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造力译丛:绘画,开启儿童创造力
- 苏珊·赖特
- 611字
- 2020-06-24 12:30:56
小结
目前关于孩子玩耍权利的观点补充了这样的价值观,即给儿童机会,运用绘画、表演和叙事等混合媒体构思。和孩子在一起,我们是学习者和研究者,在他们与艺术素材和我们对话时,得以亲历孩子“构图—叙事—呈现”的能力。在孩子的意义建构中,我们进入有趣的、开放式的互动中,发现和倾听孩子的“声音”,鼓励他们进一步解释和明确,以维系这一体验。这要求我们能够跟上孩子想法和情感的改变,接受这一事实——当孩子建构和重建创造性体验时,视觉叙事中内容和形式可能改变。
其中可能包括:随着画作目的和作用的变化,从虚构到现实、从“构图—叙事”到呈现之间的转变。在儿童作品中,会用一些指示性词语(如,“这”),指示性符号(如,时钟)和指示性的姿势(如,指着和示范)来暗示什么。有时,孩子的中介(身份)是个人化的,如同他们自己经历了画中的情景(以第一人称叙事);有时,他们在画中的情景之外(以第三人称叙事)。通常,叙事不像讲故事那样,以时间上连续的事件展开;而是一种更自由的形式,按照孩子的想法的展开而相应地变化。而且,边讲边画的主题可能是具体的(如,特定的人物、地点、事物或事件)或原型性的(如,代表“整体”的事物)。
视觉叙事,作为儿童的一种重要的、创造性的、意义建构的体验,而被看重,理解这些复杂的、综合的问题对此很重要。孩子“构图—叙事—呈现”(模式)中的内容和形式是强烈的学习和表达体验。关注孩子的创作意图及边画边讲如何起作用是理解孩子意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