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各关节活动度的具体测量

如前所述,物理疗法对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以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即以大肌群参与的肢体和躯干的运动为主要目标,包括翻身、坐起、从坐到站、从站到坐、行走、上下楼梯、跑步等。因此,在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时,通常测量与上述各种运动有关的大关节。

由于各种作业活动与上肢功能密切相关(如梳洗、进食、写字等),因此作业疗法专业更着重检查上肢和手部关节ROM。当然,下肢关节对于完成某些日常生活活动如上下楼梯、站起和坐下等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业治疗师亦应熟悉下肢功能活动相关的关节活动范围和测量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关节活动范围因种族、性别、年龄、检查体位不同等而有所差异。本章最后附表介绍不同作者测量所得结果供参考。本节主要介绍美国骨科学会关节运动委员会推荐的测量方法及参考值范围。

一、上肢

(一)肩肱关节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立位、仰卧位、侧卧位。肩关节无外展、内收、旋转,前臂中立位,手掌朝向体侧。

关节角度尺摆放(图6-5):

·固定臂:腋中线。

·移动臂:肱骨长轴。

·轴心:肩峰。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喙肱韧带后束、关节囊后部、小圆肌、大圆肌以及冈下肌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沿冠状轴在矢状面上肢向前上方运动。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防止出现代偿动作(复合运动时固定胸廓防止脊柱伸展)。

参考值范围:0°~18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伸展和肩关节外展。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立位、俯卧位、侧卧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腋中线。

·移动臂:肱骨长轴。

·轴心:肩峰。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喙肱韧带的前部、关节囊前部紧张所致。如肩的复合运动则是胸大肌锁骨部纤维、前锯肌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在矢状面上肢向后上方运动,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图6-6)。防止出现代偿动作(复合运动时固定胸廓防止脊柱前屈)。

参考值范围:0°~6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肩胛骨前倾、上抬、外展。

img

图6-5 肩肱关节屈曲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6 肩肱关节伸展活动度测量方法

3.外展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肩关节屈曲、伸展均呈0°位,前臂旋后,手掌向前方,使肱骨充分外旋,防止因肱三头肌紧张限制运动的完成。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通过肩峰与地面垂直的线(前、后面)。通过肘关节,与冠状面垂直的线。

·移动臂:肱骨长轴。

·轴心:肩肱关节前方或后方。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肱韧带的中部与下部纤维、关节囊的下部、背阔肌、胸大肌紧张所致(复合运动时为大、小菱形肌、斜方肌的中部及下部纤维紧张所致)。检查者左手固定肩胛骨,右手将上肢外展,当肩胛骨出现向外侧移动时,即为肩肱关节外展的运动终末。

运动方式:沿矢状轴运动(图6-7)。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复合运动时固定胸廓防止脊柱侧屈)。

参考值范围:0°~18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肩关节上抬、外旋。

4.内收 被检查者体位、测量尺的摆放位置、运动方式与肩关节外展测量相同。

参考值:0°。

如肩关节处于20°~45°屈曲位时,上肢可从前方向内做内收运动。

参考值范围:0°~45°。

5.水平外展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肩关节90°屈曲,内旋。

关节角度尺摆放(图6-8):

·固定臂:与肱骨长轴平行并与躯干垂直(呈水平位)。

·移动臂:肱骨长轴。

·轴心:肩峰顶部。

运动方式:肱骨沿垂直轴在水平面上向后移动。

参考值范围:0°~9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旋转或屈曲。

img

图6-7 肩肱关节外展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8 测量肩肱关节水平外展活动度时体位与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

6.水平内收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肩关节外展90°,内旋。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肱骨长轴平行并与躯干垂直(呈水平位)。

·移动臂:肱骨长轴。

·轴心:肩峰顶部。

运动方式:上肢沿垂直轴在水平面上做跨中线运动(图6-9)。

参考值范围:0°~135°。如起始位与水平外展起始位相同,则参考值范围:0°~45°。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旋转。

7.内旋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前并与地面平行(图6-10)。仰卧位或俯卧位均可(图6-11、12)。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通过肘关节,与冠状面垂直的线。

·移动臂:尺骨。

·轴心:尺骨鹰嘴。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关节囊的后部,冈下肌、小圆肌紧张所致(复合运动时大小菱形肌、斜方肌中部与下部肌束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前臂在矢状面上向下肢的方向运动(图6-11)。固定肱骨远端,防止肩胛骨上抬和外展(复合运动时需固定胸廓,防止躯干屈曲)。

参考值范围:0°~7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屈曲,肘关节伸展,肩胛骨上抬、外展。

img

图6-9 肩肱关节水平内收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10 坐位肩关节内旋测量方法

img

图6-11 仰卧位肩关节内旋测量方法

img

图6-12 俯卧位肩关节内旋测量方法

8.外旋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的摆放位置与测量内旋的方法相同。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肱韧带的三条束、喙肱韧带、关节囊的前部、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紧张所致(复合运动时因前锯肌和小圆肌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前臂在矢状面上沿冠状轴向头部方向运动(图6-13)。测量时应固定肩胛骨,防止出现肩胛下角下撤、内收(复合运动时固定胸廓,防止运动终末时脊柱伸展)。

参考值范围:0°~9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屈曲,肘关节伸展,肩胛骨下撤、内收。

9.肩关节内旋/外旋的其他测量方法 若肩关节外展受限,患者不能采用上述开始体位测量内外旋角度时,可选择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测量: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上臂置于躯干侧方(或肩关节外展15°),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图6-14)。

img

图6-13 坐位肩关节外旋的测量方法

img

图6-14 肩关节外展受限时内、外旋的测量体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躯干垂直。

·移动臂:与尺骨纵轴一致,指向尺骨茎突。

·轴心:尺骨鹰嘴下方。

运动方式:手掌沿垂直轴做向腹部移动(内旋)或远离身体(外旋)的平面运动(图6-15、16)。

参考值范围:内旋0°~80°,外旋0°~60°。被检查者腹部较大时,内旋测量结果不够精确。

img

图6-15 肩关节外展受限时内旋的测量方法

img

图6-16 肩关节外展受限时外旋的测量方法

(二)肘关节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上肢紧靠躯干,肘关节伸展,前臂解剖中立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肱骨纵轴平行,指向肩峰。

·移动臂:与桡骨纵轴平行,指向桡骨茎突。

·轴心:肱骨外上髁。

运动终末感:软组织抵抗,前臂肌腹与肱骨肌腹接触所致;或结缔组织抵抗,由关节囊后部和肱三头肌紧张所致;或骨抵抗,由尺骨的冠突与肱骨的冠突窝以及桡骨头与肱骨的桡骨窝间的接触所致。

运动方式:在矢状面上前臂沿冠状轴从前方做接近肱骨方向的运动(图6-17)。

参考值范围:0°~15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肩关节屈曲。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位置与屈曲测量方法相同。

运动终末感:骨抵抗:由尺骨鹰嘴与肱骨的鹰嘴窝接触所致;或结缔组织抵抗:关节囊的前部、侧副韧带、肱二头肌、肱肌紧张所致。

参考值: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肩关节屈曲。

img

图6-17 肘关节屈曲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18 前臂中立位

(三)前臂

1.旋前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上臂紧靠躯干,肩关节无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转,肘关节屈曲90°,前臂呈中立位(图6-18)。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与肱骨长轴平行)。

·移动臂: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掌侧面)。

·轴心:尺骨茎突的外侧。

运动终末感:骨抵抗:由桡骨与尺骨的接触所致;或结缔组织抵抗:由下尺桡关节背侧的尺桡韧带、骨间膜、旋后肌、肱二头肌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在水平面上,以垂直轴为轴进行拇指向内侧,手掌向下的运动(图6-19),上臂紧靠躯干,防止肩关节代偿。

参考值范围:0°~8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肩关节外展、内旋。

2.旋后 被检查者体位、角度尺的摆放与旋前相同(图6-20)。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下尺桡关节掌侧的尺桡韧带、斜索、骨间膜、旋前圆肌、旋前方肌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拇指向外侧,手掌向上的运动。

参考值范围:0°~8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肩关节内收和外旋。

img

图6-19 前臂旋前测量方法

img

图6-20 前臂旋后测量方法

(四)腕关节

1.掌屈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置于桌面上,手掌与地面平行手指轻度伸展。腕关节不得出现桡、尺偏及手指屈曲,以免影响腕关节活动。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尺骨长轴平行。

·移动臂:与第5掌骨长轴平行。

·轴心:尺骨茎突稍向远端,或桡骨茎突。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由背侧、桡侧腕韧带和背侧关节囊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手掌在矢状面上沿冠状轴向前臂屈侧靠近。检查时应固定尺、桡骨,防止前臂的旋前、旋后(图6-21)。

参考值范围:0°~8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腕关节桡偏或尺偏。

2.伸展(背伸) 被检查者体位、角度尺摆放方法与掌屈测量相同。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桡腕掌侧韧带和掌侧关节囊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在矢状面上,手掌向前臂伸侧靠近。检查时除固定前臂外,还应防止手指伸展,以免因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的紧张限制腕关节的运动(图6-22)。

参考值范围:0°~7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腕关节桡偏或尺偏。

img

图6-21 腕关节掌屈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22 腕关节背伸活动度测量方法

3.桡偏 被检查者体位与腕关节屈曲检查相同。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前臂背侧中线。

·移动臂:第3掌骨背侧纵轴线。

·轴心:腕关节背侧中点(第3掌骨基底部)。

运动终末感:骨抵抗:因桡骨茎突与舟状骨接触所致;结缔组织抵抗:因腕尺侧副韧带、关节囊尺侧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检查时应固定桡骨、尺骨远端,防止前臂的旋前、旋后及肘关节的过度屈曲。治疗师一手固定固定臂,另一手托住被检手的掌骨,防止腕关节掌屈或背屈(图6-23)。

参考值范围:0°~2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腕关节伸展。

4.尺偏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位置与桡偏测量相同。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由桡侧副韧带与关节囊的桡侧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检查者一手固定前臂维持肘关节90°屈曲,另一手握被检查者的第2、3掌骨,防止腕关节出现掌屈或背屈(图6-24)。

参考值范围:0°~3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腕关节伸展、屈曲。

img

图6-23 腕关节桡偏测量方法

img

图6-24 腕关节尺偏测量方法

二、拇指与手指

手指关节活动度的测量采用小型(长7.5cm)量角器。

(一)拇指

1.腕掌关节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将前臂和手放在桌面上,前臂充分旋后,腕关节中立位,腕掌关节无外展、内收,拇指的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无屈曲、伸展。拇指指尖位于示指指腹。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桡骨长轴平行。

·移动臂:与第1掌骨长轴平行。

·轴心:腕关节桡侧第1掌骨基底部和大多角骨的结合部。

运动终末感:结缔组织抵抗因关节囊背侧、拇短伸肌、拇短展肌紧张所致。

运动方式:拇指在冠状面划过掌心的运动(图6-25、26)。

参考值范围:0°~15°。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屈曲测量相同。

img

图6-25 拇指腕掌关节屈曲运动的手法

img

图6-26 拇指腕掌关节屈曲测量方法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的掌侧、拇短屈肌、拇收肌、拇对掌肌、骨间肌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检查者左手固定第1掌骨,向外侧牵引的同时完成伸展。右手固定腕关节,以防出现桡偏和掌屈(图6-27)。

参考值范围:0°~20°。

(3)外展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前臂和手放在桌面上,前臂、腕关节均呈中立位,拇指腕掌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均呈解剖0°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第2掌骨的桡侧中线(示指纵轴)。

·移动臂:第1掌骨的桡侧中线(拇指纵轴)。

·轴心:腕关节。

运动终末感:因拇指与示指间的深筋膜和皮肤的紧张或拇收肌、骨间肌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检查者用右手固定被检查者的第2掌骨,左手的拇指,示指捏住腕掌关节,在与掌面呈垂直的面上做与示指分离方向的运动(图6-28)。

参考值范围:0°~70°。

img

图6-27 拇指腕掌关节伸展运动的手法

img

图6-28 拇指腕掌关节外展活动度测量方法

(4)对掌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前臂和手放在桌面上并充分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拇指和小指的指间关节无屈曲、伸展。

测量:一般测量对掌不使用量角器,而用直尺测出拇指指尖与小指指尖(或小指的掌指关节)的距离(图6-29)。

运动终末感:大鱼际肌肌腹与手掌接触时产生的软组织抵抗,或关节囊、拇短伸肌、腕横韧带的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运动为屈曲、外展、内旋的复合运动,检查者用右手固定第5掌骨,防止腕关节的代偿运动,并使小指的掌骨和第1节指骨保持对掌位,左手拇指按压第1掌骨的同时使其完成对掌运动。

参考值范围:拇指末端与小指末端接触。

2.掌指关节(MP)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前臂和手放在桌面上,前臂充分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拇指的腕掌关节呈解剖0°位,拇指的指间关节无屈曲、伸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第1掌骨(纵轴)背侧中线。

·移动臂:近节指骨(纵轴)背侧中线。

·轴心:掌指关节背侧。

运动终末感:近节指骨与第1掌骨掌侧面接触而产生的骨抵抗或关节囊背侧、侧副韧带、拇短伸肌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拇指沿矢状轴在冠状面上划过手掌并指向尺侧。检查时应固定第1掌骨,防止出现腕关节、拇指腕掌关节屈曲和对掌运动(图6-30)。

参考值范围:0°~50°。

img

图6-29 拇指对掌测量方法

img

图6-30 拇指掌指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与屈曲检查相同。

运动终末感:关节囊的掌侧和拇短屈肌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固定第1掌骨,防止出现腕关节、腕掌关节屈曲和对掌。完成掌指关节向背侧的运动。

参考值范围:0°~10°。

3.指间关节(IP)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前臂和手放在桌面上,前臂充分旋后,腕关节中立位,拇指腕掌呈解剖0°位,拇指掌指关节无屈曲、伸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近端指骨背侧中线。

·移动臂:末节指骨背侧中线。

·轴心:拇指指间关节背侧面(图6-31)。

运动终末感:侧副韧带和关节囊背侧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或末节指骨与掌侧纤维软骨板、近端指骨掌侧面的接触而产生的骨抵抗。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固定近节指骨,防止出现腕掌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完成远节指骨向掌侧的运动。

参考值范围:0°~80°。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指间关节屈曲测量方法相同。

运动终末感:关节囊的掌侧与掌侧纤维软骨板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除末节指骨完成向伸侧运动外,均与屈曲运动相同。

参考值范围:0°~10°。

(二)手指

1.掌指关节(MP)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腕关节中立位,前臂放在桌面上,被检手指无内收、外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掌骨背侧中线。

·移动臂:指骨背侧中线。

·轴心:掌指关节背侧。

运动终末感:因指骨与掌骨掌侧面的接触而产生的骨抵抗,或关节的背侧和侧副韧带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掌指关节的矢状面运动。检查者一手固定掌骨维持腕关节的中立位,另一手固定指骨及移动臂,做手指向掌侧的运动(图6-32)。

参考值范围:0°~90°。

img

图6-31 拇指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32 掌指关节屈曲测量方法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屈曲检查相同。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掌侧和掌侧纤维软骨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其余各指掌指关节呈屈曲位,固定被检手指的掌骨,令手指完成向背侧的运动(图6-33)。

参考值范围:0°~45°。

(3)外展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腕关节中立位,前臂旋前,手掌放在桌面上,掌指关节无屈曲、伸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所测量手指的掌骨背侧中线。

·移动臂:被测量手指的近节指骨背侧中线。

·轴心:掌指关节背侧。

运动终末感:因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手掌的深筋膜、掌侧骨间肌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示指、无名指和小指在冠状面上做离开中指的运动。固定掌骨,防止腕关节运动(图6-34)。

参考值范围:0°~20°。

img

图6-33 掌指关节伸展测量方法

img

图6-34 掌指关节外展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4)内收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外展测量相同。

运动方式:示指、无名指和小指在冠状面上做向中指靠拢的运动。

参考值范围:0°~20°。

2.近端指间关节(PIP)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腕关节中立位,掌指关节无屈曲、伸展、内收及外展,前臂放在桌面上。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近节指骨背侧中线。

·移动臂:中节指骨背侧中线。

·轴心:近端指间关节背侧。

运动终末感:因中节指骨与近节指骨掌侧面接触而产生的骨抵抗或因关节囊背侧和侧副韧带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固定近端指骨,完成手指向掌心方向的运动(图6-35)。

img

图6-35 指间关节屈曲活动度测量方法

参考值范围:0°~100°。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的摆放方法与屈曲检查相同。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的掌侧和掌侧纤维软骨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在矢状面上,手指向背侧方向运动。参考值范围:0°。

3.远端指间关节(DIP)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前臂和手置于桌面,前臂、腕关节均呈中立位,掌指关节无屈曲、伸展、内收、外展,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约70°~90°。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中节指骨背侧中线。

·移动臂:远节指骨背侧中线。

·轴心:远端指间关节背侧面。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背侧和侧副韧带紧张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固定中节指骨,防止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出现屈曲和伸展,远节指骨向掌心方向运动。

参考值范围:0°~90°。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的摆放方法与屈曲检查相同。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掌侧和掌侧纤维软骨板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固定中节指骨,防止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伸展。远节指骨向手伸侧方向运动。

参考值范围:0°~10°。

(三)其他测量方法

1.直尺测量法

(1)拇指外展度测量 在拇指充分外展时,用直尺测量第一掌骨头中点到第二掌骨头中点的距离即“虎口”的距离(图6-36)。

(2)手指总屈曲度测量

1)PIP和DIP屈曲:使用直尺(刻度为厘米)测量指尖到远端掌横纹的距离(图6-37),可综合判定PIP和DIP屈曲的总体功能状况。

2)MP、PIP、DIP屈曲:使用直尺测量手指尖到手掌基底部的距离(图6-38)来综合判定MP、PIP、DIP屈曲的总体功能状况。

img

图6-36 用直尺测量拇指外展功能

img

图6-37 用测量尺测量PIP和DIP屈曲

img

图6-38 用直尺测量MP、PIP和DIP屈曲

(3)手指总伸展度测量 将手背紧贴桌面,手指尽量伸直,用直尺测量指尖到桌面的垂直距离,可反映手指各关节的总伸展度。

2.手指活动度综合判断 MP、PIP、DIP关节屈曲角度代数和与伸展受限角度代数和之差为某一手指实际综合的或总关节运动范围。计算公式如下:

TAM或TPM=(MP+PIP+DIP屈曲)-(MP+PIP +DIP伸展受限)

其中,TAM为总主动运动范围;TPM为总被动运动范围。

3.圆锥体测量法 拇指外展-伸展情况可通过测量第一指蹼间隙的大小加以评定。让患者用拇指和示指握住圆锥体,测量其周径。多用于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

4.力-角度关系测量 是一种对手指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比较精确的测量方法。将100g、150g、200g等重量的砂袋呈90°悬吊放置在待测关节的远端,在关节与作用力之间的距离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重量(力)与一定的关节角度存在着对应关系。关节僵硬时,这种关系发生变化。

三、下肢关节

(一)髋关节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仰卧位,躯干无侧弯,髋关节无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通过大转子,与躯干腋中线平行。

·移动臂:股骨纵轴。

·轴心:大转子。

运动终末感:大腿前群肌肉与下腹部接触产生的软组织抵抗。

img

图6-39 膝屈曲位髋关节屈曲活动度测量方法

运动方式:沿冠状轴的矢状面运动。先完成膝关节伸展的抬腿动作,然后做膝关节屈曲、抬腿动作(图6-39)。检查时注意固定骨盆,防止躯干的代偿运动。检查者一手放在骨盆上,一手扶持屈曲的膝关节做被动的屈曲(但不得向下压)。髋关节屈曲时当出现骨盆后倾即为运动终末。

参考值范围:0~12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腰椎屈曲。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为俯卧位,躯干无侧弯,髋关节无内收、外展、内旋、外旋。膝关节伸展位。双足放在诊查床缘外。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通过大转子,与躯干腋中线平行。

·移动臂:股骨纵轴。

·轴心:大转子。

运动终末感:关节囊前部、髂股韧带、耻股韧带的紧张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也会因髂腰肌、缝匠肌、股肌、阔筋膜张肌、长收肌等髋关节屈肌的紧张产生结缔组织抵抗。检查者一手托被检查者股骨远端,另一手置于同侧的髂前上棘,将下肢向后上方抬起,当骨盆出现前倾时即为运动终末。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检查时应固定骨盆,防止出现前倾和旋转(图6-40)。

参考值范围:0°~3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腰椎伸展。

img

图6-40 髋关节伸展活动度测量方法

3.外展 被检查者体位为仰卧位,髋关节无屈曲、伸展、旋转,膝关节伸展位。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移动臂:股骨纵轴(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

·轴心:髂前上棘。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内侧、耻股韧带、髂股韧带下束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股薄肌的紧张也会限制关节的活动。检查者一手握住被检侧踝关节,向外展方向牵引,同时防止髋关节外旋,另一手置于髂前上棘上方,当下肢向侧方移动,骨盆出现向侧方倾斜和脊柱侧屈时,即为运动终末。

运动方式:沿矢状轴做冠状面运动(图6-41)。

参考值范围:0°~4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髋关节外旋。

4.内收 被检查者体位为仰卧位,髋关节无屈曲、伸展旋转,膝关节伸展位,对侧下肢呈外展位。

img

图6-41 髋关节外展活动度测量方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移动臂:股骨纵轴(髂前上棘与髌骨中心连线)。

·轴心:髂前上棘。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外侧和髂股韧带上束的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臀中肌、臀小肌及阔筋膜张肌的紧张也是限制髋关节内收的因素。检查者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使下肢保持内收位。当骨盆出现侧方倾斜时即为运动终末。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图6-42)。

参考值范围:0°~3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髋关节内旋。

5.内旋 被检查者体位为端坐位,髋关节屈曲90°,无外展及内收;膝关节屈曲90°置于诊查床边缘。将毛巾卷成圆筒状,置于股骨远端(也可取仰卧位、俯卧位)。双手固定于诊查床边缘(图6 -43)。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线,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胫骨纵轴。

·轴心:髌骨中心。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后部和坐股韧带的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闭孔外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股方肌、臀中肌后部纤维、臀大肌的紧张也会限制髋关节的内旋。当髋关节内旋出现脊柱侧屈时即达到运动终末。

运动方式:水平面运动。检查者一手置于被检下肢的股骨远端,防止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另一手使小腿向外侧摆动。被检查者双手置于检查台面上,体重移至被检侧臀部,以协助固定。

参考值范围:0°~4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髋关节内收。

6.外旋 被检查者体位为端坐位,髋关节屈曲90°,无外展及内收;膝关节屈曲90°置于诊查床边缘。将毛巾卷成圆筒状,置于股骨远端(也可取仰卧位,俯卧位)。双手固定于诊查床边缘。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通过髌骨中心的垂线,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胫骨纵轴。

img

图6-42 髋关节内收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43 髋关节内旋活动度测量方法

·轴心:髌骨中心。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前部、髂股韧带、股韧带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臀中肌前部纤维、臀小肌、大收肌前部纤维、臀小肌、大收肌、长收肌、耻骨肌的紧张也会限制髋关节的外旋。

运动方式:水平面运动。检查者一手置于被检下肢的股骨远端,防止髋关节的屈曲和外展。另一手置于踝关节上方,将小腿向内侧摆动,被检查者双手置于检查台面上,重心移向被检侧臀部,另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以免妨碍被检侧下肢向内侧摆动(图6-44)。

参考值范围:0°~4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髋关节外展。

img

图6-44 髋关节外旋活动度测量方法

(二)膝关节

1.伸展(图6-45) 被检查者体位为俯卧位,髋关节无内收、外展、屈曲、伸展及旋转。

img

图6-45 膝关节屈伸活动测量时测量尺摆放方法及伸展活动度测量方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股骨纵轴。

·移动臂: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轴心:股骨外侧髁。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后部、腘斜韧带、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紧张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完成足跟远离臀部方向的运动。检查时应固定大腿,防止髋关节出现旋转、屈曲、外展的代偿动作。

参考值: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髋关节旋转、屈曲、外展。

2.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伸展测量相同。

运动终末感:小腿、大腿后群肌肉或是足跟与臀部的接触而产生的软组织抵抗。股直肌的紧张也会限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检查者一手固定被检侧大腿,防止髋关节的旋转、屈曲、外展。另一手扶持踝关节上方,完成足跟靠近臀部的运动(图6-46)。

参考值范围:0°~13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髋关节旋转、屈曲、外展。

img

图6-46 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的测量方法

(三)踝关节

1.背屈(图6-47)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膝关节屈曲90°,踝关节无内翻及外翻。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腓骨小头与外踝的连线(腓骨外侧中线)。

·移动臂:第五跖骨长轴。

·轴心:第五跖骨与小腿纵轴延长线在足底的交点(外踝下方大约1.5cm处)。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后部,跟腱、三角韧带胫跟部、后距腓韧带、距跟骨间韧带的紧张而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沿冠状轴在矢状面上完成足尖从中立位向靠近小腿的方向的运动。检查者左手固定小腿远端,右手托着足底向上推,施被动手法时应避免推按足趾,以免造成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抵抗,同时注意不得出现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代偿动作(图6-48)。

参考值范围:0°~20°。

img

图6-47 踝关节背屈与跖屈活动度测量时的体位与测量尺摆放方法

img

图6-48 踝关节背屈活动度测量方法

2.跖屈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背屈测量方法相同。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前面,三角韧带前部、距腓前韧带、胫骨前肌、img长伸肌的紧张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或因距骨后结节与胫骨后缘的接触而产生的骨抵抗。

运动方式:在矢状面上完成向足底方向的运动。检查者一手固定小腿远端,防止膝关节、髋关节出现代偿动作,另一手向下方正直按压被检侧的足背使其跖屈,但不得对足趾产生压力和出现内翻、外翻(图6-49)。

参考值范围:0°~50°。

3.内翻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膝关节90°屈曲,髋关节无内收、外展及旋转。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小腿纵轴一致。

·移动臂:足底面横轴。

·轴心:两臂交点(图6-50)。

运动终末感:因关节囊,前、后距腓韧带,跟腓韧带,前、后、外侧的距跟韧带、跟骰背侧韧带,背侧距舟韧带,分歧韧带,骰舟背侧韧带和楔舟、楔间、楔骰、跟骰、跗跖关节的背侧,底侧骨间的各种韧带,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紧张造成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检查者一手固定被检查者小腿远端,防止膝关节、髋关节的运动,另一手做踝关节的外旋、内收、跖屈的复合运动。

参考值范围:0°~35°。

img

图6-49 踝关节跖屈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50 踝关节内翻测量方法

4.外翻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内翻测量相同。

运动终末感:跟骨与距骨之间的接触产生的骨抵抗,或因关节囊,三角韧带,内侧距跟韧带,底侧跟舟韧带,跟骰韧带,背侧跟舟韧带,分歧韧带内侧束,骰舟、楔间、楔骰各关节背侧、底侧,骨间各韧带及后胫骨肌紧张产生的结缔组织抵抗。

运动方式:组成踝关节的诸关节共同完成的内旋,外展,背屈的组合运动,检查时应固定患者小腿远端,防止出现膝关节的屈曲与外旋。

参考值范围:0°~15°。

四、img趾与足趾

(一)img趾掌趾关节(MP)的屈曲/伸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第1跖骨长轴。

·移动臂:第1趾骨长轴。

·轴心:第1掌趾关节。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

参考值范围:屈曲0°~45°,伸展0°~70°。

(二)img趾趾间关节(IP)的屈曲/伸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第1近端趾骨长轴。

·移动臂:第1远端趾骨长轴。

·轴心:第1趾间关节。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

参考值范围:屈曲0°~90°,伸展0°。

(三)足趾掌趾关节(MP)的屈曲/伸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第2~5跖骨背侧中线。

·移动臂:第2~5趾骨背侧中线。

·轴心:第1掌趾关节背侧。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

参考值范围:屈曲0°~40°,伸展0°~40°。

(四)近端足趾趾间关节(PIP)的屈曲/伸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近节趾骨背侧中线。

·移动臂:中节趾骨背侧中线。

·轴心:近端趾间关节背侧。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

参考值范围:屈曲0°~35°,伸展0°。

(五)远端足趾趾间关节(DIP)的屈曲/伸展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中节趾骨背侧中线。

·移动臂:末节趾骨背侧中线。

·轴心:远端趾间关节背侧。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

参考值范围:屈曲0°~60°,伸展0°。

五、脊柱

(一)颈椎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胸腰椎紧靠在椅背上,颈椎无旋转及侧屈。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外耳道与鼻尖的连线。

·轴心:两臂交点(图6-51)。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检查者左手将被检查者后头部向前下方压,右手扶持患者下颏向胸部按压,同时控制其胸部,防止胸腰椎的屈曲。

参考值范围:0°~4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胸腰椎屈曲。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屈曲测量相同。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检查者右手扶持被检查者下颏部,左手扶持后头部,防止颈椎的旋转与侧屈。胸腰椎紧靠椅背,防止出现伸展的代偿动作(图6-52)。

参考值范围:0°~4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胸腰椎伸展。

img

图6-51 颈椎屈曲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52 颈椎伸展的关节活动度测量体位

3.侧屈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胸腰椎紧靠椅背,颈椎无屈曲、伸展及旋转。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沿胸椎棘突与地面垂直。

·移动臂:以枕外粗隆为标志点与后头部中线一致。

·轴心:与第7颈椎棘突一致。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固定被检查者肩胛骨,防止胸腰椎侧屈(图6-53)。

参考值范围:0°~4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胸腰椎侧屈。

4.旋转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胸腰椎紧靠椅背,颈椎无屈曲、伸展及侧屈。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与两侧肩峰连线平行。

·移动臂:头顶与鼻尖连线一致。

·轴心:头顶中心点(图6-54)。

运动方式:在水平面上以垂直轴为轴进行运动。固定肩胛骨防止躯干旋转。

参考值范围:0°~6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躯干旋转。

img

图6-53 颈椎侧屈的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img

图6-54 颈椎旋转测量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二)胸椎与腰椎

1.屈曲 被检查者体位为立位,胸、腰椎无屈曲及旋转。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通过第5腰椎棘突的垂直线。

·移动臂:第7颈椎棘突与第5腰椎棘突连线的平行线。

·轴心:第5腰椎棘突。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检查时应注意固定骨盆,防止髋关节屈曲。也可测量C7~S1之间直立位与屈曲位距离的差(图6-55)。

参考值范围:0°~80°,或约10cm。

2.伸展 被检查者体位、关节角度尺摆放方法与屈曲测量方法相同。

运动方式:矢状面运动。检查时应注意固定骨盆,防止骨盆后倾。

参考值范围:0°~30°。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骨盆后倾。

3.侧屈 被检查者体位为立位,颈椎、胸椎、腰椎无屈曲、伸展及旋转。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髂嵴连线中点的垂直线。

·移动臂:第7颈椎棘突与第5腰椎棘突连线。

·轴心:第5腰椎棘突。

运动方式:冠状面运动。检查时应固定骨盆,防止向侧方倾斜(图6-56)。

参考值范围:0°~3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骨盆侧倾。

img

图6-55 腰椎屈曲活动度的皮尺测量方法

img

图6-56 胸腰椎侧屈测量方法

4.旋转 被检查者体位为坐位。为防止影响躯干的旋转,不得使用带靠背的椅子。颈椎、胸椎、腰椎无屈曲、伸展、侧屈。

关节角度尺摆放:

·固定臂:双侧髂嵴上缘连线的平行线。

·移动臂:双侧肩峰连线的平行线。

·轴心:头顶部中点。

运动方式:检查者双手置于被检查者骨盆的髂前上棘,固定骨盆,防止其旋转。在水平面上以垂直轴为轴,完成最大限度的胸腰椎左、右旋转运动(图6-57)。

参考值范围:0°~45°。

可能出现并应避免的代偿运动:骨盆旋转。

img

图6-57 胸腰椎旋转活动度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