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字谕纪泽:

十月十一日接尔安禀,内附隶字一册。廿四日接澄叔信澄叔:即澄侯叔。曾国藩之弟曾国潢,字澄侯。,内附尔临《玄教碑》一册注3。王五及各长夫来王五:即曾国藩之妹曾国蕙的丈夫王率五。长夫:长工。,具述家中琐事甚详。

注3《玄教碑》:传忠书局本作《元教碑》,系避清讳,改“玄”为“元”。该碑全称《大元敕赐开府仪同三司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张公碑铭》,简称“玄教碑”或“张留孙道行碑”,俗称“道教碑”。立于元天历二年(1329),为赵孟所书,是其楷书代表作。今存于北京民俗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

【译文】

写给纪泽:

十月十一日接到你的请安信,里头附有你写的隶书一册。二十四日接到你澄侯叔的信,里头附有你临写的《玄教碑》一册。王五及各位长夫来营,具体叙述家中的琐事,说得很详细。

尔信内言读《诗经注疏》之法,比之前一信已有长进。凡汉人传注、唐人之疏传注:解释经籍的文字。又特指汉代学者解释经典的文字。传、注又各有侧重,“传”强调师传,“注”侧重解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释经则与传注参体……传者转师,注者主解。”疏:本义为条陈,引申为注释、解释经籍。亦指解释经籍的文字。因习惯上将汉代学者解释经典的文字称为“传”“注”,遂将唐人所做进一步的发挥解释性文字称为“疏”。,其恶处在确守故训确守故训:坚持古代的训释。,失之穿凿;其好处在确守故训,不参私见。释“谓”为“勤”释“谓”为“勤”:指将《诗经》中的“谓”字之义解释成“勤”。乃汉代经师郑玄所为。如《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诗经·邶风·北门》:“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于此二篇之“谓”字,汉郑玄笺皆云:“谓,勤也。”,尚不数见,释“言”为“我”释“言”为“我”:指将《诗经》中的“言”字之义解释成“我”。此一训释,始于毛传,而为郑笺、孔疏所沿袭。其例甚多,不胜枚举。今举一例,如《诗经·周南·葛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毛传云:“言,我也。”,处处皆然,盖亦十口相传之诂十口相传:许多人辗转相传。,而不复顾文气之不安。如《伐木》为文王与友人入山《伐木》:《诗经·小雅》篇名。汉、唐传统“诗经学”认为该篇是周文王与友人入山伐木之诗。汉郑玄《诗谱》系其为文王之世。《毛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唐孔颖达申之云:“‘朋’是同门之称,‘友’为同志之名,‘故旧’即昔之朋友也,然则朋友新故通名,故旧唯施久远。此云朋友可以兼故旧,而并言之者,此说文王新故皆燕,故异其文。‘友贤不弃’,燕朋友也。‘不遗故旧’,是燕故旧也。”,《鸳鸯》为明王交于万物《鸳鸯》:《诗经·小雅》篇名。汉、唐传统“诗经学”认为该篇主旨是“明王交于万物”。《毛序》云:“《鸳鸯》,刺幽王也。思古明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养有节焉。”,与尔所疑《螽斯》章解同一穿凿《螽(zhōng)斯》章解:即《诗经·周南·螽斯》的《毛序》:“《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朱子《集传》朱子《集传》:即南宋大儒朱熹所著《诗集传》。,一扫旧障,专在涵泳神味,虚而与之委蛇虚而与之委蛇(wēi yí):即“虚与委蛇”,语出《庄子·应帝王》:“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唐成玄英疏:“委蛇,随顺之貌也。至人应物,虚己忘怀,随顺逗机,不执宗本。”后因谓假意殷勤、敷衍应酬为“虚与委蛇”。但此处非敷衍应酬义,而指朱子解释《诗经》不穿凿附会,不将诗之本事强行坐实。;然如《郑风》诸什《郑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皆郑国之诗。什:篇什,篇章。,注疏以为皆刺忽者固非注疏以为皆刺忽者:汉、唐传统“诗经学”认为《诗经·郑风》之《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及《扬之水》等篇的主旨皆是讥刺郑庄公世子忽。《毛序》云:“《有女同车》,刺忽也。郑人刺忽之不昏于齐。太子忽尝有功于齐,齐侯请妻之。齐女贤而不取,卒以无大国之助至于见逐,故国人刺之。”“《山有扶苏》,刺忽也。所美非美然。”“《萚兮》,刺忽也。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也。”“《狡童》,刺忽也。不能与贤人图事,权臣擅命也。”“《扬之水》,闵无臣也。君子闵忽之无忠臣良士,终以死亡,而作是诗也。”,朱子以为皆淫奔者亦未必是朱子以为皆淫奔者:朱熹认为《诗经·郑风》之《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扬之水》诸篇与郑庄公世子忽无关,乃是刺“淫奔”之诗。朱子《诗集传》于《有女同车》篇云“此疑亦淫奔之诗”,于《山有扶苏》篇云“淫女戏其所私者”,于《萚兮》篇云“此淫女之词”,于《狡童》篇云“此亦淫女见绝而戏其人之词”,于《扬之水》篇云“淫者相谓”。

【译文】

你信里谈读《诗经注疏》的方法,比前一封信已有长进。凡是汉人的传和注、唐人的疏,它不好的地方就在墨守古人的训释,失于穿凿附会;它好的地方也在墨守古人的训释,不掺杂一毫个人私见。将“谓”字之义训释为“勤”,还不多见,将“言”字之义训释为“我”,比比皆是,这也因为它是历代辗转相传的训诂,所以人们就不再考虑文章气脉上的不妥当。譬如将《伐木》篇的主旨说成是周文王和朋友入山伐木,将《鸳鸯》篇的主旨说成是圣明的君王泽被万物,和你所怀疑《螽斯》篇的解说,是同样的穿凿附会。朱子的《诗集传》,将过去的障碍一扫而尽,专门在涵泳诗的精神气息上下功夫,随文释义,不将诗之本事强行坐实;但是,例如《郑风》若干篇,汉、唐注疏以为都是讥刺郑庄公世子忽的,这样固然不对,朱子认为其主题都是刺淫奔的,也未必可靠。

尔治经之时,无论看注疏,看宋传宋传:指宋人所作解释儒家经籍的著作,如朱子《诗集传》、蔡沈《书集传》等。,总宜虚心求之。其惬意者,则以朱笔识出;其怀疑者,则以另册写一小条,或多为辨论,或仅着数字,将来疑者渐晰,又记于此条之下,久久渐成卷帙,则自然日进。高邮王怀祖先生父子高邮王怀祖先生父子:指高邮人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二人,皆为清代训诂学大师。王怀祖,即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清江苏高邮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为清代训诂学大师,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等。,经学为本朝之冠,皆自札记得来。吾虽不及怀祖先生,而望尔为伯申氏甚切也伯申氏:指清代训诂学大师王引之。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清江苏高邮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编修。道光间历官至工部尚书。传父文字训诂之学,有“一家之学,海内无匹”之称(阮元语)。卒谥文简。著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辞》等。

【译文】

你研读经学时,不管是看汉唐注疏,还是看宋人的集传,都应当虚心对待。凡是深感合意的地方,就用红笔标出;凡是有所怀疑的地方,就另用一个册子记一小条,或者写长篇辩论,或者仅写几个字,将来所怀疑的逐渐明晰,又记载在这条之下,时间久了渐渐积成卷帙,那就自然而然学问日进。高邮王怀祖先生父子,经学是本朝最好的,学问都从札记中得来。我虽然比不上怀祖先生,但盼望你像王伯申一样的愿望则很强烈。

尔问时艺可否暂置时艺:即时文、八股文、四书文。见前“四书文”注。,抑或他有所学,余惟文章之可以道古、可以适今者,莫如作赋。汉魏六朝之赋,名篇巨制具载于《文选》《文选》:即《昭明文选》。见前注。,余尝以《西征》《芜城》及《恨》《别》等赋示尔矣《西征》《芜城》及《恨》《别》等赋:指西晋潘岳所作《西征赋》、南朝鲍照所作《芜城赋》及江淹所作《恨赋》《别赋》。皆为六朝赋名篇。;其小品赋则有《古赋识小录》小品赋:篇幅短小的赋。《古赋识小录》:清王芑孙编。共八卷,凡三百二十四篇。选录作品,上自战国荀卿、宋玉,下迄明代夏完淳。;律赋则有本朝之吴穀人、顾耕石、陈秋舫诸家吴穀人:吴锡麒(1746—1818),字圣征,号穀人,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乞归养亲。主安定、乐仪等书院讲席。以诗与骈文著名。其诗与严遂成、厉鹗、袁枚、钱载、王又曾并称“浙西六家”,骈文与邵齐焘、洪亮吉、刘星炜、袁枚、孙星衍、孔广森、曾燠并称“八家”。著有《有正味斋集》七十三卷。顾耕石:顾元熙,字丽丙,号耕石,清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庆十四年(1809)进士,由编修累官翰林院侍读。二十四年(1819),提督广东学政。工八股文,兼善诗书。多病,卒于官,年四十一。陈秋舫:陈沆(1786—1826),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室名简学斋、白石山馆,清蕲水(今湖北浠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官监察御史。曾典广东乡试,任会试同考官。学宗宋儒,工诗。有《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简学斋诗存》《白石山馆遗稿》。。尔若学赋,可于每三、八日作一篇,大赋或数千字,小赋或仅数十字,或对或不对,均无不可。此事比之八股文略有意趣,不知尔性与之相近否?

【译文】

你问科举时艺是否可以暂且搁置在一边,是不是再学一些其他的,我觉得文章中既可以述古、又可以适用于当今的,没有比得上写赋了。汉魏六朝的赋,名篇巨制,都载录于《昭明文选》中,我曾拿《西征赋》《芜城赋》及《恨赋》《别赋》等赋给你看过;小品赋有《古赋识小录》;律赋有本朝吴穀人、顾耕石、陈秋舫诸家。你要是想学赋,可每逢三、八日各作一篇,大赋或者写到数千字,小赋或者仅写几十字,或者对仗或者不对仗,均无不可。这件事比写八股文要稍微有意思一些,不晓得你的性情是否和它相近?

尔所临隶书《孔宙碑》《孔宙碑》:全称《汉泰山都尉孔宙碑》,今存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东。碑主孔宙,字季将,乃孔融之父,系孔子第十八世孙。官泰山都尉,卒于汉桓帝延熹六年(163)正月,年六十一。该碑通高3.02米,宽1.07米,厚0.24米,碑圆首有穿。碑额题篆书两行十字,布于穿两侧,阴刻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九字。碑阳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八字。因碑文结体端庄而飘逸,被视为汉隶中的精品。,笔太拘束,不甚松活松活:轻松。,想系执笔太近豪之故,以后须执于管顶。余以执笔太低,终身吃亏,故教尔趁早改之。《玄教碑》墨气甚好墨气:笔墨气息。,可喜可喜。郭二姻叔嫌左肩太俯郭二姻叔:指郭崑焘(1823—1882),原名先梓,字仲毅,自号意城(又作“翊臣”),晚号樗叟,清湖南湘阴人。郭嵩焘二弟,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咸丰间参湘抚张亮基、骆秉章等幕府,后入曾国藩幕。叙功赏国子监助教衔,晋内阁中书、四品卿。著有《云卧山庄诗集》等。因曾国藩将第四女嫁与郭嵩焘子,故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应称郭崑焘为郭二姻叔。,右肩太耸,吴子序年伯欲带归示其子弟注4。尔字姿于草书尤相宜,以后专习真、草二种,篆、隶置之可也。四体并习,恐将来不能一工。

注4吴子序年伯:指吴嘉宾(1803—1864),字子序,清江西南丰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累官至内阁中书。吴嘉宾与曾国藩是同榜进士,过从甚密,以经学和古文名世,是桐城派在江西的代表人物。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有《求自得之室文钞》十二卷、《尚庐诗存》二卷、《丧服会通说》四卷、《周易说》十四卷、《书说》四卷、《诗说》四卷、《诸经说》等。因吴嘉宾与曾国藩是同榜进士且年长,故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应称其为年伯。

【译文】

你所临写的隶书《孔宙碑》,下笔太拘束,不够轻松灵活,想必是因执笔太近笔尖的缘故,以后执笔位置应当放在笔尾。我因执笔太低,一辈子吃亏,所有教你趁早改变。你临的《玄教碑》,墨气很好,可喜可喜。郭二姻叔嫌字左肩太低、右肩太高,吴子序年伯想带回去给他家子弟看。你字的姿态和草书最相宜,以后可以专门学习真、草二种,篆、隶放在一边。四种字体一起学习,怕将来一样都学不好。

余癣疾近日大愈,目光平平如故。营中各勇夫病者,十分已好六七,惟尚未复元,不能拔营进剿,良深焦灼。闻甲五目疾十愈八九甲五:曾国潢长子曾纪梁乳名甲五,字筱澄。,忻慰之至。

【译文】

我的癣疾近来好了很多,眼睛和平常一样。军营中士兵和长夫生病的,已经好了十分之六七,只是尚未完全复原,不能拔营进剿,深感焦虑。听说甲五侄儿的眼病好了十之八九,欣慰之至。

尔为下辈之长,须常常存个乐育诸弟之念。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意谓同别人一起做好事。清焦循《正义》:“是取人为善,则是与人同为此善也。”,况兄弟乎?临三、昆八临三:即王临三,曾国藩姊曾国兰之子。昆八:即王昆八,曾国藩妹曾国蕙之子。,系亲表兄弟,尔须与之互相劝勉。尔有所知者,常常与之讲论,则彼此并进矣。此谕。

【译文】

你是晚辈中的老大,胸中应当常常存一个乐于教育弟弟们的念头。君子行道,没有比和人一起做好事更重大的了,更何况是兄弟之间呢?临三、昆八两位,是亲表兄弟,你要和他们互相勉励。你懂的道理和学问,要常常和他们讲述讨论,那就能彼此齐头并进了。就说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