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的沸点(第二卷)
- 赵海峰
- 1323字
- 2020-06-25 14:27:21
四
匆匆太匆匆,转眼又是几个春秋过去了,潘安被调回京城洛阳,先后担任尚书度支郎、廷尉评等一些不入流的小官。或许是因为心高气傲的潘安对这样的职务不满意,不是口出怨言便是消极怠工,不久后他又被免职了。
时来才会运转,正当潘安渐渐沦落为一事无成的油腻中年男时,当朝皇帝司马炎死了,他的老丈人杨骏独揽朝纲。或许是因为欣赏潘安的才华,杨骏上台之后,一直郁郁而不得志的潘安受到了重用,被提拔为太傅主簿。这让潘安有种咸鱼翻身的感觉,觉得从此要进入上升的快速通道。
不得不说是造化弄人,潘安还没有找到太傅主簿的感觉,这位杨太傅就被那位又黑又丑又凶悍的皇后贾南风干掉,杨骏这一死不要紧,可害苦了潘安。潘安是被杨骏一手提拔上来的,所有人都把他当作是杨骏的同党,如今主子杨骏被杀,潘安也不出意外地出现在死亡名单中。
庆幸的是,潘安当时在外地出差,否则政变当夜就已人头落地。更庆幸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大救星,此人名叫公孙宏,以前是个穷光蛋,曾在河阳县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潘安恰好担任河阳县令,他对公孙宏的才华很赏识,时常和公孙宏一起谈论音律,研究文学,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也会分给公孙宏一些,由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潘安在官场上频遭挫折时,公孙宏却成了楚王司马玮手下的长史。这个楚王司马玮,是与贾南风联手诛杀杨骏的主谋之一,如今正掌握着生杀大权,潘安是死是活,其实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为了报答昔日恩情,公孙宏在司马玮面前给潘安说了不少好话,这才让潘安逃过一劫,使他的人头能继续留在脖子上。
但京城是待不下去了,这次他被贬到更远的长安县做县令,长安远在西北,接近边疆,条件艰苦,由于靠近胡人,有时还有性命之虞。潘安觉得心灰意冷,几十年过去,头顶上的乌纱帽一成不变,但离洛阳却越来越远,他觉得继续干下去,不仅没有什么意思,更没有什么前途,所以索性辞官回家,侍奉生病的老母。
潘安终于有赋闲时间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这年他已经五十岁了,当年被女粉丝狂追的美少年,如今两鬓已满是华发,人生到了这个时候,确实应该回顾过去,想想今后的路怎么走了,他把所思所想都写在了他的代表作《闲居赋》中。
潘安在开篇就总结了半辈子不如意经历:八次调换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任,三次被外放。上半辈子也就这样了,那以后要过什么生活呢,他想来想去,给出了最佳答案——闲居。
他在文中描绘了自己理想的闲居生活,“摆上长长的筵露,子孙们列坐。车子停在柳荫下。采摘了园中的精美水果,打捞池里的红色鲤鱼。有时候在树林中摆宴,有时候在水边举行禊祭。头发花白的兄弟,和年幼的孩子们,都举杯敬祝太夫人万寿。大家为老人的长寿而欢喜,也为老人的年迈而担心,举杯祝寿之后,太夫人面色和悦。于是,丝竹演奏,大家劝酒痛饮。顿足跳起舞来,高声唱歌。”
如果潘安真如自己文章写得一样,去过那样一种生活,或许他和他家族的命运完全是另一种样子。
可惜他内心中的那份不甘,并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退潮,反而更加澎湃,潘安不愿意就这样退出历史舞台,在《闲居赋》里,他一方面憧憬着未来美好的赋闲生活,另一方面也在深刻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境地。潘安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字——拙,那如何弃拙取巧?答曰:择良木而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