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的基本问题

曹远征

中国金融部门发展的历史是很短的,在改革之前,中国只有一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它同时担负着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处于一种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中,财政计划主导了一切,所以银行、资本市场都没有存在的必要。

1979年之后,中国金融部门的改革是伴随着国有企业及其他部门的改革进行的。在1984年,中国开始采用了双层的银行体系,也就是将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中分离出来,并建立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自那之后,政府鼓励其他部门进入银行业,相应地就出现了许多的中小型银行,比如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但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则是另一幅图景,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了整个银行业市场份额的80%。在1990年,资本市场开始在中国出现,到现在为止,资本市场上已经有了1000多家上市公司,并且有40余家公司在香港、纽约和伦敦上市。从这一点来看,中国金融改革的进程是很快的,其重要的特征就是分权化(decentralization)。从目前来看,中国金融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曹远征先生从7个方面来阐述这些问题:

1.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在1993年,中国第一次对商业银行的目标、职能作了清楚的描述,同样也指明了中央银行的目标和职能。从那时起,银行改革尤其是四大商业银行的改革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尽管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产权问题,四大银行归国家所有,产权改革虽然不能改变它们的内在机制,但应该明白一点,这四家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明显地低于国际标准。其次是透明度问题,这些银行的激励机制都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四大银行的会计报表都不是按国际通行的会计标准编制的。经过几年的银行改革,中国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进展,比如不良贷款的增长速度在下降;1997年政府向四大银行补充了2700亿元的资本金,使四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明显上升;过去3年中,银行的税率也降低到1%,从而增强了这些银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但从整个经营机制上来看,比如在激励机制、透明度和产权改革方面,情况却没有多大改善。

2. 存款保险

如果考虑到商业银行的商业化问题,就不能不考虑到存款保险问题,因为商业银行有破产的危险。银行倒闭了,谁来对这些存款负责呢?这个问题在商业周期和金融危机中讨论得很多。人们普遍认为,四大银行是国有的,所以国家会对储户的存款进行担保;但对于其他一些中小银行,比如民生银行,谁来对它们的存款负责呢?所以,存款保险是一个问题。

3. 利率、汇率市场化

尽管中国的金融改革进程很快,但大家都看到利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却都是固定的,所以利率市场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相关的,现阶段的汇率也是固定的。如果利率已经市场化了,那么汇率也必然会产生相应当调整,即汇率是浮动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4. 中小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

中国出台了许多政策来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四大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份额的80%,中小金融机构仍没有多大的发展。也可以观察到另一个现象,无论中小银行的服务是多么周到,储户一般都愿意到大银行去存款。有人说,也许这四大银行太大了,它们已经发展了许多经验,从而成本较低。但同世界上的大银行相比,这些银行并不算太大。

现阶段中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得很快,许多人都认为应该大力发展中小银行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因为中小银行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而且许多人对此提出了实际的建议来帮助中小银行的发展。

5. 农村的金融状况

农村金融问题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因为中国70%的人口都居住在农村,他们都是一些小的农户,并且需要金融服务。但由于向他们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银行一般都不愿意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可以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中国农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一般都设立在城市,很少有银行愿意将分支机构设在农村。农村信用合作社落户在农村,但也由于成本太高而导致亏损。如何帮助农村信用合作社走出困境,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6. 银行部门基本的支付体系

在现阶段的中国,几乎每家银行都有一个自己的支付体系,而一个统一的支付体系则会降低成本,并增加银行间的竞争。

7. 银行和资本市场的监管和法律

中国现在的银行监管,比如分业监管,不允许银行从事其他经营活动,如证券保险等;同时,证券和保险公司也不能从事银行业务。这同美国现在的情形不一样,因为美国允许银行进行混业经营,进行一种统一监管,也许这反映了世界的趋势,各种金融服务应该可以由统一的机构提供。但是这种统一监管的安排取决于相应部门的监管能力,如果监管能力不是很强,则进行统一监管将是很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