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诊患者健康教育手册
- 杨丽华 宋南 修红
- 2186字
- 2020-08-28 08:48:44
第九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疾病概述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疾病。
【病因】
以影响支气管-肺为主的疾病主要包括:
1.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其相关疾病)、支气管哮喘(可逆性气道阻塞)、肺囊泡化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细支气管炎等,其中在我国80%~90%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限制性肺疾病
如神经肌肉疾病、脊柱后凸侧弯、肺结核后遗症、肉瘤样病、肺尖症、药物相关性肺疾病、过敏性肺泡炎、结缔组织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明确病因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等。
3.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
中枢性肺泡通气不足、肥胖通气低下综合征(Pickwickian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进展缓慢,可分为代偿与失代偿两个阶段。
1.功能代偿期
患者都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
2.功能失代偿期
肺组织损害严重引起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和(或)心力衰竭。
(1)呼吸衰竭:
多见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缺氧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可出现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为肺性脑病。
(2)心力衰竭:
多发生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因此常合并有呼吸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3)其他:
由于肺源性心脏病是以心、肺病变为基础的多脏器受损害的疾病,在重症患者中,可有肾功能不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所致面颊色素沉着等表现。
【治疗原则】
肺源性心脏病是原发于重症胸、肺、肺血管基础疾病的晚期并发症,其中81.8%的患者由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并发肺气肿发展而来,因此积极防治这些疾病是避免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讲究卫生、戒烟和增强体质,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已发生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应针对缓解期和急性期分别加以处理。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呼吸衰竭的常见诱发因素,故需要积极予以控制。
(二)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指导
适当休息,室内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洁净,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气。在心肺功能代偿期根据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鼓励患者适当活动,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2.饮食指导
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热量,宜进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增进食欲。避免刺激性强、易产气的食物,防止便秘、腹胀影响呼吸。少食多餐,有利于减少进餐疲劳。
3.去除病因和诱因
鼓励患者戒烟,介绍戒烟成功的个案,指导戒烟方法。避免吸入尘埃、刺激性气体,避免进入空气污染、传染源公共场所及接触上呼吸道感染者。注意保暖,避免进出温差大的地方。预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洁。
4.促进有效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的正确方法:①患者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有助于膈肌上升;②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地通过口腔尽可能呼气(降低肋弓、腹部往下沉);③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或患者取俯卧屈膝位,可借助膈肌、腹肌收缩,增加腹压,有效咳出痰液。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痰液咳出。
(2)湿化和雾化疗法:
常用湿化剂有蒸馏水、生理盐水、低渗盐水。临床上常在湿化的同时加入药物以雾化方式吸入,可在雾化液中加入痰溶解剂、抗生素、平喘药等,达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
(3)胸部叩击:
患者侧卧或坐位,叩击者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
5.呼吸肌功能锻炼
其目的是改变浅而快呼吸为深而慢的有效呼吸。
(1)腹式呼吸法(膈式呼吸锻炼):
指导患者取立位、坐位或平卧位,两膝半屈,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于前胸部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时,膈肌最大限度下降,腹肌松弛,腹部手感向上抬起,胸部手在原位不动,抑制胸廓运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手感下降)帮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增加呼气潮气量。
(2)缩唇呼气法:
指导患者呼气时腹部内陷,胸部前倾,将口唇缩小(呈吹口哨样),尽量将气呼出,以延长呼气时间,同时口腔压力增加,传至末梢气道,避免小气道过早关闭,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吸气和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尽量深吸慢呼,每分钟7~8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训练2次。
6.坚持家庭氧疗
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特别是夜间持续吸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7.心理指导
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类型,倾听患者的诉说。因呼吸困难可引起患者烦躁不安、恐惧,而不良情绪反应更加重呼吸困难,家属应陪在患者身边,适当安慰患者,使其情绪稳定,增强安全感。由于反复发作住院,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要进行适当引导和安慰。帮助患者了解充分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和患者共同制订康复计划,在活动和呼吸肌锻炼中,给予鼓励和赞扬,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8.复诊指导
合理使用治疗药物。如果出现轻微的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诊。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并发症。
(宋南 于洪菊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