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蕨类植物之王

1642年12月,一艘偏离了航线的荷兰船正在炎热的南太平洋懒洋洋地航行着,这天轮到一个叫塔斯曼(Tasman)的水手负责岸望。“陆地!陆地!”——塔斯曼突然大叫了起来,地球上最为独特的动植物王国——新西兰,就这样被欧洲人发现了。发现新陆地的消息很快在欧洲传开,大批的探险家和殖民者蜂拥而至。哪怕是最为见多识广的探险家,初到那里时也在各种奇特的动植物面前目瞪口呆:几十种不会飞的鸟在地上跑来跑去,蟋蟀长得大如老鼠,巨型蜗牛以肉为食。森林里,雄伟的贝壳杉令人望而止步,参天的罗汉松密密麻麻;尤其奇特的是,在欧洲矮小的蕨类植物在那里竟然长到一二十米高,构成森林中层的主角!

绝大多数的树蕨都已消失在遥远的过去,但在地球上的一些角落里,仍然可以找到树蕨的踪影。在这幅马丁·约翰逊·黑得(Martin Johnson Heade, 1819~1904)作于1870年的油画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生活在牙买加的一种树蕨。

探险家们在新西兰所看到的那些高大的蕨类植物,就是地球上最后的树蕨——桫椤。虽然亿万年前那些几十米高的蕨类巨人早已化作我们脚下的煤炭,但树蕨并未完全从地球上消失,在新西兰等地的一些原始森林中我们依然能够发现树蕨的踪影。

不过,所有现存的树蕨都属于真蕨植物里的桫椤科,和它们亿万年前即已灭绝的亲戚有着很大的差别。桫椤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它们曾经是巨型食草恐龙的粮食。如今,这些最后的树蕨也同样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在经历了冰川的考验之后,它们头上又笼罩着来自人类的阴影。

桫椤科植物现存600种左右,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温暖潮湿的森林里,美洲、大洋洲、东南亚以及太平洋的很多岛屿上都有桫椤科的木本蕨类分布,目前这个科中的大量种类都面临着灭绝的威胁。实际上,现存的桫椤科植物都是在经历了冰河时代的打击之后,在这些地区分散残留,一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再次遭到破坏,就极易发生地方性的灭绝事件,最终导致物种的消失。现在,整个桫椤科的植物都已被列入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II中,禁止所有有碍其生存的贸易行为。

大多数桫椤科的木本蕨类高度约1米~8米,茎干直径10厘米~20厘米,羽状的复叶丛生于茎顶,树形和椰子树有点相似。产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国的白桫椤可以长到20米高,新西兰的一些种类更是可以高达25米。尽管最高大的桫椤也无法和鳞木等昔日的蕨类巨人相比,并且它们的高度通常也无法和生活在2亿多年前的真蕨类树蕨相比,但已经足以让桫椤俯视当今的其他所有蕨类植物,成为当今的“蕨类植物之王”。

新西兰是世界上树蕨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国家。虽然桫椤作为蕨类植物并不开花,新西兰依然将它作为自己的国花。长达8,000万年与世隔绝的历史,使得新西兰发展出极其独特的动植物类型;在人类到达之前,那里是各种鸟类和古老爬行动物的天堂,甚至连一种哺乳动物都还没有进化出来。茂盛的森林中,满是各种从恐龙时代遗留下来的古老植物,其中就包括各种树蕨。

桫椤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它们曾经是巨型食草恐龙的粮食。现存的桫椤科植物有600种左右,其中大量种类都面临灭绝的威胁,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到破坏,最终将导致物种的消失。

蕨类植物家族中曾经有很多高大的木本成员,在亿万年前曾经形成葱郁壮观的蕨类森林。如今那些高大的木本蕨类都已经灭绝了,只有桫椤科的树蕨从白垩纪存活至今。作为一类珍贵的孑遗植物,它们中的很多种类目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在新西兰的原始森林中,人们可以看到最多种类和最高大的桫椤科树蕨,虽然它们的高度远远不及远古时期兴旺一时的各种木本蕨类,但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仅有几厘米高的娇嫩植物就是蕨类的配子体。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而蕨类植物的一生都得要经历配子体的阶段才算完整。

然而自从人类在800年前进入了新西兰以后,对植被的破坏便从未停止。在欧洲人发现新西兰之前,毛利人已经在那里居住了400年以上,他们业已破坏了岛上大片的原始森林。不过和后来的欧洲人相比,毛利人就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新来的殖民者一方面大量砍伐森林以获取木材,另一方面还大面积地毁林开荒以获得耕地,新西兰南北两个岛上超过一半的森林遭到了破坏。时至今日,就连在这个树蕨的王国,也有一些种类面临着灭绝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