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防治精要
- 瞿介明 曹彬 陈荣昌主编
- 5418字
- 2021-04-02 00:21:00
10.在新冠肺炎的诊断中,如何看待基于核酸的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的作用和地位?
郭佑民(2月3日)
影像学实际上是需要紧密结合临床的。在临床症状上,无论是不同类型的流感,还是支原体肺炎,一般都能获得正确的诊断。而在这一次,新冠肺炎影像学表现特点是征象多样化、变化快。若“从影像到影像”不结合临床特点,则非常难以诊断是什么疾病。任何一个影像学诊断都是综合性诊断。
影像学可以说有各种各样的特点,但是不可以不结合临床。影像学的表现特点,就是“同病异症”或者是“异病同症”。这一次我们看到的影像学表现,与既往的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甚至其他一些感染在影像学上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新冠肺炎患者很快就形成了纤维化,也许我们过去没有注意,这次我们连续复查CT,就发现纤维化形成的速度很快,这就是它的一个特点。
新冠肺炎但是单凭影像学诊断也是不能确诊的,确诊是要根据核酸检测的,核酸检测即便第一次是阴性,第二次也是阴性,但还是应该一直往下查。最后即便是阴性,如果肺上表现有这么多种性质病变,我们又能除外了其他的感染,仍然可以纳入疑似病例管理。另外,尤其现在要注意二代、三代传染,乃至无法查清流行病学史情况的病例。我特别强调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如果影像高度相似又无法排除其他疾病,一定要对这类患者进行留观。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如果肺内发现多种性质病变共存,也就说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的时候(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其实常见有几个病,第一,真菌感染,第二,肺血管炎,比如GPA,都是肺内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再加上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如果再有核酸检测阳性,就可以确诊了。
王一民(2月6日)
我个人对使用胸部CT诊断还是核酸诊断新冠肺炎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之所以有临床诊断或者通过CT诊断这样的概念,其实有一定的无奈。第一,前期全国病毒核酸诊断能力不足,很多地方没有试剂,没有规范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第二,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低,可能与标本采集有关。作为呼吸专科医生,我们很清楚,有些肺炎患者,用上呼吸道标本来检测敏感性确实偏低一些,所以会常规应用支气管镜采集标本并进行呼吸道病原检测,即支气管镜的诊断性介入的作用。但受限于病毒暴露、技术手段等,很多患者只能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所以阳性率偏低。这时我们就要依靠临床医生的经验加上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如果我们能够像治疗其他的普通患者一样,做气管镜、留痰,然后进行核酸检测,我觉得阳性率应该还是挺高的。
李强(2月6日)
不仅是新冠病毒,实际上我们在以往防控中,比如腺病毒、流感病毒也是如此,在感染的早期,咽拭子的阳性率比较高,到感染后期时,只有在肺泡灌洗液中才能够找到,咽拭子往往都是阴性,所以与感染的病程有关。
另外,现在没有固定的医生对这类疑似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在防治早期,多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公共卫生中心的人来采集咽拭子,现在,因为这些医生忙不过来,患者太多了,所以就交给一些护士或者其他医生在做。可能医生在操作的时候,因为内心的担心和恐惧,采集的时候可能操作不标准,所以就造成了诊断阳性率低。因此,千万不要误以为核酸检测阴性,这个患者就不是新冠病毒感染。和大家讲我们的亲身经历,我们曾拿到两个患者的核酸序列,但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那时我就知道核酸检测不一定准确。但对于胸部CT,很多专家都说,如果看过50个新冠肺炎患者的CT以后,你脑子里一定会有印象,它的影像学特征还是比较典型的。即便有些不典型的,一般多是由于继发或合并细菌或其他感染所导致的影像学不典型。所以我觉得,目前在湖北以外的地区,如果我们过分强调核酸检测的结果、过分强调流行病学史,就会有可能把一部分真实感染了新冠病毒的患者漏掉,如果漏掉的这些人流入社会或者其他病房,危险可能就更大。
周敏(2月10日)
我觉得对于医生最禁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不能单凭某一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临床做判断。对于核酸阴性来说,现在有不同的试剂盒,也有快速筛查的试剂盒,不需要提取核酸,就可以直接做检测,这种可能会有一定的假阴性率。还有最大的问题就是取样,取样非常关键。有时候咽拭子取样不到位、标本运送不及时、检测不及时或者检测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可能都会存在假阴性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核酸检测是目前针对病毒性肺炎诊断比较敏感的一种方法。如果一次核酸检测阴性,可以做二次检测。主动权是掌握在临床医生手中的,千万不要被某个实验室检查结果所蒙蔽,以免引起误判。如果取样非常严格、标本检测很及时、检测技术又很到位的核酸试剂盒,我觉得假阴性率并不是特别高,因为我们医院也做核酸检测,与CDC是完全一致的。
施毅(2月11日)
随着疫情的发展,武汉地区由于患者太多,而能进行核酸检测的实验室太少,许多标本不能及时得到检测,使疑似患者的确诊较为困难,导致疫情控制受到影响。其次,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不高,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使病情判断更为困难。同时,大量患者等待检测,结果又没有预想的那么可靠,不得以之下,武汉市有临床医生呼吁用胸部CT“代替”病毒核酸检测。但这并不代表核酸检测不重要,而是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用胸部CT基本上判定为新冠肺炎有利于临床治疗,而不是胸部CT完全取代病毒核酸检测。并且,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专门为湖北省制订了临床诊断病例,也希望改善不同地区诊断的现状。当然,随着湖北地区核酸检测能力的提升,第六版又取消了临床诊断病例。胸部CT和核酸检测是同样重要的诊断技术,需要联合应用,才能在新冠肺炎的诊治中发挥巨大作用。
瞿介明(2月28日)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不论是哪个医生诊断肺炎,不论是细菌性肺炎还是病毒性肺炎,不论是新冠肺炎还是流感肺炎等,都需要有一个鉴别诊断的过程。第五版诊疗方案增加了使用影像学资料协助诊断,结合疫情实际情况,可以达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的目的。而在第六版诊疗方案中,取消影像学诊断,要使用核酸检测的金标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核酸检测在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事实上,对于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问题,从四格表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评价一种检测方法需要有4个指标,即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假阴性,这样的四格表评估后,可以计算出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次新冠肺炎来得非常突然,我们根据发现的病原微生物的基因序列,开发的RT-PCR的诊断试剂盒在比较小的样本中进行了验证,还没有进行到大样本的验证,所以它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因此,如何不断提高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还需要一个不断提升改进的过程。
这次的新冠肺炎,尤其是重症和危重症,包括有些普通型肺炎,是多叶段的病变,很快进入下呼吸道。现在比较多的是使用咽拭子,这种采样方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检测的阳性率。在第六版诊疗方案中,特别提到鼓励采集痰液,或者气管插管的患者采集下呼吸道标本,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在这种情况下的阳性率会得到明显提高。核酸检测在这次新冠肺炎中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还要注意标本采集后的存放、运输、保存,因为新冠病毒是一个RNA病毒,它的核酸比较容易降解,因此如果在技术层面没有很好保障的话,也会影响到核酸检测的阳性率。那么,影像学为什么不能替代核酸检测诊断?因为在CT、X线片中,我们只是看到了影像学的改变,但同种疾病也可以有不同的影像学改变,不同的疾病也可以有相同的影像学改变,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不能把影像学改变作为诊断的黄金标准。影像学改变只是提供了作为“疑犯”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影像学有这样一系列表现,我们可以高度考虑或者怀疑是新冠肺炎。
张笑春(3月5日)
当临床确诊出一个炎症或者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做病原学检测时,核酸检测是一个“金标准”。为什么包括我个人在内的许多湖北医学影像界的同仁会提出用CT作为筛查或临床确诊的依据呢?因为我们在这一特殊时期有所感悟:核酸检测显示的是病原,是原因。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内,突然大规模、大范围地集中暴发了这么多肺部有炎症的病例,CT显示的是结果。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肺部损害,CT展示的都是一个直观的肺部损害的证据。所以,我提出用CT作为诊断新冠肺炎的标准。注意:此处的标准(见图3-4)并非“金标准”,只是在这段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比较适用的、实践性的经验。
图3-4 新冠肺炎CT检查确诊依据
这些疑似病例大部分是核酸检测阴性、病原学检查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次在湖北省,尤其在重点地区武汉市,有图3-4其中任何一条,我们都把它纳入疑似病例。
图3-5中患者的核酸检测是阴性。但在当时,有一部分患者不一定核酸检测是阴性,因为他们还没有做核酸检测,或是正在排队等待做核酸检测。这位患者的双肺可见成片磨玻璃密度影,双肺多发。中间小图为局部放大的图像。里边有肺间质的小叶间隔的增厚,表明了炎症不只是肺泡的渗出,还有间质性改变。可见内部已累及血管,血管是增粗、僵直的。这是我们当时看到的肺部CT的影像学之一。
图3-5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典型CT征象一
此次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并不像一开始大家怀疑的像SARS那样有典型的表现,它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比如老年患者中,他们的肺部CT影像学会出现更加让人觉得迷茫的改变,看上去像细菌感染,或者像支原体感染,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图3-6所示患者是一位83岁的老年女性,第一次进行CT检查,影像学显示为实变,周围双肺出现弥漫性的改变。仅从CT的角度,谁都不敢把它作为一个新发的传染病来诊断。但基于在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环境下,她的核酸检测当时是阴性,像这种影像学表现是比较重的,所以我们一般在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时候,要排查其他的病原体,比如流感病毒、EB病毒,以及细菌、真菌。这位患者因为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几乎所有的病原体都排除了,甚至如克雷伯细菌也要排查。都排除以后,我们认为这位患者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所以CT上呈现出这样的肺部损害结果,我们建议临床一线负责治疗的医生将她收入院进行单间隔离治疗,之后再重新取样,再次来核查她是否核酸阳性。
图3-6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CT典型征象二
图3-7的患者是另一个典型的疑似病例。他的症状特别重,突发高热、寒颤。这时从双肺CT可见几乎为亚实性的改变,已经不是磨玻璃密度影,且胸膜下已有实变,甚至还有少量的胸腔积液。这一类CT影像学的患者一般年轻人较为多见,出现这样的影像学也往往预示着他们的预后较差。这位患者在5日后不幸去世。
图3-7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CT典型征象三
在湖北省暴发疫情的初期,尤其是2月3日之前,类似的患者很有可能没有做核酸检测,也有可能做了核酸检测但是阴性结果,当时湖北省有大量的类似患者不能被收治入院,因为定点医院的床位有限。基于当时的大背景,我曾呼吁: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出现类似的表现,要提醒预后可能较差,该上呼吸机,可能要将一些必要的治疗措施前移。
还有的疑似病例,刚就诊时突发症状就较重,以年轻人较为多见,CT的影像学会观察到肺部出现大片实变,这种征象的出现预示着病情比较凶险、比较重,如不及时干预的话,预后往往不太好。
湖北省当时有一批医务人员感染,甚至有人不幸去世,我看过他们当中几位的肺部CT,他们的影像学资料显示与图3-8中这个案例的CT较为类似,其初发症状较重。这些情况也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图3-8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CT典型征象四
从图3-8这个病例看新冠病毒感染后肺部CT的表现,说明病毒往往会导致新老不一的多个病灶在同一个患者的肺部出现。最左边的影像学是第一次做的,可以看到实变。而后复查过程中的CT可以看到病灶的实变周围出现了磨玻璃密度影,往后又有新增的病灶,里边似乎实变的范围缩小了,但周围的磨玻璃影又增加了,继而双肺下叶又出现了新的病灶。所以,看影像学的进展并不是单靠一次影像扫描后诊断就可以完成,需要多次对比、随访。CT在这次新冠肺炎中可以起到筛查、排查,甚至临床确诊的作用。
以上是部分疑似患者的情况,大部分患者可能是没有做核酸检测或者核酸检测为阴性的情况。
还有一部分患者虽然做了核酸检测,但结果为阴性,那么单凭CT检查是否能够起到临床确诊的作用呢?我总结出2种可以帮助诊断的典型CT征象,配上图像逐一进行解释。
图3-9这个病例是第1种典型征象。在1月11日时的影像学是这样的表现,患者的核酸检测为阴性。到1月14日,可以看到3天后患者的病变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密度增高,范围扩大。到1月23日,病变的多样性更大。像这种经过几轮随访得出的影像学结论,尽管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也始终不能将这个“阴性”作为诊断标准。针对这位患者的情况,他的肺部病变在一步步变重,所以我们就建议他立刻住院,并对他进行隔离治疗。对他的治疗比其他确诊的患者还要严格,确诊患者可以两三个人住同一个房间,但像这类患者就得单独进行隔离治疗。
图3-9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CT典型征象一
图3-10这个病例是第2种典型征象。可以看到影像学一开始是近乎实变,为亚实性。复查过程中它的密度进一步增高,也就是说肺泡里的液体进一步增加,意味着病情变重。我们通过这种动态的观察,在这位患者第2次复查CT影像后,给出的诊断是病毒性肺炎。这对影像学来说其实是不合常规的,因为我们不能给出病原学的诊断。但在这种特殊时期,我们观察两次复查对比就给出这个倾向性的诊断,目的是为了引起一线临床医生的注意。
图3-10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CT典型征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