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免疫学检验分册
- 陈福祥 彭奕冰 盛慧明
- 2277字
- 2020-08-28 08:37:56
第四节 Ⅲ型超敏反应检验
276.为什么会产生Arthus反应
答:Arthus反应是实验性局部过敏反应,属于局部的Ⅲ型超敏反应。由于1903年Arthus发现并首次报道,故将此反应现象称为Arthus反应。Arthus反应是给家兔皮下反复多次注射无毒性抗原(如马血清),经4~6次注射后,注射局部可发生水肿、出血、坏死等剧烈炎症反应。该反应发生机制是:前几次注射的异种血清刺激机体产生了大量抗体,当再次注射相同抗原时,由于抗原不断由皮下向血管内渗透,血流中相应的抗体由血管壁向外弥散,两者相遇于血管壁,形成沉淀性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静脉血管壁基底膜上,进而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聚集于该处,导致坏死性血管炎甚至溃疡,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水肿、炎症。当局部出现Arthus现象时,若静脉内注射同种抗原,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
277.为什么会发生血清病
答:血清病是指因输注异种血清导致的Ⅲ型变态反应,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和一过性蛋白尿等。广义的血清病则泛指外来抗原引起的上述反应,有人将其称为血清病样反应。目前临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制剂主要有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种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引起血清病的药物主要为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水杨酸盐、保太松、苯妥英钠,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药物。本病多在一次注射较大剂量异种血清或球蛋白后1~2周内发生;少数患者,尤其是过去有过同样血清接种史者,可在接种后1~2天甚至数分钟内发生。这是由于患者体内产生的抗异种血清或球蛋白抗体,与异种血清或球蛋白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所致。血清病具有自限性,停止注射后症状可自行消退。
278.为什么反复注射胰岛素皮肤会出现充血和坏死
答:注射用人胰岛素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人工胰岛素产品。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胰岛素与天然胰岛素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可调节糖代谢,促进肝脏、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贮存于肌肉和肝脏内,并抑制糖原异生。反复注射人工胰岛素后,体内可产生高水平的抗胰岛素抗体,该抗体能与胰岛素结合进而激活补体从而引起注射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和充血,继而出血坏死,数日后可逐渐恢复。这种现象属于局部的免疫复合物疾病。此外,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或使用抗毒素(马血清),亦可出现上述现象。
279.为什么在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和抗狂犬病血清前需要做皮试
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和抗狂犬病血清属于被动免疫,目的是给予机体抗血清以中和细菌或病毒毒素。这两种抗血清一般来自哺乳动物(如马),相对机体来说属于异种蛋白,当一次性注射大剂量的抗血清后,机体会产生针对抗血清的特异性抗体,在注射后的8~12天,该抗体与血液循环中的抗原即抗血清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引发血清病,使机体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如发热、荨麻疹、眼睑和结膜水肿、哮喘、全身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关节疼痛和蛋白尿等。因此,在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和抗狂犬病血清前需要做皮试,并做好急救的充分准备。
280.为什么疑似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患者需检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答:循环免疫复合物(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CIC)指的是血清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类)结合形成的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它既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孔排出,可较长时间游离于血液中。当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此类免疫复合物可随血流沉积在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壁或嵌合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发生。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便是主要由这种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血管基底膜上,激活补体而引起免疫病理损伤。因此,检测CIC可帮助这类疾病的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抗原特异性方法与非抗原特异性方法。前者选择性测定含有某种特定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在已知由某种抗原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的疾病中,可应用此类方法。非抗原特异性方法则不考虑形成免疫复合物抗原的性质,根据免疫球蛋白分子在结合抗原后发生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改变进行检测。
281.为什么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不能确诊Ⅲ型超敏反应的存在
答: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能帮助相关疾病的诊断,了解病情进展,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目前已证实除了Ⅲ型超敏反应,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肿瘤、肾小球肾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全身淋球菌感染、麻风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发生时血清中也可检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升高。判定免疫复合物与发病有关应依据以下三方面:①病变局部有免疫复合物沉积;②CIC水平显著升高;③能明确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性质。一般前两条容易实现,第3条很难查到。仅凭血清中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不能确定是免疫复合物病,还应该结合其他免疫学指标。因为正常健康人也存在少量的(10~20μg/ml)CIC,其检测结果很难区分为生理或病理性。另外CIC检测方法很多,同一标本用不同方法检测所得的结果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分析免疫复合物病时,除做血清CIC检测外,还应结合局部免疫组化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部分肾小球肾炎和血管炎等疾病检测CIC对辅助诊断、判断疾病进展情况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均有一定意义。对有蛋白尿、关节痛、血管炎、浆膜炎、紫癜症状等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考虑检测CIC,并结合局部免疫复合物的组化检查结果,以明确病变是否与Ⅲ型超敏反应有关。此外,在某些肿瘤患者中也可检测出较高的CIC,但并无免疫复合物所介导的血管组织损伤的症状,有人认为免疫复合物可能与肿瘤的病情和预后有关。因此,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并不能确诊Ⅲ型超敏反应的存在。
(罗清琼 陈黎 卫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