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服饰配件的特性

世界上几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都有关于服饰配件的记载,其装饰形式及装饰行为与各地区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息息相关。人们的观念和技术的积累也导致了服饰配件的发展。首饰的应用、腰带的式样、背包的功能、鞋靴的变化等都有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特定的内涵,人类世代相传的习俗形成了服饰配件的特有含义,具有区域特征和传统形式。

如果将各时代、各民族的服饰配件作一比较分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服饰配件有诸多特性,如从属性与整体性、社会性与民族性、审美性与象征性等。由于这些特性,决定了服饰配件在服饰艺术中的地位及其完整的概念。围绕着这个概念而引发出的各种现象,自然会令我们去思考、去追究,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弄清它的内涵及意义。

一、从属性与整体性

从服饰配件中的“配”字中可以看出,它在服装体系中所属的地位具有从属的特征。一个人的仪表要通过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内在因素包括个人气质、文化修养、道德标准等,而外在条件则是通过服装、饰物、发型、化妆等方面体现出来,两者有机结合、统一,才能更加完美。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穿衣服除了有御寒保暖等实用作用外,还可以烘托人的气质、个性,使人的整体形象更加美好,因而衣服应具有主导地位。相对于衣服本身而言,配件、化妆、发型等都要围绕衣服来考虑,通过配件、化妆、发型突出服装这个主体,从而进一步突出穿着者的整体形象,由此体现着装者和设计师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品位。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为了突出装饰物,设计师也可能将服装与配件的关系倒置,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例如在首饰发布会上,模特身着款式简洁、色调素雅的服装,但佩戴着华丽的首饰,珠光宝气,光彩迷人,突出了珠宝首饰的特点,达到了宣传的目的。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或原始部落,由于受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影响,服饰装扮特别丰富,首饰、鞋帽等配件都非常有特色,有的甚至比服装本身还要耀眼。如我国苗族的银饰(图1-1)、藏族等民族的装饰物、澳洲有些部落的贝饰和鸵鸟毛的头饰等,它们的外观都远远超出了服装本身给予人们的印象,展示出神秘古朴的原始风情。

图1-1 苗族的银饰

整体性也是服饰配件的基本特征之一。服饰配件的每一个类别既可以单独的形式存在,又可融入着装的整体之中。如从材料、款式、色彩、工艺以及服饰配件的种类等方面看,每一个配件的类别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它们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从服饰的装饰效果看,它们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无论是首饰、包袋还是鞋帽,每一个局部如果配合不当都会引起整体上的不协调。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服饰作品的完成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艺术综合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独立的服饰配件种类被设计师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崭新的、完整的视觉形象。

服饰配件的艺术组合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独立的饰品组合成一个品种的整体系列,如耳环、项链、戒指、胸针、发簪等组合为首饰整体系列;书包、沙滩包、宴会包、公文包等组合为包袋的整体系列;皮靴、皮鞋、凉鞋、布鞋等组合为鞋靴系列等。其中还可以分为更小单元的系列组合,如同类型的戒指系列、沙滩包系列、皮靴系列等,在小范围的独立饰品中组合成小型的整体系列。另一种形式是由不同的、独立的品种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服饰形象系列,如将衣服、首饰、帽、鞋、手套、腰带、伞等不同元素按照设计师的创意综合于服装设计中,所展示出来的作品应该是整体而完美的,虽然每件装饰物各自具有独立的特点,但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达到多样装饰物间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如果在设计中,将服装与配件分别考虑,将其整体构思与独立的特点割裂开来,则必然会削弱服饰整体形象的表现力。

由于环境、时代、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服饰的装扮有不同的要求,服装与饰物之间的隶属关系也根据具体的因素而变化。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着装准则依赖于当今的环境、文化、审美和潮流,人们对着装的要求体现在美观、舒适、卫生、时尚、个性和整体协调等方面,以服装为主体,鞋帽、首饰等服饰物都要围绕服装的特点来搭配,从款式、色调、装饰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服饰系列,与着装者形成完美的统一。

二、社会性与民族性

服饰配件的发展体现出社会性与民族性。从纵向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工艺水平、政治、宗教及各方面对服饰配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必然反映出艺术性、审美性、工艺性、装饰性等方面的变化;从横向看,不同的民族风情、民族习俗、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服饰配件具有各不相同的形式和内容。

社会变化的因素对服饰配件的影响很大,有时甚至对饰物的发展变革起决定性的作用。如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珠宝饰物及其他佩饰都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成为当时社会地位或身份的象征,社会对于珠宝的佩戴、配饰的穿用都有严格的等级区分,不仅普通百姓受到限制,就连朝廷命官也受到严格的制约。

社会的重大变革往往引起生活习俗的变化,也会影响服饰配件的发展和变化。例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使体现封建等级的官爵命服、顶戴花翎与朝珠一律废除,珠宝佩饰也失去了等级的意义。人们的鞋帽服装逐渐演变得更为简练、实用、舒适,人人平等,均可穿用。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欧洲处于残酷的枪林弹雨之中,人们生活在悲哀紧张的环境中,无心顾及时髦的衣服和精美的佩饰,实用、牢固、使用方便才是当时人们的需求,那些奢侈的珠宝首饰被人们无奈地舍去,而一些简单、体积小的项链、宝石等饰品被作为护身符或避邪物随身佩戴,带有保佑平安或纪念亲人的含义。

社会经济的发展、工艺技术的提高,也能给服饰配件带来新的转机和变化。如金属冶炼技术的发明和进步,使金属首饰的发展从无到有,愈加完善;纺织面料的出现使包袋、鞋帽等由皮革制品或单一的编结制品发展为多面料、多品种、多功能的形式。因此,服饰配件的发展和变化,与社会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民族习俗代代相传,经过漫长的时期而形成,因此变化缓慢,也不会轻易改变。服饰品在许多民族中是非常重要的装饰形式,每种饰物的形成都包含了本民族特定的风俗,从饰品的外形、选材、图案、色彩等方面都体现出各自的风俗习惯及特点。如我国土族妇女非常注重头饰,不同地区的土族头饰的样式和名称都不相同。土族把头饰称为“扭达”,根据不同的地区,分为“吐浑扭达”、“适格扭达”、“雪古郎扭达”等。我国苗族也是极为重视头饰的民族,头饰以银制品为主,造型别致丰富,银白亮丽,显得雄浑壮观。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的头饰,用大块的动物毛皮围裹在头上,再装饰上红黄色羽毛(图1-2),除表示其部落图腾的含义外,还表明佩戴该头饰的男孩已步入成年。同样都是头饰,但所用的材质、造型、色彩、装饰手法、装饰形式及所体现出来的含义的差别,最终取决于各自的民族习俗、地理环境及其他因素。

三、审美性与象征性

服饰配件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人与自然的交融中逐渐发展与成熟的。随着人类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所使用的各种器物包括服装与饰物都被发明、创造出来并作不断的功能改进(图1-3)。同时,在实际应用的基础上,人们更注重审美追求,在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不断完善,使服饰配件日趋完美。如我国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簪发玉笄,笄上镂刻有精美的饕餮和鸟首等装饰纹样(图1-4)。汉代妇女常用的步摇簪珥,造型别致精巧,步摇以金银为首、以桂枝相缠,下垂以珠,用各种兽禽形象以点翠作为花胜,将其插于发髻之上,步则动摇。簪的造型美观夸张,簪长一尺有余,一端饰以花胜,加上以翡翠点于羽毛、嘴衔白珠的凤鸟。簪在汉代被普遍使用,既有固定发髻的作用,又可作为装饰。另外,横插于发髻上的镊、花枝状的花胜、象骨制的鸱等装饰物,都是非常美观的头饰。

图1-2 巴布亚新几内亚土著人的头饰

图1-3 早期的梳子

图1-4 龙山文化簪发玉笄

服饰配件的审美性往往与象征性密切联系,自社会开始有阶级分化,等级制度逐步形成后,等级差别也必然反映到服饰配件中。如冕服制确立了上下尊卑的区分,按贵贱尊卑各服其装,不可越礼。单从冠帽上看,帝王冠冕堂皇,百官职位的高低以冠梁数的多少及色彩、饰物的不同来区分,平民百姓只能戴巾、帻等,人们从服装穿戴中能够清楚彼此的身份地位。同时,人们还通过服饰配件表达富有和奢华,不惜花费大量的金银珠宝进行装饰以满足心理上的追求。在这一点上,纺织工匠和金银首饰工匠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生产出各种纺织面料,在服装上镶嵌各类晶莹的珍珠宝石。贵妇们为了炫耀富有的程度,穿着华丽的服饰,从头至脚都佩戴着饰物,如装点着珍贵的宝石,镶着珍珠的耳环、项链等,无形中也促进了饰物的发展。因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装饰物的发展越加丰富多样,美观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