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概述
- 冯川钧 黄丹丹 程博
- 3876字
- 2020-06-25 02:51:42
第五节 高等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系
一、高等教育与经济
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有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子系统。教育作为一个子系统,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及其他子系统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即本质之间的关系。这种内在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一条基本规律,即高等教育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离不开食、衣、住等物质生活资料,而要获得这些生活资料,就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孩子都知道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速度
高等教育规模既指高等学校受教育人数,也指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结构等。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是指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的增长率和高等教育入学率、毕业率的增长。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速度影响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速度。社会经济总量规模越大,对教育的规模需求越大;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越高,对教育结构需求就越高。我国自19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一方面高校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学生人数不断增长。例如,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已达163所,其中大学及专门学院有103所,专科学校60所(其中职业技术学院15所)。根据2012年最新统计数据,我国医学院校数量已达600余所,其中举办医学门类专业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有28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350余所,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已达176万。
同时,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结构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毕竟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育结构也不能僵化。
(二)经济发展制约着高等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教育自产生以来一直都以培养社会劳动力为目的。但是,培养的社会劳动力规格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其核心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者使用手工工具进行生产,那时的学校教育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政治要求,其任务是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学校的课程设置门类不多,一般仅有哲学、政治、道德和宗教等人文学科,以及文字、语言等工具课程,与生产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几乎没有。
在机器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需要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训练,学校课程设置和内容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增加了大量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在这一时期,教育既要培养与直接生产劳动分离的统治者,又要培养服务于生产的有技能的劳动者。
到了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原来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已不能适应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各国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补充了20世纪中期以来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新成果,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航天技术、激光等都相继被列为学校的教学内容。
(三)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手段、方法以及组织形式
经济发展能增加对学校教学的投入,为学校添购更多的教学仪器设备。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高质量的教学仪器设备产生,进一步改善教育的手段。传统的教育手段就是粉笔加黑板,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幻灯机、投影仪等运用于教学,尤其是在当代,随着电化教育手段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电视、电子计算机等相继出现,改进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育方法。同时,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学生既可以在学校里学,也可以在家里学,这为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高等教育与政治
(一)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大权一般被掌握在经济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层手里,为了使教育能够完全按照本阶级的要求进行,统治阶级首先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控制教育。首先,他们通过国家所颁布的政策法令,规定办学的方针和宗旨,并以强制的手段监督执行,以此把教育归入他们所需要的轨道。同时,各级政权机构还利用其权力任免教育机构领导人和教师,从组织上保证这种领导权,甚至还通过直接办学对学校实行更为直接的控制。其次,统治阶级还利用经济办法来掌握教育控制权。国家和统治阶级中的个别人物,用拨款或捐献教育经费等办法,有效地控制教育。再次,统治阶级还以思想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二)政治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自然就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和社会阶级的划分,全体儿童少年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只是男女儿童社会分工不同,教育内容有所不同。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掌握着政治经济和教育大权,他们垄断了受教育的权利,把被统治阶级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例如,在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专为奴隶主子女开设,接受学校教育成为他们的特权。在我国封建社会,不但一般的劳动人民无权进学校,就是统治阶级内部在受教育权利方面也等级森严。受教育的权利是由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分配和决定的。
(三)政治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性质、目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为谁服务的人,则是由政治制度决定的。例如,我国奴隶制社会由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治大权,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使受教育者能够明贵贱、分尊卑,成为自觉维护奴隶制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人。同时,奴隶制社会的教育还把培养以暴力镇压奴隶反抗的刽子手和抵御外患的能征善战的武士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封建社会里,政治和教育大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里,教育目的直接反映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中国封建教育的目的是为封建王朝培养官僚和掌握地方政权的士绅。在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培养维护教权和封建统治的教士,世俗封建主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效忠封建领主、勇武善战、懂得封建礼仪的骑士。在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和教育大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资产阶级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把本阶级子女培养成掌握国家政权和管理生产的统治人才和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资产阶级的思想灌输,把工人子女培养成为只能替资本家创造利润的奴仆。因此,在早期的阶级社会里,“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三、高等教育与文化
(一)高等教育与文化的联系
高等教育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高等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深受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是传递、保存、创造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潜在的制约作用。
为什么生产力相当、社会制度相似的国家,高等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全相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的教育管理体制是集权制,有的则是分权制;在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上,有的重学术,有的重技术。这些都与其本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不无关系。并且,外来文化同样对高等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日本、韩国、新加坡来说,是外来文化,而现在已成为它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也是外来文化,如今则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对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起着主导作用。
高等教育目标的制定、高等教育模式的形成、高等教学内容的选择、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都要通过人来实现。而每个人的文化传统,包括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心理倾向等,在其成长过程中积淀于他们的思想意识之中,每时每刻、不自觉地在起作用。外来文化一旦被认同之后,也同样会积淀于思想意识之中并起作用。这些就是人的思想意识对高等教育所起的作用。此外,人口、民族、宗教、地理、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都对教育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全面地或局部地起制约作用。例如,人口的数量与密度是义务教育布局所要考虑的基本条件;地理因素不但是中小学校布局所应考虑的条件,也是职业技术学校、高等学校的建校与专业设置所应考虑的重要因素;等等。当然,这些制约因素不是同一层次的,它们所起的制约作用也不是同等力度的,但都是研究教育问题、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时应予以考虑的。
(二)高等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
1.高等教育使文化得以保存、延续和传播
通过教育,人们才能使文化更好地得以继承。文化中最重要的习惯、传统和经验通过高等教育活动传递,教育保证了文化能够得以保存和延续。通过高等教育,人们能将外在的精神文化财富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可以说,高等教育是社会文化传递和延续的手段之一,是文化再生产和繁衍不可或缺的工具。
2.高等教育使文化得到整理、发展和创新
高等教育不是对所有的文化进行传递,任何文化都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它需要经过选择、整理和综合,进行有选择的传递。高等教育使文化得到发展和创新表现在:①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根据社会变革情况、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状况,以及教育者自身价值观的差异,已有文化被赋予新的意义;②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外来文化也会对已有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相融合,从而使原有文化发生性质、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文化创新因而得以萌发;③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集中了一大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汇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人,他们思维敏捷、求新好奇,通过科学研究等种种创造性的活动,能够不断地创新文化,这是由高等教育的特殊地位与有利条件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