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负氮平衡

负氮平衡(negative nitrogen balance)是由于体内蛋白质的分解破坏多于合成,导致氮的摄入少于排出的一种氮平衡状态。营养不良、进食不足、慢性消耗性疾病及严重组织创伤等原因均会造成负氮平衡,若机体长时间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会导致蛋白质缺乏症,体重下降,病情加重,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表4-5-1)。
表4-5-1 负氮平衡病因及常见疾病分类举例
一、手术等创伤应激患者
创伤应激会导致机体产生一系列代谢改变,出现高分解状态、合成代谢障碍,加上摄入的能量蛋白质不足,机体极易出现负氮平衡状态。负氮平衡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创伤应激程度、创伤前营养状况、患者年龄及应激后营养摄入有关,并在很大程度上受体内激素反应水平的影响。创伤后,尿氮排出量增加,持续数日,甚至数周,丢失的尿氮可达28~45g/d。
二、烧伤患者
烧伤尤其是严重烧伤患者由于超高代谢,能量和蛋白质大量消耗,导致负氮平衡。其原因主要包括:①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速率均增加,而分解速率超过合成,这是烧伤后负氮平衡的主要原因;②氮从创面大量丢失,加剧负平衡;③与机体伤后激素、细胞因子等介质的调节作用有关;④伤后能量、蛋白质补充,以及氨基酸的供应量有关;⑤卧床、肌肉不活动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正常成人尿氮10g/d左右,烧伤后尿氮可增加至30g/d,其中轻、中度烧伤尿氮排出量10~20g/d,重度或特重烧伤可达20~30g/d。同样的烧伤面积,深度烧伤又较浅度烧伤的尿氮、创面丢失氮明显增加。负氮平衡持续时间与烧伤程度有关,轻、中度烧伤持续数天至数周,重度及特重烧伤可达1~2个月。
三、肿瘤患者
肿瘤患者蛋白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加强,蛋白质转变率增加,机体出现负氮平衡。骨骼肌蛋白消耗增加是恶性肿瘤患者蛋白质代谢特征之一,也是负氮平衡导致恶液质的原因之一。肿瘤患者内源性氮丢失首先表现在骨骼肌部分,因为肌肉占总体氮的45%。随着疾病的进展,总体蛋白质更新率的增加,肌肉蛋白合成和分解亦增加,但分解率的增加更为明显。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重症肺部疾病患者会出现利用蛋白质分解来提供能量的现象,致使机体蛋白质质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患者出现负氮平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时机体的代谢特点为高分解代谢,肿瘤坏死因子、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因子发挥作用,机体分解代谢远大于合成,尤其蛋白分解显著,加重呼吸肌的萎缩。另外针对COPD的患者,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抑制蛋白质合成,促使蛋白分解,肌肉萎缩,加重患者的负氮平衡状态,呼吸肌肌力及耐力下降。
五、透析患者
肾衰竭患者往往会有大量蛋白从尿液丢失,出现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而对于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由于较多营养素通过透析液大量丢失,另外透析治疗本身也可增加机体分解代谢,这些都将加重机体营养不良。国外学者发现一次常规血透通过透析液大约可丢失10~12g氨基酸,腹膜透析丢失量更明显,每次可达到5~15g蛋白质,如发生感染,则丢失更多。透析液已代替尿液成为机体排出氮最重要的途径,占排出氮79%,透析时大量体内蓄积的氮通过透析液排出。因此,根据透析日和非透析日氮量丢失情况推荐不同蛋白质摄入量也许能减少透析日严重的负氮平衡并降低非透析日氮潴留的危害。
六、脑卒中患者
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率状态,这种变化是由颅脑损伤本身所致,而与类固醇激素和手术等原因无关。营养摄入严重不足是影响负氮平衡的重要因素。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后,负氮平衡可持续2~3周,造成体重下降达20%,从而导致伤者感染发生率和致残率明显增高。颅脑损伤后,外周蛋白质分解加快并未增加体内蛋白质合成,患者颅脑损伤后立即表现为低蛋白症。国外有学者报道,低蛋白血症是颅脑损伤后的一种急性期反应。
(王昆华 王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