体重计平稳地放在地上,测量前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婴儿采用婴儿磅秤(盘式杠杆秤或电子秤),最大载重10~15kg,将婴儿卧于秤盘中;幼儿采用杠杆式体重计,最大载重50kg,1~3岁可取坐位或蹲于秤台中央,年长儿可赤足站在踏板中央,两手自然下垂。
5.测量体重时应该注意什么
为了使测量的体重准确有意义,测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管是用上述哪种方法称体重,均要将所称得的毛体重减去小儿身上的衣服、鞋帽、尿布等的重量,这样得出的才是小儿的净体重。我们平时所讲的小儿“体重”都是指的净体重。
(2)每次测量时先让孩子空腹,并且排去大小便,否则容易与孩子的净体重出现误差。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同一磅秤上测量。
(3)6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每月测量一次,6~12个月每两个月测量一次,1~2岁每3个月一次,3~6岁每半年一次,6岁以上每年一次即可。如果有条件,最好把每次的测试结果记录在宝贝生长发育曲线上,便于观察。
6.如何判断儿童的体重变化是否正常
儿童体重的增长并非是匀速的,前半年增长迟缓的儿童,后半年可能迅速增重,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体重变化是否正常呢?
(1)首先,观察体重的变化,时间不可过短。对婴幼儿来说,定期测量体重十分重要,如果记录了生长曲线图的,可以通过曲线的走向观察孩子的体重增长趋势。如果曲线方向向上,表明孩子营养状况良好;如果曲线方向水平向下,表明孩子身体异常,父母应引起注意,赶快查出原因,给予相应处理,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2)如果孩子的体重超过同龄、同性别孩子体重的20%为肥胖,大多是因过食而又缺少活动引起,少数是由内分泌和脑部疾病所致。
(3)如果孩子的体重低于同龄、同性别孩子体重的20%,为营养不良,除了患病外,大多数是由于护理不当或营养供给不足引起,爸爸妈妈就应该注意及时纠正了。
(4)孩子的体重增长还与季节有关。天气炎热时胃口较差,睡眠时间短,体重增长要慢一些;冬季孩子食欲较好,睡眠时间长,体重增加会快一些。
7.儿童身高的增长有什么规律
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增长的规律基本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有两个高峰期,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cm;0~6个月每月的平均增长幅度为2.5cm;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1.5cm;1周岁时达到75cm;2周岁时达到85cm;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cm;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可增长20~30cm,女孩子可增长15~25cm。青春期后身高增长逐渐减缓至停止。
8.如何计算儿童生长的身高
正常身高的简单估算:
出生时为50cm;1岁时为75cm;2岁时为85cm;2~12岁身高(cm)=年龄× 7 + 70(cm)。
9.儿童身高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得高长得快,那么影响儿童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孩子身高的内外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睡眠、疾病、运动、各种内分泌激素以及骨骼发育情况等。
遗传:遗传是影响孩子身高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遗传指的是家族遗传史,不单纯指父母的身高,而且遗传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力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最终身高还受到其他后天因素的影响,如营养、运动、睡眠、疾病等。
营养:必须均衡,孩子如果偏食、挑食,就容易长不高。家长应该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牛奶、肉类等。锌、钙、铁等微量元素也要注意,缺乏了微量元素同样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错过了最佳生长时间,以后就很难追赶。
运动:运动对刺激长高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可以使长骨骨骺软骨细胞增殖,还会增加骨钙的沉积,这是我们需要的,有效的运动应该是最好的方法。同时,运动的时候血液循环是丰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是高的。但运动必须是合理的,像运动员般高强度的运动量,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关节负担,抑制孩子的生长发育。跳绳对于改善孩子身高效果比较明显,操作又简便,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跳一次,每次十分钟,坚持为之,能够收到良好效果。此外,打篮球、打羽毛球、游泳等都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家长最好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睡眠:最好早睡。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是从晚上10点至半夜2点。家长不要让孩子超过10点睡觉,小学生最好在九点半前上床,每天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
疾病:也是影响身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家长也要注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如果孩子长期咳嗽,患有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病,需要及早治疗。
10.如何正确测量儿童身高
身长(高)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儿童应仰卧位测量,我们称之为身长;3岁以后儿童应立位测量,我们称之为身高。常见的测量方法如下:
(1)身长的测量方法
方法一:首先选择一个两边有刻度的量床,把宝宝的头部紧贴测量床的顶板,身体平直,膝关节不弯,两足平齐,足底与下肢呈直角,量床底板紧贴双足,两侧刻度读数一致。读数精确到0.1cm(图1-4)。
图1-4 儿童身长的测量方法
方法二:这种方法分为上部量与下部量,最后加在一起即是宝宝的身长。自头顶至耻骨联合的上缘为上部量;自耻骨联合至足底为下部量。
(2)身高的测量
让孩子靠墙站立,脚跟靠牢,脚尖略分开,后背、臀、足跟均靠在墙上。然后用一把三角尺或书本一边贴住头顶、一边靠墙,沿直角的边缘画一条线在墙上,再用尺子测量其高度就是孩子的身高(图1-5)。量完后最好在墙上注明测量的时间,下次再量时再作同样的记录。这样就可以进行连续的比较了。
图1-5 儿?童身高的测量方法
(3)为了使身高的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真身高而不是假身高。量身高时必须脱鞋、脱帽、穿单衣,女孩子如果在头顶上有盘发、辫子或发夹等均应该拿掉。否则,实际身高加上鞋底、帽子、发夹等的高度就会变成假身高,影响正确地测量。
2)全身必须挺直而不能弯曲和过伸。3岁以下的孩子要去鞋袜,仰卧于平板上,拉直双下肢,摆正头颈和身子,面向正前方,拉紧皮尺读数。3岁以上的大孩子采用站立位量身高,应立正、眼平视、头不能低也不能过仰。略挺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下肢挺直,双足平站,不能踮足,不能屈膝、弯腰。
3)必须同一时间、同一尺子、同一地点、同一人测量。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一般早上比晚上要高1~2cm,故最好在同一时间测量。不同的尺子、不同的地板与墙壁、测量人的眼睛高度与角度都会影响身高的测量,故应在同一地点、同一把尺子、同一人测量。
11.什么是儿童坐高
儿童坐高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的值称为顶臀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12.如何正确测量不同年龄期的坐高
3岁以下儿童量顶臀长,让孩子取仰卧位。爸爸(妈妈)固定其头部及身体,左手提起孩子小腿,使膝关节屈曲,同时使骶骨紧贴底板,大腿与底板垂直,移动底板使其压紧臀部,读出数值即为顶臀长(图1-6)。
图1-6 3岁以下小儿坐高测量方法
3岁以上小儿量坐高,儿童坐在坐高计的坐盘或有一定高度的板凳上,先使身体向前倾,骶部紧靠墙壁或立柱,然后坐直,两大腿伸直与身体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大腿与凳面完全接触并互相靠拢,膝关节屈曲成直角,足尖向前,前脚平放在地面上。儿童挺身,移下头板使与头顶接触,即为坐高。注意坐凳高度要合适,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读数(图1-7)。
图1-7 3岁以上小儿坐高测量方法
13.头围的定义及测量意义是什么
头围是指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脑发育和颅骨生长的重要指标。头围过小多见于头小畸形、脑发育不全;头围过大或增长过快提示脑积水、脑肿瘤的可能。
14.测量头围的正确方法是怎样的
让小儿立位、坐位或仰卧位,爸爸(妈妈)站立于或坐于小儿前面或右面,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侧齐眉弓上缘处,软尺从头部右侧经过枕骨粗隆最高处而回至零点,读出数值即为头围。测量时需注意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对称,长发者应先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图1-8)。
图1-8 儿童头围的测量方法
15.儿童头围增长有什么规律
头围的增长和体重、身高的自然增长规律一致,呈现先快后慢趋势,年龄越小头围增长越快,但头围增长速度低于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速度,有以下规律:
(1)出生时:胎儿时期脑发育居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新生儿出生时头围较大,平均为33~34cm。
(2)1岁时:头围在1岁以内增长较快,前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7cm,1岁时约46cm。
(3)1~15岁:1岁以后头围增长明显减慢,2岁时约为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
(4)头围的大小、头型受遗传、疾病的影响。
(5)头围常与身长有关,6个月内婴儿头围与顶臀长大致相等,1岁时头围约为1/2身长+ 10cm。
16.儿童胸围的测量位置如何选择
胸围是指自乳头下缘经肩胛骨角下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肺和胸廓的发育。
17.儿童胸围的发育有哪些变化
出生时胸围32cm,略小于头围1~2cm。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1岁左右头围与胸围的增长在生长曲线上形成头、胸围的交叉,此交叉时间与儿童营养、胸廓的生长发育有关,生长较差者头、胸围交叉时间相对延后。
18.正确测量儿童胸围的方法是什么
3岁以下小儿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不要取坐位。小儿应安静状态,两手自然平放(卧位时)或下垂,两眼平视,爸爸(妈妈)站立于前面或右面,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小儿胸前乳头下缘(男孩及乳腺尚未突起的女孩),乳腺已经突起的女孩,可以胸骨中线第四肋间高度为固定点,经两肩胛骨下缘绕胸围一圈回至零点,读取数值即为胸围,测量时应注意前后左右对称,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1岁以下皮下脂肪松厚小儿宜稍紧),取平静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图1-9)。
图1-9 儿童胸围的测量方法
19.测量腹围的位置如何选择
腹围测量应选择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20.儿童腹围的正常值是多少
2岁前胸围与腹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腹围异常增大多提示腹水及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等。
21.怎样正确测量儿童的腹围
测量腹围时,宜取平卧位,将软尺的零刻度固定在儿童的肚脐上方边缘(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平稳地绕儿童腹部一圈,在零刻度处重合,注意松紧适中,软尺紧贴皮肤,但不能勒紧腹部,读取数据并精确到0.1cm,然后记录下来。
22.什么是上臂围
上臂围是指肩峰与尺骨鹰嘴(弯曲肘部最尖最硬的部位)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23.上臂围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是评价营养的简易指标。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时增长缓慢,共约增长1~2cm。
24.上臂围的评估指标有哪些
上臂围在1岁以内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在测量体重、身高不方便的地区,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
评估标准:营养良好:> 13.5cm;
营养中等:12.5~13.5cm;
营养不良:< 12.5cm。
25.怎样正确测量上臂围
使小儿上肢放松下垂,在肱二头肌最突出处进行测量。位置取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周径与肱骨成直角。测量时软尺只需紧贴皮肤即可,切勿压迫皮下组织,读数精确到0.1cm。
(赵宝春 张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