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经济下的企业创新资源配置
- 李思慧
- 1366字
- 2020-06-24 23:00:54
三、国家技术进步与企业创新的冲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家技术进步和企业创新的冲突主要在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所对应的主体不同,国家技术进步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福利,企业进行创新资源配置时考虑的是企业利润。举例来说,首先,从国家技术进步的角度考虑,短期的最优选择是技术引进及吸收,但其中会涉及要素禀赋不匹配的问题,这时国家内部极易产生扭曲要素价格、实施偏向性产业政策等妨碍市场机制的行为出现。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在要素价值已经被扭曲、产业政策改变了技术成本的情况下,企业会依据被扭曲后的成本来选择相应的技术,而不会考虑国家要素禀赋的问题。其次,从国家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来看,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是国家促进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国家通过增加基础研发投入、补贴企业研发、扩张风险投资平台等手段试图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和成本,使国家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可能。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国家基础研发投入方向能否进行商业化扩展,企业研发补贴的流向及补贴程度大小,研发风险融资难度及规模如何都会影响企业创新选择成本。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科研院所的基础研发与企业的商业化运用衔接还存在一定障碍。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由于与政府的“天然”联系,所获得的财政类补贴是外资和私营企业的3倍以上,而其创新促进作用却并不明显(李思慧、赵曙东,2012)。私有制企业创新行为活跃,但受企业性质、技术风险等影响获取研发补贴和融资的难度较大,国家研发资金投入更倾向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因此,从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的角度来看,自主创新成本和风险并不见得会下降,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还可能通过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套取研发补贴用于模仿创新方式,此时模仿创新成本更加低廉,政府补贴反而起到了“逆向”创新选择的作用。虽然迫于竞争压力国内厂商有追求最高最新技术的趋向,但技术引进后产生的总体利益却可能无法弥补其较高的引进成本(蒋殿春,2001)。故从短期角度来看,由于技术引进和模仿的发展成功率最高且成本率最小,自然成为技术后进国家企业的最优选择;而从长期视角来看,以领先战略为首选,然后依次选择创新性、复制性模仿战略才是企业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安同良,2003)。最后,从社会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看,产业中的企业盈利和亏损、进入和退出都是正常现象,国家在引导技术进步方向时不需要考虑个别企业,只需要把握产业和经济中的整体技术走向即可。产业整体发展阶段虽然可能对企业利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处于夕阳产业中的企业经营可能会更加困难,而从企业角度来看,宏观背景仅仅是企业决策的参考,其根本目标还是微观主体利益。
Dasgupta和Stiglitz(1980)的研究也表明,从市场整体来看,不同企业个体同时从事创新研究可能会造成创新资源重复投入以致整个市场研究过程的产出与投入效率较低。在宏观上如国家角度就会表现为整个市场的研发费用很高,但技术进步却未必很快(易余胤等,2005)。陆玉梅、田野(2008)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当企业的模仿收益能够充分弥补模仿成本时,市场中的企业会不断学习、试错,逐步调整企业创新策略,倾向于模仿创新,市场最终将进入不良锁定区域,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衰退。因此,在开放经济背景下的宏观角度的微观主体行为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一些较为合理的企业和市场引导机制,改变和调整企业创新资源配置,使市场资源配置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