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与管理

查尔斯·W. 卡洛米利斯(Charles W. Calomiris)

中国的金融改革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加入WTO,市场将进一步开放,一些制度性的改革将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未来的金融系统是否会变得像那些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的金融系统那样脆弱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其中防范风险的银行管理系统更是值得研究。

卡洛米利斯教授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从历史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发生的银行危机中,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特别是针对安全网(safety net)政策制定方面?第二,应该怎样将得到的教训应用于实际的政策制定中?

对于历史上的银行恐慌,人们常常有许多错误的认识。实际上以往银行的支付危机(banking disability)和银行恐慌(banking panics)关系不大,银行恐慌多与人们对银行的错误判断(confusion)有关。当银行遭受某一冲击时,人们并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家银行可能会倒闭,因此人们都去银行提款直至真相大白。回顾历史上的银行恐慌,真正因此而破产的银行在数目和规模上都很小。在1893年爆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恐慌,但是只有300家美国银行破产,而当时美国有1万家银行,破产银行净值不过GDP的0.1%,所以银行恐慌并不意味着大量的银行破产。在全球化的初期(1913年前),当时的资本流动和GDP的比值要高于现在,实施着固定汇率,源于贸易的冲击也非常多,但是大规模银行危机的案例少之又少。从1870到1913年只有7次危机涉及的银行净值超过该国GDP的1%。最大的两次是1890年阿根廷和1893年澳大利亚发生的银行危机,涉及的银行净值不过是GDP的8%—10%,其他的危机规模都不到3%。

这与当前银行的问题有很大不同,现在的问题主要是银行崩溃(bank collapses)发生的频率高、规模大。比如最近20年爆发银行危机的有智利(1982—1983年)、墨西哥(1993—1994年)、日本(1990—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5—1997年)。为什么现在的银行系统这么脆弱,发生了这么多的银行危机?答案可能很简单,问题在于政府的财政纪律不严厉,同时银行缺少市场规范:银行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而政府实际上暗中以财政对它进行支持。

当前的银行系统缺乏风险管理,所以内生出如下后果:首先,由于缺乏市场的规范,存款人不是很在乎银行的管理,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管理就会很糟。其次,当银行面临危机时,它往往会存在一些非常危险的债务,而这些债务往往和汇率相关。因为当一个国家陷入危机时,它的汇率就不会很稳定,而汇率的变动虽然有很高的风险,但是一旦贬值,预期利润是巨大的。因此往往看到,当一个国家经济波动时,银行系统的行为往往放大了汇率波动的风险。这点在智利金融危机(1982)、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亚洲金融危机(1997)都有很明显的体现。所有这些问题都源于缺乏对风险的管理,银行没有压力去改善管理、控制信贷的风险。

那么以前的银行系统是怎样避免这些问题的呢?关键之处在于,以前的那些缺少政府保护的银行在面临冲击时,往往会马上调整资产组合(portfolio)以降低资产风险。这可能导致信用崩溃(credit crunch),但是不会使银行崩溃。在危机时刻,银行选择的恰恰应该是信用崩溃。如果有人说银行首先考虑如何避免信用崩溃的话,他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在那种时刻,让银行承担更大的风险来补偿资本损失绝不是一个稳定宏观经济的政策。

分析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花旗银行的行为可以发现许多有意思的现象。在20年代,花旗银行的贷款增长很快。但是由于30年代的经济危机,其贷款大幅下降,到了1940年,贷款资本的比值从3.3降到0.25。这就是所谓的信用崩溃。为什么会发生信用崩溃?这是因为银行蒙受资本损失后,卡洛米利斯教授证明这时它会有很强的激励去减少贷款、减少分红,降低破产的风险,使之保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而反过来看一些日本银行,2001年的分红比1993年还要高。当前日本经济并不景气,银行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由于有着日本政府的保护,银行并不是减少分红,相反,而是将资本转化为红利分给了股东。这显然与规范风险下的理性选择相违背,也无助于日本银行走出困境。

人们进一步会问:应该制定怎样的政策使银行可以自觉地进行风险管理?如果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的话,银行系统就可能步那些发生危机的银行系统的后尘。世界银行曾经做了一个相关研究发现,不同的存款保险系统(depositing insurance protection)对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对银行存款保险越慷慨,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二者高度相关。上述研究提供了一些避免银行危机的思路。观察那些防范银行危机比较成功的国家,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银行要承担总债务的一定比例,这部分政府不担保,完全由银行自己承担,这就在边际上创造了类似于市场纪律的激励机制;同时它也创造了一个显示银行运作好坏的信号,管理者(regulator)可以观察、使用。让银行承担所有的亏损在政治上可能是行不通的,但是如果让它承担一定比例的损失,是可以的。这就成为一种激励,使得银行不得不管理自己的风险;并且,更重要的是,这将强制政府去对本应破产的银行采取行动,因为实际上经常看到,政府往往装作不知道一些银行已经破产,还让它们继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