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司马乂掌权了,这似乎都有些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请成都王司马颖入朝辅政。

司马颖内心很激动,但又表现得很矜持,他同意辅政,但不同意到洛阳。于是司马乂有大事便派人去请示司马颖,刚开始,这个机制执行得还不错,但日子久了,司马乂请示的越来越少,这让司马颖颇感不满。

司马颙觉得机会又来了,他就像一个“搅屎棍”,关键时刻总要出来搅和一下,公元303年八月,他又起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派张方率兵七万,出函谷关进攻洛阳。对司马乂非常不满的司马颖,这次表现得相当积极,他不顾兄弟情分,让陆机统兵二十万南下攻击司马乂。

陆机和他弟弟陆云号称“二陆”,是响当当的文学家,写诗作赋没得说,但让他领兵打仗有些“乱弹琴”,司马颖看重的或许是他显赫的家庭背景,陆机的爷爷是东吴最牛的将领陆逊,他老爸是东吴名将陆抗,他在西陵之战中击败羊祜,使得晋军只能在长江北岸徘徊,让吴国在历史上多待了些日子。但爷爷、老爸能打,并不代表他能打,陆机对此也心知肚明,一度请辞,但在司马颖的坚持下,他只能硬着头皮上路。

当时有实力的只剩下这三个王爷,所以他们一开战,迅速将“八王之乱”引向高潮。

司马颖、司马颙有重兵,司马乂则有皇帝,虽然惠帝一直是个提线木偶,但在众兵士和天下人眼里,还是唯一的正统。双方打了几个月,关键时刻司马乂亮出了王牌,他带着司马衷亲临前线。惠帝司马衷来得正是时候,不仅鼓舞了司马乂军队的士气,也让陆机率领的大军投鼠忌器。

缩手缩脚的陆机遇到了一个狠角色,便是司马乂手下的大将司马王瑚,他手下有五千铁骑,与其他骑兵不同,这些马都是高头大马,而且在马两侧都系着两把长长的铁戟,俨然是一辆辆无敌战车。结果此战陆机大败,损失极为惨重。

陆机最后也因这场败仗丢了人头,不过并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而是被自己人所杀,因为他得罪了一个人——孟玖。

孟玖是司马颖身边非常得宠的太监,他的弟弟孟超是陆机的前锋,但此人人品很差,纵容兵士抢劫,被陆机痛斥,孟超怀恨在心,向自己大哥诬告陆机,说他准备投降司马乂。很快孟超在作战中身亡,孟玖认为是陆机为了报复,故意让自己弟弟送死,他便向司马颖打黑报告,说陆机心怀不轨,此时正赶上军队大败,陆机手下的王阐、牵秀等几位将领害怕承担责任,也附和说陆机确实想投敌叛变。

司马颖可以容忍失败,但不能容忍背叛,下令将陆机逮捕,虽然有不少人为他求情,但在孟玖等人催促下,他下令处死陆机和弟弟陆云,并夷灭三族。

陆机的死更多是自身所致,他先后投靠了杨骏、吴王司马晏、贾谧、赵王司马伦,这四人没有一个良主,好不容易找到了赏识自己的司马颖,但没想到遇见的竟然是自己掘墓人。

陆机死时,唯一的遗憾是觉得因自己而连累了弟弟,为此在刑场上热泪盈眶,但陆云却没有掉一滴眼泪,他劝慰哥哥,能够一起赴死,已经很满足了。

“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这是陆机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悲叹,意思说:“江东华亭那好听动人的鹤鸣,我们兄弟还能听到吗?”

为何总是在临死之前才能大彻大悟,陆机身为“太康之英”,做一个纯纯粹粹的大学者岂不更好?

司马乂击败陆机后,把重心转到西边,又和张方开始混战,他觉得惠帝这个幌子确实好使,又抬着司马衷去迎战张方,两边互有胜负,但后来张方渐渐支持不住,已经琢磨着如何安全撤退。

此时,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司马乂被绑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反水的是东海王司马越,他不看好和他一伙儿的司马乂,害怕这样打下去,司马乂必败。所以他联络不愿再战的禁军将领,将司马乂软禁起来,并让惠帝司马衷下诏罢免了司马乂的官职,将司马乂送到金墉城关押。

司马越干了生平最大胆的一票,却陷入了两难境地,他既怕司马乂的部下去营救自己的王爷,但又不敢杀了司马乂,担心将来被报复。为难之际,他的手下献上一个两全其美之策——借刀杀人。他派人告诉张方说司马乂在金墉城,你们看着办。金墉城在洛阳城外,张方派人很顺利地将司马乂抓获,绑在兵营中的柱子上,放在火堆上慢慢烤炙而死,很远处都能听到司马乂凄惨的叫声。

司马乂成为八王中第五个被干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