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知趣丛书)
- 刘上生
- 711字
- 2020-06-25 10:33:48
三
尽管如此,“抛父”在孝道至上的中华文化语境里,还是一个分量十分沉重的词语。这就使人们不能不进一步思考,用“抛父进京都”标目,是否还有着作家特别的修辞用意?
就其叙述本事而言,“抛父”词语已显得异常,再加上不说进“荣府”而说成荣府所在之“京都”,如此置换,一个颇有亲情色彩的“别父去外家”(“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故事,在标目上就变得十分突兀,令人质疑:一个六岁女孩怎么可能做出有违伦常的“抛父进京都”之举呢?于是,标目的预叙功能与实际叙事内容之间便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张力,造成阅读悬念。当人们进入故事本身后,就会被其中的悲情内容更深地打动。
第2回介绍林如海及其家庭道: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贾雨村被林如海聘为黛玉蒙师后的情况是:
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女学生侍汤奉药,守丧尽哀。……近因女学生哀痛过伤,本自怯弱多病的,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
两年之内,连续夭弟丧母,到如今“不忍弃父”“洒泪拜别”,这个小女孩要独自承受多大的身体和精神痛苦!何况慈母永诀,自己要离开家乡扬州远赴数千里外的他乡京都,关山阻隔、云水苍茫,不知何时才能与老父重聚——种种“哀痛过伤”,更非“辞”“别”等一般词语所能表达。所以作者特地选用了“抛”,以“抛父进京都”的“陌生化”意象,凸显情感之割舍和空间之辽远,造成强烈的夸饰效果,让读者在阅读咀嚼中获得领悟,强化黛玉被迫别父进京的悲情意味。
重词轻用,回目作特殊修辞,《红楼梦》中有过多次运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乃是第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