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出石刻与唐代京兆韦氏文学家族研究

唐代京兆韦氏是有唐一代三百年间一直兴盛不衰的高门望族,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俗谚[1]。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24:“至隋唐,京兆杜氏、韦氏皆以衣冠名位显,故当时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二家各名其乡,谓之‘杜曲’‘韦曲’。”[2]溯其族系的形成则悠久邈远,而汉代韦贤徙居京兆是其族壮大的关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追溯韦氏世系云:“韦氏出自风姓。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之世,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其地滑州韦城是也。豕韦、大彭迭为商伯,周王时,始失国,徙居彭城,以国为氏。韦伯遐二十四世孙孟,为汉楚王傅,去位,徙居鲁国邹县。孟四世孙贤,汉丞相、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3]此后就在杜陵积聚下来,尽管族人还会有迁徙聚散,但作为韦氏的一大族望一直到中古以后始终没有改变。京兆韦氏大致有以下几个分支:逍遥公房、小逍遥公房、郧公房、南皮公房、平齐公房、郿城公房、彭城公房、龙门公房、驸马房等。

京兆韦氏也是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文学世家,西汉初期韦孟所作的《讽谏诗》,讽刺楚元王刘戊的荒淫无道,又作《在邹诗》,赞美邹鲁尊孔崇礼之风,受到刘勰的称颂。自唐以后,韦氏家族更趋繁盛。《旧唐书·韦述传》云:“议者云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为最;明于音律,则万石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4]其中文学较为繁盛者主要集中于逍遥公房、小逍遥公房和郧公房。中唐大诗人韦应物属于逍遥公房,韦应物家族墓志也于近年出土了六方,堪称近百年来唐代新出土文献的重要收获。诗人韦承庆、韦嗣立、韦济属于小逍遥公房,韦承庆、韦济墓志亦已出土。诗人韦安石、韦抗、韦丹属于郧公房,其家族墓志出土不下二十方。因此,本章主要立足于出土文献对逍遥公房、小逍遥公房和郧公房的族系进行梳理,并对这三个家族的文学情况加以讨论。有关韦氏文学家族的研究,其中以《韦应物墓志》为主的研究部分,拙著《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5]第二章第一节“新出墓志与韦氏文学家族”作了专题研究,因考虑到京兆韦氏文学家族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本书较《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增订甚多,体例又不相同,故仍予以收录,特此说明。

[1] 详参本书第五章第四节“‘城南韦杜’与‘杜陵野老’释证”。

[2]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24,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9页。

[3] 《新唐书》卷74上,第3045页。

[4] 《旧唐书》卷102,第3185页。

[5] 胡可先:《出土文献与唐代诗学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25—1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