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以智为名——智慧时代的划时代特征

零售行业发展多年,为什么如今这么受关注,甚至于冠以“新”时代到来的说辞?显然,这个时代下催生的、重塑的品牌有着与以往明显不同的特性。

1.1.2.1 以消费者为中心

消费者走上了前所未有的高位。我们在谈零售变革时,无一例外地都会将其与消费者联系起来。或者说,每一次新零售的变革,背后一定有一个优化消费者体验的逻辑;每一个新零售故事,都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生活方式集合店的快速崛起是为了迎合消费者多元化的一站式购物需求;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运营方式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在各个渠道上体验一致性的需求;产品开始注重定制化是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品牌的每一个举动背后似乎都能找到消费者动因。

这是一个区别于传统市场的新时代,卖方掌握完全的主动权,买方只能被动购买的时代早已结束。生产和营销很早就开始关注消费者,但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却没有真正从实践层面建立起来。大多数品牌喊着“顾客是上帝”的口号,但仍然从自身角度出发为消费者决定“应该想要什么”。这背后是时代的局限性在作祟。

今天的“以消费者为中心”,已不再是喊口号。一方面,品牌竞争的激烈,消费者多样性的加强,都在促使着品牌关注消费者动态,从品牌自身角度出发转变为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另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发展让品牌有触手能够触达到消费者,第一时间了解消费者需求,在每个环节上都能发现可以切入消费者的数字化手段。

首先,智能技术促进了多维触达消费者。以前我们是怎么触达消费者的?用纸媒、电视广告以期消费者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被映入眼帘的广告影响;传统门店的海报等待着消费者在逛街途中不小心看到而被吸引……现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这种更高效的触达渠道进入到企业视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让社交更发达,品牌的触达方式更多样,品牌可以做到无时无刻不在消费者身边,24小时全天候守护。

林清轩品牌号运营

其次,技术改造消费者了解方式。传统我们是怎么了解消费者的?一看,二问,三填表。看,就是凭借导购员的经验对进店消费者作出判断,并观察他的消费行为轨迹,这是一种经验论。问,也是基于导购员和消费者沟通,获取到一点相关信息,强依赖于导购技巧。填表,就是消费者成为会员的过程,基于标准化的简单信息搜集,建立会员档案,记录交易信息。智慧零售时代我们是怎么了解消费者的?线上线下全渠道的行为轨迹、消费交易数据可以判断出消费者清晰的用户画像。线上的不用说,线下的现在通过智能摄像头、智能试衣镜已经可以让线下消费者行为得到有效记录。更进一步的,结合平台大数据,能了解的是消费者方方面面的兴趣,从而进行精准推荐。而人体扫描、脚型测量等智能设备则精确地获取了消费者的身体数据,消费者自身都有可能对这些数据不是特别清楚,而现在品牌却能够清楚了解。

再次,技术优化消费者分析能力。曾经,对消费者的分析来源于一线人员的口述:最近顾客好像都比较喜欢这种风格;商品价格太高了,价格低了顾客就会买了……然而这些口诉带有非常强的主观因素且存在片面性等问题。而现在,技术的发展让大数据成为企业争相应用的热点,在拥有数据的基础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去分析消费者需求,形成有用的信息,并可以进行相关匹配,帮助决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呈现也让品牌能明晰地看到消费者的诸多情况。

因此,在这个时代,品牌有必要也有条件能够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

人脸识别

互动引流屏

1.1.2.2 全域触达

新一代的消费者是全域触达的消费者。品牌与新一代消费者的交互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精准地、即时地触达消费者成为关键。我们发现,消费者的触点太多了。社交、视频、购物、新闻、出行等各类APP充斥在消费者周围,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似乎都能数字化,而传统的门店、户外、纸媒等触达方式也仍然存在。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然而众多信息下的品牌是焦虑的,他们焦虑于自己的品牌被各种信息所淹没,焦虑于自己的信息轰炸会让消费者产生负面的情绪。信息渠道通达的消费者,显然对品牌的要求提升了,不能更便捷精准地触达到消费者的品牌很快会被消费者遗忘,被市场所淘汰。于是,品牌也向着“全域”的方向发展,没有品牌的销售渠道是单一的,没有品牌的营销渠道是单一的。

全域营销一致性

因此,我们看到在新零售时代的品牌都将触手扩散,不仅在实体门店中下足功夫,更会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中崭露头角,在消费者生活中“刷存在感”,同时,这种全域触达不是追求广,而是追求精,在全域触达的体验中,希冀赢得消费者好感。

1.1.2.3 融合加剧

与传统零售相比,我们看到了更多融合的案例。一方面是线上线下的融合,线上品牌开始走到线下开店,实体零售开始不断开拓线上销售渠道,从而改变了原来的线上线下割裂的局面。截至2018年9月,淘宝心选已经在上海、杭州、温州开了三家门店;苏宁极物也在南京和西安开出三家门店;小红书的线下店落地上海大悦城;线上IP“一条”则在中秋期间一口气在上海开出三家门店,将“别人家的生活”搬到了线下。这些在线上活得如鱼得水的品牌或是IP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不满足于虚拟世界,而是纷纷在线下跑马圈地,或许这些门店在现阶段并不承担直接盈利的任务,但对于品牌来说,线上线下的互通共融能够对形象和消费者体验带来重要的作用。

淘宝心选

苏宁极物

另一方面,企业间的合作也不断加码。电商平台积极与实体零售大亨们联姻,大润发、永辉、银泰等实体背后已经是腾讯、阿里的天下,不同的产品品类间也能打造异业联盟组合。Zara、H&M、绫致、太平鸟旗下品牌都非常热衷于和IP融合,推出愤怒的小鸟、粉红豹以及可口可乐等联名款,受到消费者追捧。显然,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了,毕竟市场复杂程度与日俱增,企业不可能面面俱到,必然要走上合作共赢的道路。

太平鸟“粉红豹”主题

太平鸟“可口可乐”主题

1.1.2.4 场景化营销

星巴克在北京开了家甄选旗舰店。比起咖啡本身,大家似乎更愿意讨论这家新的旗舰店有什么新的场景。这家三层结构的星巴克每层各有主题,一层是咖啡的空间;二层是星巴克旗下高端茶品牌茶瓦纳(TEAVANA)空间,为了契合该层的茶主题,还引入了中式风格的藤背座椅;三层是特调酒类饮品专区。富于调性的咖啡吧台,各类咖啡器具,交错出现的星巴克周边产品,近距离观察比较咖啡冲煮过程的机会,还能够与咖啡师交流学习,这些形成了这家星巴克旗舰店的特色,让其区别于百米之外一家更重咖啡饮用的星巴克门店,更强化参与感。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王静瑛表示,北京坊旗舰店凝聚了星巴克在咖啡领域47年的专业经验和零售创新力,一系列独创、独有、独特的体验,将为中国顾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星巴克体验。

星巴克甄选

同样醉心打造场景的不仅仅有星巴克。诚品书店推出全台首家“诚品知味市集”,把生鲜品类引入到书店中。书与食物场景的结合,在这里有一个典型的应用:推出的食谱计划,将当季推荐食谱整理出来,消费者可自行挑选食谱,用棉线串起,自制成食谱书。同样,食谱里涉及的食材,都可以在这里一站式采购。

MUJI HOTEL则是集酒店、餐厅与零售店铺于一体的综合体,设立79间客房,二三层则是餐厅、卖场,在这里能够体验到7000多种MUJI商品。无印良品社长松崎晓说,“开酒店是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经历,我们希望人们可以通过体验无印提供的24小时生活空间,去重新审视在旅行中度过的时间、使用的东西”。

MUJI的生活方式酒店

不论是强调多重饮品体验的星巴克甄选旗舰店,还是将书与食物结合的诚品书店,或是MUJI HOTEL中布满自家产品的酒店,这些商业合作背后显然都有着打造场景的驱动因素。

场景化开始成为关注的重点,也是因为要更好地提升消费体验。购物已经不是唯一的目的,商品被回归到使用场景当中去,让消费者“所见即所得”,让商品更具象了,从而促进消费。

宜家白色放映厅

从这些新门店落地中可以看到,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会玩——成为衡量一家门店的重要指标。线下先天的体验属性在新零售时代被放大。场景变得多元化,门店不再仅仅作为卖货存在,而是承担了更多品牌形象的职能。

线上作为虚拟世界,是不是就难以场景化?当然不是。智能科技与内容运营加持的品牌也能在虚拟世界玩出多个场景。宜家在2018年8月推出的小程序家居快闪店就发挥所长,营造了场景化的触电玩法。在这个小程序中,选择了五个家庭常见场景的家居组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将每个主题下的场景直观展现出来,例如“白色放映厅”这个场景是满足喜欢看电影星人的需求,包含靠垫、台灯、休闲毯等产品,营造纯白无干扰的观影氛围,使受众更深地感受到这种“把家变成放映厅”的氛围。

不论线上线下,场景化地代入,通过氛围影响消费者,促进更多的消费在新时代成为趋势。

1.1.2.5 跨界拓展

你能想象便利店和健身房的结合吗?全家的“FIT&GO”计划,就是从便利店一下子跨到健身领域。经营酒店的开始卖家居,经营家居的搞起了餐饮,品牌走向主营业务之外的领域已经稀松平常了,发展得好,副业也有成为另一个主业的可能。

全家的“FIT&GO”

其实品牌跨界背后的逻辑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品牌发展良好的情况下自然是想要拓展的,只是如今品牌的拓展方向也不仅仅是主营方向了。相当一部分品牌计划在主营品类之外进行拓展,究其原因,还是追随消费者变化导致。现代品牌有着鲜明的品牌定位,吸引了消费市场上的细分人群,为了品牌拓展,如果一味扩大定位的目标人群,自然不可长久,甚至可能丢失已有消费者,丧失品牌优势。而挖掘已有消费者的深层价值更为有利。认定品牌文化的消费者对于品牌延展而来的新品类有着先天的好感,因此当品牌围绕着消费者需求拓展出新品类时,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稍稍留意就能发现,购物中心似乎开始青睐集合店,对“逛”更有兴趣的消费者很难被单一品类的门店吸引了。我们曾提到的场景化营销异军突起,也是进一步推动了品牌跨界。在场景中,单品类难以支撑,因此我们看到服装、家居、书籍,甚至咖啡、轻餐都会在同一空间以统一风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情况正在改变着零售业与品牌企业,生活方式的概念兴起。

集合店得到Shopping Mall的青睐

以生活方式作为实体零售的经营理念在日本更为成熟多见。大家熟知的无印良品就正在向全品类进击。在其被称为“世界旗舰店”的日本有乐町店中,将服装、日用品、文具图书、家居、电器、智能产品、生鲜、烘焙等融合在三层的空间中。尽管品类众多,但是整体风格仍是我们所熟悉的冷淡风,在品牌粉看来,似乎可以包揽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样地,鸢屋书店也是为业界津津乐道的生活方式店。鸢屋书店通过电影、音乐、运动、教育和信息等为消费者打造生活方式,将书店塑造成场景式的。除了鸢屋书店,还开创了鸢屋家电,并且进驻了美发沙龙、绿植等。

鸢屋书店

随着国内实体零售的不断进阶,很多品牌开始把某一种生活方式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如茵曼把慢生活的形象植入到品牌中,为此,大举进军线下店,在实体零售中除了主营女装外,还增加了家居、配饰、花茶等配套商品,营造文化氛围。

这种生活方式的理念与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是分不开的。对消费者的精细化运营是生活方式理念越来越受到追捧的原因之一。品牌市场竞争的激烈和消费者的多元化让品牌意识到覆盖全客群的困难,获客成本的提升让品牌更关注目标客群,牢牢抓住会员用户,提高品牌和会员直接地购买接触就变得更重要了。生活方式的概念,使得品牌涉猎面更广,消费者很多购买需求都能在同一品牌下完成。对现代消费者来说,购买的不仅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多的是购买一种能够彰显个人价值观和态度的生活方式。通过多品类商品的组合,可以为品牌强化其想要塑造的形象。对消费者而言,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且能提供多品类商品的品牌,也能免去消费者试错品牌的成本,从而对该品牌的依赖更强。

如今,品牌之路已不仅仅只专注于熟悉的品类这一条,正在慢慢走向跨界发展之路。

网易严选&亚朵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