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植物:走进历史旧页的植物兴亡传奇
- 柯珊
- 1106字
- 2021-03-31 10:13:39
2“两栖”植物
除了桫椤所属的真蕨类以外,蕨类植物还包括石松类、木贼类两个类群。这3类植物虽然都起源于裸蕨植物,但彼此之间亲缘关系非常疏远,形态结构差异也很大。实际上,“蕨类植物”并不是一个完善的自然分类单元,这3大类群的植物之所以经常被相提并论,是因为它们的繁盛时期相同,并且在进化的道路上彼此相差不远。
蕨类植物在地球上兴旺的时候,正是两栖类作为动物世界的主宰。这类古老的动物很少受到人类的重视,可能已有不少种类由于人类的活动而消失。像这种颜色诡异的雨蛙(Hyla calypsa),很可能就已经灭绝了。
和裸蕨相比,蕨类植物的进步之处在于它们已有了明显的根、茎、叶分化;而和后来的裸子植物相比,它们不产生种子,仍以孢子繁衍后代,因此不如裸子植物先进。蕨类植物拥有独特的繁殖过程:多数蕨类植物产生大小均一的孢子,在适当的条件下,孢子发育为微小的配子体;这样的配子体上既有能产生精子的“精子器”又有能产生卵子的“颈卵器”,精卵结合后长成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植株。事实上,蕨类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孢子体和配子体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我们通常能够见到的那种长着大片蕨叶的形态就是孢子体,而专门负责繁衍后代的配子体则长得非常小,很少被人注意到。还有一部分蕨类植物可以产生大小两种孢子——大孢子发育出的配子体只产生卵子,而小孢子发育出的配子体则只产生精子。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蕨类植物的整个生活史。“两栖植物”的得名恰恰在于其不成熟的先进性。作为过渡种属,它的特征复杂,它的游移往往是物种突破的先觉。
尽管蕨类植物有着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并且演化出多种类型,它们受精的时候仍然没有摆脱对水的依赖,其发展和分布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当时动物界由幼体时期需要在水里生活的两栖类主宰的情况相映成趣——蕨类植物可以称得上是“两栖植物”。当中生代的干燥气候来临时,绝大部分蕨类植物由于不能适应严酷的环境变化而灭绝了,现存的种类也大多生活在温暖湿润的地区。时至今日,全世界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依然有蕨类植物分布,虽然没有了昔日的荣耀,它们依然生活得旺盛而顽强。日本著名的蕨座民族歌舞团以“蕨”命名,就是因为喜爱这种长在山野的草本植物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蕨类植物是广受欢迎的园艺植物。蕨叶优美的造型一直深受人们喜爱,经常作为装饰图案出现。
和蕨类通过孢子繁殖的方式相比,种子植物的适应能力要强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前者的必然衰亡。在适宜的条件下,蕨类生产的大量孢子可以迅速繁殖出大量的后代,人类对其栖息地的破坏才是许多蕨类植物在现今陷于险境的最主要原因。
人类利用蕨类植物有着悠久历史,自然地反映到人类的文化中。例如这个以蕨叶作为装饰图案的古董瓮,叶片线条流畅,整体造型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