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资本理论

(一)社会资本概念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先出现在Hanifan关于乡村学校社区中心的讨论中,目前社会资本概念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应用且一直处在发展阶段。最早完整表述“社会资本”概念并将其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将其界定为:“社会资本是现实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知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将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一般认为,社会资本较严格的定义是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给出的,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一般认为,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三位学者在社会资本理论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旗帜性作用。
此外,如福山、伯特、武考克、林南等学者以及WHO、世界银行等国际性组织也对社会资本开展了大量研究,并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资本理论。最具操作化的定义是由林南教授提出的,所谓社会资本就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社会资本概念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定义,这与不同学者根据自我需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有关。有的从微观层次强调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如布迪厄、林南);有的从中观层次关注群体关系结构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如科尔曼、伯特);有的从宏观层次考虑整合某一社区、地区或国家的社会凝聚力(如帕特南、世界银行)。

(二)社会资本层次

1.微观层次社会资本
关于微观社会资本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即社会网络,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网络资源。大多数社会资本理论者主要都是在微观层次上定义和使用社会资本概念,他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主要载体,社会资本是在特定社会结构情境中个体自我通过社会网络调动资源的潜力。
微观层次社会资本是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分为认知型和结构性两种类型,其中认知型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互惠程度、信任程度、凝聚力与归属感等,结构性社会资本主要包含社会网络规模和特征、社会参与水平、社会联系程度等要素。
2.中观层次社会资本
中观层次社会资本的一个观点是将社会资本视为社会结构的特征,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不是一个单一实体,而是由一系列拥有两个共同要素的不同实体所构成,这些要素均由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构成,它们促进了参加者的某些行动”。科尔曼将社会资本明确为一种社会结构性因素,还描述了一种特有的社会网络结构,他称其为“闭合”。伯特从科尔曼的闭合结构和格兰诺维特关于“弱联系的力量”的描述中得到启发,创立了“结构洞”理论。伯特认为,社会资本是相互关联的所有组织共同拥有的。个体能否调动以及能够调动多少社会资源并不在于关系的强弱,而在于个体在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占据网络结构洞位置的人具有更大的优势。伯特力图构建一种一般化的网络结构理论,因而,被认为是一种结构的观点。社会资本的中观层面关注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结构位置以及群体网络的结构方式。
中观层次社会资本是组织层面的社会资本,以特定的组织机构为研究对象,通常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两类,其中水平型又分为纽带型和桥梁型两种。垂直型社会资本主要探讨不同社会层面之间存在的关系,水平型社会资本主要探讨相关组织机构间的联系。中观层次社会资本包含社会规范、参与、信任、共同愿景等要素。
3.宏观层次社会资本
宏观层次社会资本关注的是社会资本网络如何嵌入较大的政治经济系统或文化规范系统之中。普特南将社会资本概念进一步扩展到宏观的社会生活与政治制度背景中,他认为“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新制度主义给出了更加宽泛的定义,包括了使准则得以发展及决定社会结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加入了政府和法律规则等正式国家结构。显然,在普特南及新制度主义者那里,社会资本已不再是某一个人拥有的资源,而是全社会所拥有的财富。一个社会的经济与民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社会资本的丰富程度。更重要的不是社会资本对单个个体的有用性,而是社会资本能够增强集体的公共精神,这些公共精神有助于克服集体行动困境,促进集体行动中的广泛合作,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
宏观层次社会资本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的构建,其中内在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宏观社会资本要素,一般包含社会规范、社会信任、社会支持、信任与公平等要素。

(三)社会资本要素

由于社会资本的抽象性以及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界定,因此社会资本的要素也有着不同内容和侧重点,这也增加了社会资本测量的难度。尽管学术界对社会资本的定义表述和分析层面不同,但对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认知趋于一致,都把社会网络、规范、信任、互惠看做社会资本的核心构成要素,下面就介绍以下这几个要素。
1.社会网络
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在对社会资本概念和定义进行研究时都强调了社会网络的重要性,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和要素。社会网络指的是镶嵌于社会结构之中的人与人、团体与团体等之间的关系构成的复杂网络。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存量取决于社会网络的诸种性质,比如社会网络的规模、密度、同质性、异质性、内聚性和封闭性等。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中较为容易测量的一个要素,在研究中一般通过网络规模、网络成分和网络强度等进行测量。
2.规范
规范又称为制度,与社会网络联系在一起,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范,它们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形式主要包括道德性规范(舆论、习俗、道德)、契约性规范(组织规则)和行政性规范(法律)三种形式,在诸多规范中,能够促进群体成员合作的规范都可以视为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规范有助于个体克服在社会中遇到的各种社会困境和集体行动问题,一般在中观层次社会资本探讨中对规范要素研究较多。
3.互惠
普特南在对社会资本进行定义时就提出互惠是有利于促进社会效率的非正式社会规范之一。我国学者在关于运用社会资本的互惠原则中也提出互惠是为了在长期交往中建立强大的社会网络,并且在需要时得到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帮助,社会资本交换应遵循互惠原则。互惠是认知型社会资本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但由于该要素的内涵较为丰富,因此在实证研究中使用较少。曲江斌等人在中国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现状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中用5个问题来对互惠进行测量:①村里人有困难大家会帮忙?②村里人捡到好东西会归还?③村里人捡到100元钱会还?④村里人会自愿参加公益项目?⑤村里人借钱给需要帮助的人?(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
4.信任
信任是认知型社会资本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互惠合作网络和社会参与的基础。信任是社会资本产生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信任水平可以促进和谐共处、减轻焦虑等。Berkman与Kawachi的研究显示,社会信任越低,死亡率越高,其中包括冠心病、致癌物死亡率、非故意的伤害和婴儿死亡率。在我国,根据特殊的社会情况,可以将信任分为两类,一类是特殊主义的信任:以亲情(血缘、亲戚、朋友、地域关系)为基础,以道德意识形态等非正式的制度作保证;另一类是普遍主义的信任,以信用契约(或明或暗)和法律准则为基础和保证而建立的制度信任关系。信任的测量一般主要包括对一般人群,对朋友、亲人等较为亲密人群和对特殊人群的信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