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短促,多呈急性死亡,真胃发生出血性炎症。菌体常以芽孢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地,羊食了被感染的饲料与饮水后,芽孢进入消化道而使羊感染。当存在不良外界诱因,如气候骤变、阴湿风寒或采食冰冻草料等,导致机体受到刺激而抵抗力降低时,腐败梭菌大量繁殖。绵羊易感,以6~18月龄、营养膘度中等以上绵羊发病较多。山羊很少发病。一般多在初春、秋冬时期发生。

1.症状

(1)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的羊有时没有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

(2)急性型 病初患羊精神沉郁、离群,不愿走动或运动失调;突然停止采食和反刍,磨牙、抽搐、腹痛,粪团变大,色黑而软,杂有黏液或血丝,腹泻,口内排出带有血的泡沫,病程较长者可见排便困难,呼吸急促,痉挛倒地,四肢呈游泳状,2~6小时内死亡。

(3)慢性型 病羊食欲减退,腹部胀满,拉稀,并有腹痛症状,有的病羊在死亡前结膜充血,呈“红眼”。病羊的体温不一,有的体温正常,有的体温升高至41℃左右。病羊后期呈极度衰竭,昏迷并口流带血泡沫,通常在数小时至1日内死亡。极少数病例可达2~3日死亡。

2.剖检

病羊死后尸体迅速腐烂、膨胀。立即进行病理解剖,解剖时主要病变可见视黏膜充血,呈暗紫色,体腔积液,真胃及十二指肠红肿,黏膜有大小不同的出血点块,肺水肿,心包有大量积液,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肝肿大,质脆,胆囊肿大。

3.诊断

本病使羊突然死亡,生前诊断比较困难,死后检查真胃病变,如出现出血性炎症损害,可怀疑是该病,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学镜检;必要时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诊断时应与炭疽、羊肠毒血症和羊黑疫等类似疾病相区别。

4.防治方法

(1)预防 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寒冷,寒霜期放牧不宜过早,防止羊采食霜冻饲草。清除一切可能诱发此病的不利因素。羊群在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每年夏末秋初对未发病的羊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羊黑疫、羊猝狙、羔羊痢疾五联苗,一律皮下注射5毫升,注射后2周就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以上。对发病羊应立即隔离,场地消毒,尸体应烧毁或深埋,严禁利用。

(2)治疗 由于此病死亡急速,尚无很好的治疗方法,对病程较长的病羊试用对症治疗,如早期肌内注射青霉素或磺胺类药,如口服磺胺嘧啶,1次5~6克,连服3~4次。进行肠道消毒、排毒,对症治疗。必要时配合强心输液解毒治疗,对发病较长、死亡慢的病羊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