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问题的提出

“十三五”时期,民族地区面临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小康双重任务。同时,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因素,也面临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全国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的突出问题。为了补齐民族地区发展短板、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9号)指出,“十三五”时期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破解产业发展层次偏低,新旧动能转换难度较大的特殊困难。为了引导要素空间流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层面需要厘清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现状。一方面,通过刻画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现状,有助于明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难点区域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通过对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演化的动态分析,有助于识别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施策的依据。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识别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和变动的典型事实,从而为预测和指导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提供依据。

既往理论和实证研究针对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给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包括运输成本、禀赋优势、知识溢出等(2)。此外,演化经济地理学还认为历史因素和路径依赖也影响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3)。然而,无论是距离、自然资源等第一天性因素,还是规模报酬递增等第二天性因素,在不同的空间单元中存在异质表现。因此,为了对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进行全方位分析,本文将在不同的空间单元下,研究民族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现状和动态演化情况。本文选择的空间单元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城乡空间分布、总体空间分布和城市空间分布。此外,在相同空间单元下,不同行业部门的集聚力和分散力也存在差异。因此,本文还细分行业部门,展示了不同行业部门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动态演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