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具体地讲,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广泛,主要有:人口数量和劳动力资源、社会财富和自然资源、社会生产和建设、商品交换和流通、国民收入分配和国家财政收入,以及金融、信贷保险、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科学技术与发展等。这些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其表现出来的基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构成了我们对社会的基本认识。

统计特点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是通过数据资料的采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而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进行观察和探索的过程,在其活动过程中一般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数量性

统计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方面,因此,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数据。统计就是用这些数据的各种组合来描述、反映客观事物的现状、数量关系和发展变化情况的。因此,数据就是统计的语言,统计数据在对客观事物数量的反映上,表现在三个方面:

(1)数量的多少。它是从总量上反映事物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2)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即各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数量关系,以及关系的紧密程度。

(3)现象内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定的质规定了一定的量,一定的量表现为一定的质,这就决定了社会经济统计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必然是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结合。

(二)总体性

统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明总体的情况,因此,它所观察和分析的是总体中每一个个体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个数的全部数据,然后通过一定的分类汇总,整理出最终可以反映整个总体的状态和特征的统计资料。如对某学科进行考试后,每个人的考试成绩反映的是个体差异,将每个人的考试成绩汇总后算出平均成绩,就能够从总体上反映全体学生对这门学科掌握的一般水平,这个“平均成绩”就反映总体特征,而它是一个个体数据汇总得来的。这就是说,统计是从个体开始,对总体进行分析研究,而对个体的深入调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和认识总体。

(三)变异性

变异性也叫差异性,这是相对于统计对象的特征而言的。统计观察的总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是千差万别的。统计数据是个体差异的客观记录,差异与变化正是我们对总体进行统计观察和研究的原因和依据。如我们研究一个学校的学生情况时,除了作为该校学生这一点必须是同质的以外,每一个学生在数量方面(指年龄、身高、体重等)和属性方面(指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等)是千差万别的,我们正是对这些有差别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最后才能得到能够反映总体情况的各方面的综合数据。

(四)具体性

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是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科技等内容的数量,即具体事物的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量,这正是与数学所研究数量的根本区别所在。所谓具体事物的数量是指一定时间地点及一定条件下某事物的数量表现,而且是与一定的质密切结合起来的。统计在研究某个具体事物的某个具体数量时,往往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并要建立数学模型等,它是被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来使用,而不是对单纯的数字进行数量研究。

(五)社会性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数量,是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等现象活动条件,活动的过程的集合。活动又具体表现为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各种社会形式,这就是说,统计研究对象资料的来源及服务的对象是全社会的,而且,统计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作为大量观察的方法,它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响应、配合、支持与参与。因此,其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浓重的社会色彩。

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方法,解决统计学研究方法的问题是统计研究过程的关键之一。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和统计模型法。

(一)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学所特有的方法。所谓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所研究的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进行观察的方法。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都受各种社会规律或自然规律相互交错作用的影响。在现象总体中,个别单位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只对少数个体进行观察,其结果不足以代表总体的一般特征。只有观察全部或足够的单位并加以综合,影响个别单位的偶然因素就会相互抵消,现象的一般特征才能显示出来。大量观察的意义在于可使个体与总体之间在数量上的偏差相互抵消。

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是随机现象的基本规律,也是在随机现象大量重复中出现的必然规律。大数定律的一般概念是:在观察过程中,每次取得的结果不同,这是由偶然性导致的,但大量重复观察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接近确定的数值。狭义的大数定律就是指概率论中反映上述规律性的一些定理,它所表明的是平均数的规律性与随机现象的概率关系。

大数定律的本质意义,在于经过大量观察,把个别的、偶然的差异性相互抵消,将必然的、集体的规律性显示出来。例如,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职工工资水平时,一个人的工资有多有少,但随着观察人数的增多,调查的结果就越来越具有代表性或越接近实际。从哲学上说,这是偶然与必然、个别与一般的对立统一规律在数量关系上的反映。统计调查中的许多方法,如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等,都是通过观察研究对象的大量单位,来了解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情况的。

(二)统计分组法

统计分组法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现象的总体特征,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的标志,把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不同性质或类型的组别。统计分组法是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统计整理阶段。

统计分组的目的,是要揭示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认识他们之间的矛盾。总体内部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有的是带有根本性质的差异,不划分就不能进行数量上的描述和研究,就会发生认识上的错误或偏差。有的差异虽然不是根本性质的,但只有应用分组法才能使人们对总体的认识逐步深入。

由于对总体单位分组是在取得资料后整理资料时进行的,因此分组容易被认为只是一种整理方法。其实,无论从实际工作过程讲,还是从作用上讲,它都是始终贯穿于统计活动全过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作用在统计设计和分析研究中都十分显著。

(三)综合指标法

统计研究的对象具有数量性和总体性的特点,要综合说明大量现象的数量关系,概括地表明其一般特征,必须采用综合指标。综合指标就是从数量方面对现象总体的规模及其特征的概括说明。例如,“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8.0%”等,这些都是综合指标。所谓综合指标法,就是运用各种综合指标对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大量原始资料经过分组整理汇总,得出综合指标数值。统计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对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分析的方法较多,有综合指标分析法、时间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抽样推断技术等,其中综合指标分析法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其他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均离不开综合指标的对比分析。

(四)统计推断法

统计学在研究现象的总体数量关系时,需要了解的总体对象的范围往往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无限的,而由于经费、时间和精力等各种原因,以致有时在客观上只能从中观察部分单位或有限单位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结果来推断总体。例如,要说明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只能从该批灯泡中随机抽取一小部分进行检验,借以推断这一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并以一定的置信标准来推断所作结论的可靠程度。这种在一定置信程度下,根据样本资料的特征,对总体的特征做出估计和预测的方法称为统计推断法。统计推断是现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统计研究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它既可以用于对总体参数的估计,也可以用作对总体的某些假设检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统计学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做出决策或推断的一种方法。

(五)统计模型法

统计模型法是根据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假设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客观经济现象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如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统计预测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过程中存在的数量关系进行比较完整和近似的描述,从而简化客观存在的复杂关系,以便于利用模型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数量上的评估和预测。

三、统计学的分类与应用

统计学已经发展成为由若干分支组成的学科体系,而统计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可以说统计无所不在。

(一)统计学的分类

由于采用不同的视角或不同的研究重点,人们常对统计学科体系做出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有两种基本的分类:从方法的功能来看,统计学可以分成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从研究的重点来看,统计学可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1.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Inferential Statistics)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统计方法的两个组成部分。描述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推断统计在现代统计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统计学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主要是样本数据。但这并不等于说描述统计不重要,如果没有描述统计收集可靠的统计数据并提供有效的样本信息,再科学的统计推断方法也难以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从描述统计学发展到推断统计学,既反映了统计学发展的巨大成就,也是统计学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

2.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也称为数理统计学,主要探讨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和统计公式的来源。它是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概率理论、抽样理论、实验设计、估计理论、假设检验理论、决策理论、非参数统计、序列分析、随机过程等。

应用统计学(Applied Statistics)主要探讨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将理论统计学的原理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统计学。例如,统计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形成了生物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形成了医疗卫生统计学等。应用统计学着重阐明这些方法的统计思想和具体应用,而不是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和证明。

(二)统计学的应用

统计学已经形成了一个学科体系,并且几乎所有的研究领域都要用到统计方法。表1-1列示了统计的一些应用领域。

表1-1 统计方法的一些应用领域

(三)统计学的地位和性质

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的核心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由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中,经济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9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由此可见,统计学作为经济类和工商管理类的核心课程,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统计学从性质上看,它是一门具有方法论特点的综合性学科。一般而言,按研究对象是属于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人类科学研究划分为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各种数据资料,这就决定了统计学不是一门实质性学科,而统计方法又具有跨学科性质且有较高概括程度和较大适应范围,这些都决定了统计学属于一般方法论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