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是指在肝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如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引起腹腔内积液的临床综合征。许多肝脏疾病均可导致肝硬化,肝硬化腹水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许多肝脏疾病终末期(失代偿期)的共同临床表现之一。引起肝硬化腹水常见的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血吸虫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心源性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一旦发展至肝硬化腹水阶段,常常提示肝硬化已经达到失代偿期,如不进行积极干预治疗,预后差。

【形成机制】

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患者75%以上有腹水,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原因有关:①肝硬化患者因肝脏对抗利尿激素的灭活作用大大减退,其含量升高,而使排尿减少,引起水肿和腹水;②肝硬化患者肝脏不能将胃肠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合成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的降低,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血浆成分外渗,形成腹水;③肝硬化时,由于肝小叶结构破坏,导致肝内血管床受压迫、扭曲、狭窄,肝输出通道减少,导致大量流入肝脏的血液淤积在门静脉内,造成门静脉内压力增高及毛细管静脉压增高,久而久之,胃肠道、肠系膜、腹膜等血液回流受阻,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液中的血浆成分外漏,形成腹水;④人体的淋巴循环又称第三循环,指位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以外的一个循环系统。肝硬化不但使门静脉压力升高,也使淋巴管压力升高,管腔扩张,淋巴回流障碍,使淋巴液外溢,成为肝硬化腹水形成的又一个机制。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肝硬化腹水

有肝硬化或引起肝硬化的病史,临床有肝硬化并有腹水的表现,查体见腹部膨隆或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影像学检查提示腹水。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erum ascites albumin gradient,SAAG,指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检测的腹水白蛋白之间的差值)≥11g/L有助于诊断门脉高压性腹水,准确性97%,患有门静脉高压同时有引起腹水的其他病因SAAG同样≥11g/L。

2.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出现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①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②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③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6/L,中性粒细胞>25%;④腹水检查为渗出液。

(二)鉴别诊断
1.由于肝静脉阻塞或回流不畅引致的腹水
(1)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有时并有下腔静脉阻塞,为血栓形成所致。多为继发,常由栓塞性静脉炎、肝脏周围炎、肝癌或肝硬化压迫或侵蚀所致。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表现为剧烈腹痛,进行性肝肿大及腹水。慢性除腹痛和肝肿大外,腹水呈进行性增多,蛋白量含量高为漏出液,治疗效果差。上腹部及下胸部出现明显静脉曲张。如果并有下腔静脉阻塞,下腹部静脉亦呈曲张,血流方向自下而上。下腔静脉造影可显示阻塞部位。

(2)缩窄性心包炎或缩窄性心肌炎:

前者有颈静脉怒张、奇脉、脉压减小,心电图异常,放射学检查可见心脏边缘有钙质沉着等。后者无奇脉,常有房室瓣关闭不全的体征,心电图有左心室增大及左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右心房-左心房压力梯度升高等。

2.肿瘤引起的腹水和巨大腹腔囊肿
(1)恶性肿瘤:

90%腹膜间皮瘤病例伴有腹水,腹部可触及肿块,腹腔镜及腹膜活检可确诊。原发性肝癌并发腹水者很常见,由于门静脉受压或转移所致,可为漏出液或渗出液,血性者不少。

(2)巨大腹腔囊肿及肾积水:

特点是①腹部膨大,但两侧不对称;②患者仰卧位,肠被挤压向腹后部与两侧,因此前腹部叩诊呈浊音,腰腹部呈鼓音;③如为卵巢囊肿,脐下腹围大于脐部或脐上腹围,脐上移;④放射学钡餐透视,发现胃肠随肿物而移位,胃肠运动不受影响。

3.炎症引起的腹水
(1)结核性腹膜炎:

腹水内蛋白量很高,血清内胆固醇水平增高,致有胆固醇结晶析出。

(2)胰性腹水:

为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膜炎,腹水淀粉酶可高达800~3200单位,有人认为超过300单位即有诊断价值,但也有淀粉酶不增高者。

【顽固性腹水】

EASL指南的顽固性腹水定义与ICA共识相同,即药物治疗无效或腹水短期内复发。顽固性腹水分为两型:一种是利尿剂抵抗性腹水,即患者对限钠和利尿剂治疗无应答;另一种是利尿剂不耐受性腹水,即因患者出现利尿剂相关并发症而无法接受有效剂量利尿剂的治疗。

顽固性腹水的原因复杂,有些不是十分明显。所以,临床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和诊疗经过,尽可能发现顽固性腹水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顽固性腹水常见的原因有严重低蛋白血症、钠摄入过量、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胃肠出血、肝病、肝炎、中毒、肾疾病、梗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近曲小管钠重吸收增强、张力性腹水对心肾功能的负性影响等。

【治疗】
(一)病因治疗

肝硬化形成的原因甚多,腹水只是肝硬化晚期的临床表现之一。所以,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关键是去除肝硬化的病因。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尽早采取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至关重要。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只要血清HBV DNA检测为阳性,都应该尽早给予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优先选择可快速抑制病毒且病毒耐药率低的药物如恩替卡韦(ETV)或替诺夫韦(TDF)。对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要按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采用适当抗病毒治疗方法。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只要病因明确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肝损害与酒精有关的腹水患者应戒酒,可服用巴氯芬(Baclofen)减轻酒瘾和减少饮酒。

(二)腹水治疗
1.单纯腹水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限钠饮食(88mmol/L,相当于每天5.1g氯化钠,2g钠),血钠<120~125mmol/L的患者,应限制液体的摄入。对于腹水的治疗,单纯限钠策略的效果会因患者的依从性差而下降。

(2)利尿剂的应用: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的疗效优于袢利尿剂(呋塞米)。首次发生腹水的肝硬化患者,可采用螺内酯单药治疗,对于再次发生腹水患者,推荐进行联合治疗,常用螺内酯和呋塞米,二者比例为100mg∶40mg。开始用螺内酯40~100mg/d,呋塞米20~40mg/d。如果体重减轻或尿量增加的速度不足,可每3~5天按照100mg∶40mg的比例增加利尿剂的剂量。口服螺内酯最大剂量为400mg/d,口服呋塞米最大剂量为160mg/d。利尿剂清晨顿服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利尿治疗以每天减轻体重不超过0.5kg为宜,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

肝硬化患者的正常容量性低钠血症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口服药物托伐普坦(tolvaptan)可增加治疗前<130mmol/L血钠患者的水平。在患者无法耐受醛固酮拮抗剂时,可以给予作用于肾集合管的阿米洛利(amiloride)进行治疗。

EASL指南和国际腹水俱乐部(ICA)共识对利尿剂的禁忌证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认为如果有严重低钠血症(血清钠水平低120mmol/L)、进展性肾衰竭、肝性脑病恶化或利尿剂相关的肌肉抽搐时,应停用一切利尿剂,当血钾水平低于3mmol/L时,应停用呋塞米,如血钾高于6mmol/L,应停用醛固酮拮抗剂。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指南指出,在联合螺内酯与呋塞米的基础上,如果再加用氢氯噻嗪,会快速导致患者出现低钠血症。新一代选择性醛固酮拮抗剂依普利酮(eplerenone)已经在心衰中使用,但还没有在肝硬化腹水中使用的报道。

(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对于血浆白蛋白低的患者可给予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2.顽固性腹水
(1)内科治疗:

一旦查明顽固性腹水形成的原因,就应该尽早采取相应的措施。EASL指南和AASLD指南认为反复腹腔穿刺放液是安全有效的。尽管尚无直接的对照研究证据证实输入白蛋白的必要性,但这两个学会都建议,在大量放腹水时应进行补充白蛋白的治疗。每抽取1L腹水输白蛋白6~8g。对于顽固性腹水患者,尽管在进行穿刺大量放液后应用利尿剂治疗,短期内腹水的复发率达90%,但仍建议只要患者未发生利尿剂相关并发症,或在接受利尿剂治疗的情况下,尿钠仍低于30mmol/d,就应该继续对其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

(2)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一种减轻门脉压力的分流技术,TIPs可通过降低肝窦压力,增加肝中央静脉血容量,从而降低近端小管钠吸收,达到长期控制腹水的作用,避免了反复腹腔穿刺放腹水引起的低血容量及肾功损害。有研究表明,TIPs治疗后门脉压降低,门静脉、脾静脉内径缩小,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浆血管内皮素浓度、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减低,腹水明显减少。最近的荟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反复穿刺放腹水治疗相比,TIPs可提高顽固性腹水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德国已将TIPs治疗作为一线治疗。

(3)外科治疗:

患者一旦出现顽固性腹水,其中位生存期仅约6个月。因此,EASL指南建议,该类患者应接受肝移植治疗。

(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1.治疗

患者应当行腹腔穿刺检查。有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提示腹腔感染的患者(如腹痛、肌紧张、发热、肝性脑病、肾衰竭、酸中毒或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应再次腹穿以明确诊断。对于社区获得性的近期未接触过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患者,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250/μl,应进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第三代头孢菌素,推荐头孢噻肟2g,每8小时1次。对于医院获得性和(或)近期接触过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患者,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250/μl,应根据当地肝硬化患者细菌药敏谱进行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之前未接触过喹诺酮类药物,且无呕吐、休克、2级以上肝性脑病或血清肌酐>3mg/dl的患者,口服氧氟沙星(400mg,bid)是替代静脉注射头孢噻肟的治疗选择。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250/μl但有感染的症状和体征(体温>37.8℃或腹痛或肌紧张)的患者,应在腹水培养报告前行经验性的抗菌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头孢噻肟2g,每8小时1次。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250/μl且高度怀疑继发性腹膜炎的肝硬化患者,应测定腹水中蛋白、乳酸脱氢酶、葡萄糖、革兰染色、癌胚抗原和碱性磷酸酶,同时行腹部CT检查,以帮助鉴别SBP与继发性腹膜炎。若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250/μl,且为医院获得性和(或)近期接触过β内酰胺抗菌药物的患者,培养出非典型病原体或对临床治疗的反应不典型,需在治疗48小时后再次腹穿,评估中性粒细胞计数与腹水培养。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250/μl且临床怀疑SBP的患者,如果血清肌酐>1mg/dl、尿素氮>30mg/dl或总胆红素>4mg/dl,应在发现后的6小时内大量静滴白蛋白(1.5g/kg),连续2天,第3天输注1g/kg白蛋白。

2.预防

对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静滴头孢曲松(每日1次)或口服诺氟沙星(每日两次)共7天。实用的治疗方案是有活动性出血时静脉用药,而血止后口服用药,总疗程7天。曾有SBP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应接受长期的预防性诺氟沙星(每天1次)或增效磺胺甲唑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如果腹水白蛋白<15g/L并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2mg/dl,尿素氮≥25mg/dl,血钠≤130mmol/L),或出现肝衰竭(Child-Pugh评分≥9分,且总胆红素≥3mg/dl),应接受长期口服诺氟沙星或增效磺胺甲唑治疗。每日使用抗菌药物的预防效果优于间断用药,因后者易产生细菌耐药性,因此推荐每天给予抗菌药物。

(董格峰)

参考文献

1.Gines PAngeli P,Lenz K,Moller S,et al.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management of ascites,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and hepatorenal syndrome in cirrhosis.Journal of Hepatology,2010,53(3):397-417.

2.Managementof Adult Patientswith Ascites Due to Cirrhosis:Update,2012.http://www.aasld.org/sites/default/files/guideline_documents/adultascitesenhanced.pdf.

3.Organization Committee of13th Asia-Pacific Congres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13th Asia-Pacific Congress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iver failure.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3,12(4):346-354.

4.Pless G.Bio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s.Methods Mol Biol.,2010,640:511-23.

5.陈旭平,陈丽.肝硬化腹水的治疗研究进展.西南国防医药,2013,23(1):110-112.

6.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3,21(3):17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