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见病特效穴位使用图册
- 辛海
- 1358字
- 2020-08-27 18:51:30
刮痧——行气活血祛病痛
刮痧是用刮痧板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刮拭、使皮肤出现“痧痕”的一种操作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刮痧法、间接刮痧法和挤痧法。
直接刮痧法
用刮痧板直接接触皮肤,在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操作时,让被刮者保持舒适姿势,先均匀地涂上刮痧介质(刮痧油、刮痧乳等),然后手持刮痧板,在刮拭部位进行刮拭,刮出痧痕为止。多用于体质比较强壮者。
间接刮痧法
刮拭前在将要刮拭的部位放一层毛巾或薄布,然后再用刮痧板在其上刮拭。操作时,用刮痧板在毛巾或薄布上朝一个方向快速刮拭,每处可刮20~40次。一般刮10次左右时,应掀开毛巾或薄布检查一下,如皮肤出现暗紫色,即停止刮拭,换另一处。一般用于小儿、老年人及体弱、高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抽搐者。
挤痧法
操作时,用两手食指、拇指或单手食指、拇指在治疗部位用力挤压,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痕为止。一般多在体表各个腧穴操作,或者用于前额部位。
刮痧的补泻手法
在进行刮痧治疗时,对于不同体质的人采用的刮拭手法是不同的,一般分为三种: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
补法
刮拭时间较短,速度较慢,力量渗透较浅,作用范围比较小,对皮肤、肌肉有兴奋作用的手法称为补法。操作时顺着经络运行方向刮拭的手法也为补法。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重病或消瘦的虚证患者。
泻法
刮拭时速度快,操作时间长,力量渗透较深厚,作用范围比较广,能祛除有形实邪的手法称为泻法。操作时逆着经络运行方向刮拭的手法也为泻法。适用于年轻、体壮、新病、急病的实证患者。
平补平泻法
平补平泻法也叫平刮法,是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的操作手法,具体又分为三种:第一种为按压力度大,速度慢;第二种为按压力度小,速度快;第三种为按压力度中等,速度适中。可根据被刮者的情况灵活选择刮拭手法。此手法常用于正常人保健或虚实兼见证的治疗。
刮痧的注意事项
刮痧时要注意室内温度。夏季高温时,不可直接在对着电扇、空调或有对流风处操作。室温较低时,不可暴露太多。
用泻法、平补平泻法刮痧时,每个部位的刮痧时间应在3分钟以内,整体刮痧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用补法刮痧时,每个部位的刮痧时间应在2分钟左右,整体刮痧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不可强求出痧。出痧多少与治疗效果不完全成正比。另外,出痧多少与被刮者体质、病情、寒热虚实状态、平时服用药物多少、室内的温度等都有关系。
刮痧后饮一杯温开水,并休息15~20分钟,以补充消耗,加速代谢废物的排出。
刮痧后必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
刮痧治疗的间隔需要根据被刮者的体质、刮痧后的恢复情况而定,同一部位以局部皮肤痧痕完全消退、疲劳和触痛感消失为准。一般两次刮痧间隔时间为3~6天,连续4~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再开始第二个疗程。
头部汇集了大量的神经和血管,在进行刮拭时要小心操作,以防对头皮造成损伤。
对年老久病、极度虚弱、消瘦者使用补法刮痧,刮拭时力道要轻。
以下人群不适合刮痧
孕妇不宜刮痧,尤其是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更是禁忌部位。
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不宜刮痧,糖尿病后期也不宜刮痧。
过度疲劳、醉酒者不宜刮痧,容易引起虚脱甚至休克。
皮肤溃疡、体表有包块、接触性皮肤传染病等患者不宜刮痧。
骨折或扭伤者患处不宜刮痧。
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宜刮痧,否则会加重病情,严重者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