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纸醉金迷的司马炎,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原本消失了一段时间的烦恼再次浮出水面,搞得他有些寝食难安。

这个心病还是因为他的弟弟司马攸。说来也怪,司马炎以宽仁著称,气度很大,但唯独对这位弟弟充满小心眼儿。

说司马炎的气度大。不仅仅体现在对曹奂、孙皓等亡国之君上,他对那些口出不逊之言的臣子大多也会原谅,有一次,司马炎问手下大臣刘毅,自己和汉朝哪个皇帝有一比,满以为刘毅能说出高祖、武帝或光武帝的名字,刘毅居然答道:“桓、灵”,桓帝和灵帝是东汉有名的昏君。

司马炎一如往常没有生气,只是觉得自己工作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而且还统一天下,怎么也应该比桓帝、灵帝强一些。刘毅丝毫没有给司马炎面子,他说:“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桓灵也”,就是说司马炎还不如那两位昏君呢,换作其他天子,刘毅项上人头恐怕很难保住,但司马炎不怒反笑说:“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意思是说,东汉末年有人敢如此批评皇帝吗?仅凭这点,当下就与桓、灵时代不同,自嘲之中司马炎总算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

司马炎的气度有时也让他显得非常可爱,他听说大臣和峤家有好李子树,出产的李子异常美味,于是想品尝一下,但和峤这个人非常吝啬,皇上好不容易张一次口,但他只送给司马炎几十个,司马炎很快吃完,不过他没有怪罪和峤的小气,反而觉得能吃上和家的李子便感到心满意足了。倒是他的女婿王济实在看不惯,有次趁和峤上朝,他带着一群人,翻墙进入和峤的果园,不仅把李子摘了吃完,还把李子树拦腰砍断,然后扬长而去。

司马炎对所有人都大度,为何却对自己的弟弟气量小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司马炎选立的太子司马衷智力低下,时常搞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而司马攸本性仁德,每逢水旱灾祸,他都减免自己封国里百姓的赋税,群众基础很好。同时他恭敬谦卑,在朝中也有不少拥趸,人气越来越高。司马炎心里知道,照此发展下去,自己百年以后,这个愚钝儿子不一定是司马攸的对手。

其实,这种隐忧根本用不着等到他死之后,有次司马炎生了一场大病,一些朝臣为了社稷着想,更为了自己的后路,酝酿策划让司马攸在司马炎遇到不测后继任皇位,后因司马炎的病好了,这个策划案才没能够实施。

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司马炎很诚恳地问自己非常信任的尚书令张华:“谁可寄后世者”,张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

这个回答让司马炎非常失望,他很清楚,这并不只是张华一人的想法,而是代表了朝廷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意见。虽然后来司马炎将站错队的张华赶出了京城,但他知道,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隐患,必须要对司马攸上手段了。

只是父母的遗命,像一道紧箍咒,长期以来困扰着他。对司马攸或杀或贬似乎都有违父母之言。正在困惑之际,手下大臣荀勖献了个“一箭双雕”之计,他建议司马炎下令让各位王爷离开京城,回到自己封地,这样可以让齐王远离政治核心,逐步被边缘化,同时也可以看看朝臣们对此的反应。

此计甚好,很快司马炎便下诏,让各位王爷回到封国,齐王司马攸是皇帝的同胞弟弟,必须要起示范带头作用。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包括司马炎叔叔司马骏在内的皇亲大臣都跑到皇宫,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他们认为司马攸为人忠孝,人缘威望俱佳,以其能力、品行及皇族血统,是辅助朝政的不二人选。将如此国之重臣调离京城,于国于民都不利。

司马炎觉得自己判断没错,司马攸的实力的确不可小觑,支持他的不仅有皇亲,还有文臣武将,这些人倘若联起手来,自己的那个白痴儿子哪里会是对手,所以越多人劝阻、越多人赞扬司马攸,司马炎立场就越发坚定。

司马攸对此什么反应呢?一百个不愿意。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快就病倒了,史书上说是“愤怨发病”。

不过,司马攸真切地感到,自己的这个皇帝大哥这次是要动真格的了,但他也不甘心轻易就范,一方面确实因生病不便动身,同时上书请求留在京城守护生母王太后的陵墓。

司马炎当然不会答应,他派一些御医前去探视,看看这位弟弟是真病还是装病,御医们揣摩上意,回报说齐王没有什么大病。既然太医们说没大病,司马炎便一再催促司马攸动身,他一天也不想再见到司马攸。

司马攸没有办法,只好踏上归国的道路,他这个人很要面子,出发前让人给自己化了妆,看上去容光焕发。司马炎一看司马攸的样子,心里暗想这位弟弟果然是装病,但实际上司马攸已经病得很厉害,所以这条路没有走到齐国,而是通向了地狱。史书说:“辞出信宿,欧血而薨”。

司马炎为此非常真诚地哭了一鼻子,不排除有自责的成分,更多的应该是喜极而泣。或许是因为装得过于伤心,连身边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侍中冯紞说:“齐王死是社稷之福,陛下何必如此伤心呢?”司马炎一看内心已被人看穿,索性将这场“哭戏”就此打住。

最倒霉的是那些被派遣探望齐王的御医们,司马攸之子司马冏说因为御医诬称司马攸没病,导致自己的父亲在路途上吐血而亡,坚持要进行问责。没办法,司马炎只好下令将这些御医处死,无辜的御医们成为了替罪羊。

这也是在司马炎的一生中,罕见的杀人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