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血战竹寨

  • 巴国
  • 通川九藏
  • 3907字
  • 2020-08-23 10:04:09

阎敖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巴国杀来,十日后便抵达巴国国境。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阎敖懂得“兵者诡道也”的道理,所以他并不轻敌,他传令放慢行军速度,他要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采取有序推进,稳扎稳打的策略。

阎敖刚渡过乌江深入巴境不足二十里,前方哨探来报,发现前方有巴国军队出没。

阎敖闻报立刻率领亲兵前去探查,只见远远的山麓下,有一道黑青青的屏障,走近勘察,才发现是用竹子架构的竹寨,高约两丈,绵延数里,挡住楚军去路。阎敖行军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营寨,前面既没有栅栏哨楼,也不设壕沟鹿砦,就那样平平坦坦地架在那里,不像阻敌的营寨,倒像是避暑的竹楼。

这种路数可是阎敖以前从没有遇到过的,自己根本看不懂对方的门道,因此以前的经验和战术甚至兵法都不适应了。二十万楚军面对的不是安营扎寨和深沟高垒的束甲执戈军队,而是用竹子编制的一座竹篱阁楼长城,楚国哨探左右探查,一点看不出进退通道,驻军规模。

阎敖不敢贸然进攻,而是先派人去竹寨下战书,希望能窥探内部虚实,然后发兵攻打。但立寨的笎族人并不吃这一套,他们隐藏在竹寨里,并不与楚军野战,楚军几次下战书,信使都被笎族人用竹枪钉死在竹寨前,完全没有“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文明规则,气得楚军上下群情激奋,叫嚷要阎敖即刻下令全军出动踏平竹寨。

这时恰好楚王送来密信,阎敖展开一看,楚王要他速速进军,尽快歼灭巴军主力,以防北方六大国尤其是秦国出兵干预。原本谨慎的阎敖此时再也顶不住上下压力,传令全军明日全力出击。

第二天一早,楚军上下饱食一顿,一阵擂鼓后列阵前行,而守在竹寨里的笎族人看到楚军将全力攻击,也不敢大意,所有战士都据守岗位,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进入攻击状态。

阎敖站在兵车上看到竹寨内并无大的动作,心中虽有疑惑,但想到自己二十万大军久经战场,人踩马踏也能破了这竹寨,因此也就毫不迟疑,红旗一展,战鼓号角齐鸣,楚军像潮水般直扑笎族竹寨。

当冲进竹寨后楚军才发现这里面杀机重重,竹寨不似普通营寨,千军万马进入,似水入沙漠,风扫密林,根本无法损伤分毫,倒是笎族人的竹枪,如急雨而下,楚军人马,或中竹枪毙命,或掉入竹寨下的陷坑,死伤惨重。更损楚军士气的是,楚军在竹寨下无道路可行,看似处处是空间,却又处处是阻碍,前挡后阻,左右冲突都无法突破,楚军面对这样的寨垒,如老虎吃刺猬,无处下口,自己则被刺得遍体鳞伤。

数万楚军冲入竹寨中如巨人陷入沼泽,根本拔不出腿来,只能成为笎族人的活靶子。此时压阵的阎敖见楚军伤亡惨重,知道再打下将彻底断送这场战争,于是急忙传令鸣金收兵。

楚军丢下数千具尸体后狼狈后撤,而笎族人也不出寨追击,只是继续安居在竹寨内阻住楚军的去路,这又完全不是兵法的套路。俗话说兵无常势,那些笎族人却始终只守不攻。

楚军经此一战,士气低落,全军上下对笎族人的竹寨充满了恐惧,阎敖也明白了巴王为何免费供盐给笎族人了,他们的确不好惹。自己兵多将广,但面对这水火不浸的竹寨,楚军又冲锋了几次,也都大败而归,自己真的一筹莫展了。

阎敖看着大帐外的天空,乌云流动,草虫呜咽,知道雨季也快来了,如果在雨季来临前不能攻下竹寨,恐怕自己的常胜将军的名声就不保了,正在惆怅之际,军士来报,楚王派人慰劳军队来了。

阎敖让人传唤进来,只见来人一身布衣,约莫半百年纪,皮肤白皙,面貌清癯,那人对阎敖施礼道:“下官令狐锵,奉楚王令,送牛五百头,美酒五百坛,犒劳各位将士,期待将军早日凯旋。”

阎敖命将士收下楚王赏赐,便请令狐锵入大帐歇息。进入大帐后,令狐锵对阎敖道:“大王还有密令,要在下亲口告诉将军。”

“先生请讲。”

“大王要将军速速夺下宝源山,不可有误。”

阎敖听到密令,心中大为不解,问道:“宝源山?难道大王不要怒涛之城了?”

“不错,这次楚国本来就不打算灭掉巴国,大王要的是巴国的盐泉,只要把盐控制在我们手里,我楚国就控制了天下的财源,也就控制了天下各国的饭碗,这样我们楚国就能轻松打垮秦国,一统天下,代周而立。”令狐锵看着阎敖,微笑着说道:“这对将军来说可是个好消息。”

“好消息?”阎敖不明白令狐锵的话什么意思。

令狐锵笑道:“因为将军不必攻打怒涛之城了,在下去过怒涛之城,那里地势之险要,城墙之坚固,可以说天下绝无仅有的,纵使千军万马也休想攻破,将军应该庆幸不用去啃那块硬骨头。”

阎敖听罢连连点头,感谢令狐锵的提点,然后传令让厨房设宴款待令狐锵。两人在大营帐内推杯换盏,令狐锵见阎敖愁眉紧缩,情绪低落,便问道:“将军率大军伐巴,难道军情不利么?”见令狐锵问起军情,阎敖便摇头叹息,表示默认。

令狐锵说道:“巴人立国千年,尚武善战,但将军切莫气馁,现在将军已是骑虎难下,楚王军令森严,如果将军伐巴失利,别说将军的名声,恐怕连将军人头也难保,以大王的脾气,甚至将军的族人也无法幸免。”

阎敖便长叹一声道:“本帅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现在确实遇到了那些大国将军都没有遇到过的对手了。”阎敖接着就把楚军与笎族人交战的经过详细告诉了令狐锵,并向其透露,自己死伤过万,竟不能伤害竹寨分毫,这可比秦军堡垒更坚固,所以自己现在愁闷不已。

令狐锵听后,拍桌说道:“将军可真算遇到对头了。”然后他告诉阎敖,这是笎族特有的“篾龙竹寨”,竹寨高达两丈,用碗口粗细的竹子搭建,分上下两层,人住二层阁楼,楼下悬空,顶上铺竹叶遮盖,高低错落,横斜交叉,左右互通,上下联结,看似疏朗虚弱,实则毫无破绽,绵藏杀机,损一竹,整体纹丝不动,所以最难攻破。

阎敖听到令狐锵的说法与自己所见如此吻合,心里非常兴奋,问道:“先生真是博学,不出户,知天下,的确如你所描述,攻这篾龙竹寨就如刀劈流水,根本无济于事。现在全军上下都有畏敌如虎,不知先生可有破敌良策?”

令狐锵摇头道:“如果有现成的良策,这样的竹寨也就不会存在了。”阎敖听完,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神色顿时黯然。令狐锵也爱莫能助,只是陪着阎敖默默地喝着闷酒。

这是伙房来人请示阎敖,楚王犒劳将士的五百头牛是否在现在就宰杀。阎敖也无心思在这些上面,只说道:“杀吧,明天让将士们吃牛肉。”

厨房的人领命而去,令狐锵呷了一口酒,突然一拍桌子,喝道:“且慢。”

阎敖见状,问道:“先生有何想法?”

令狐锵道:“破这篾龙竹寨,就要这一个‘牛’字。”说罢,就如此这般描述,说得阎敖频频点头,豁然开朗,然后离席下跪拜谢令狐锵的破敌良策。令狐锵急忙扶起阎敖,说道:“天下本没有攻不破的堡垒,在下也是偶然得之,不敢受此大礼。”

阎敖道:“先生一言,不但救了本帅,还挽救了数万将士的性命,这功劳比天还高,待破巴之后,本帅必定上奏楚王,录先生为此战第一功。”令狐锵连忙摆手,说自己并不为得到楚王的赏赐,接着又对阎敖道:“将军即将大功告成,鄙人有一句话想告之将军,望将军三思。”

“先生请讲。”

令狐锵对阎敖说道:“兵书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楚王志在扫平天下,代周而立,巴蜀之地,部落众多,风俗各异,如果全靠兵力一一剿灭,我楚国绝无此兵力能够达成,因此请将军下令,破寨之后,切勿多行屠戮,尤其是笎族的首领人物,应该赦免放回,不可伤其性命。”阎敖听罢,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令狐锵的请求,然后便传令全军备战,明日一早大举进攻。

巴楚双方对峙了十天,这十天里楚营没有任何动静,竹寨里的笎族人知道楚军畏战,便也有些松懈。到了第十一天的早上,天气尚早,薄雾笼罩着山水密林,山峦间静谧而安详,如果没有战争,没有杀戮,这应该是一个“笛声透薄雾,牧童寻声出”的祥和日子。

和平就像空气,存在时无影无踪无知无觉,失去后就有难以生存的难受。但寂静总是短暂的,很快,一阵沉闷的声响便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大地开始颤抖起来,声音也越来越大,紧接着号角响起,楚军又开始大举进攻了。

待楚军靠近,笎族才人发现,这次钻出薄雾的不是束甲执戟的军士,而是数百头耕牛,每头牛的肩上都扛着刀刃,如肉盾战车直接冲过来了。笎族人从未遇到过如此多的“拆营器械”,只见那牛群发疯般地冲入竹寨,碗口粗的竹子根本挡不住,碰到非折即破,并且竹寨相互勾连,于是开始哗啦啦地成片倒下。

见到如此多的耕牛狂奔涌入,笎族兵士慌忙投竹枪射杀,但哪里杀得完,那些受伤的耕牛更加愤怒,冲撞得更厉害了。牛群后面,是楚军的重甲骑兵的掩杀践踏。笎族首领敖奎和郡主带着兵士奋力抵抗,射杀楚军无数,但怎奈寡不敌众,失去了竹寨的掩护,只得节节败退。令狐锵骑马陪着阎敖督战,看着这场惨烈的战争,看着那鲜血染红的战袍,尸体填满了坑道,心中有大不忍。

仗打到晌午时分,笎族的人已越来越少,敖奎已战死,最后只剩下郡主和几个侍从在顽抗,且已被楚军团团围住,这时令狐锵催马前来,高叫:“刀下留人。”

楚军将士听到喊声便暂停了攻击,令狐锵催马到跟前对笎族郡主道:“郡主乃巾帼英雄,笎族人英勇善战,鄙人十分钦佩,只要郡主现在答应笎族人从此离巴事楚,我愿向将军求情,让郡主离开。”楚军听到令狐锵要放郡主离开,便一阵哗然,纷纷叫嚷要杀死她。笎族竹寨伤楚军太多,将士们都激愤不已,无法接受令狐锵的要求。

笎族郡主面对那些跃跃欲试的楚军,轻蔑地笑道:“两大之间难为小,我们笎族人谁也不事,但你们楚军败相已露,还有更大的对手等着你们,我们还是在黄泉路上相会吧。”这时楚军早已杀红了眼,不等阎敖下令便呐喊着蜂拥而上。郡主回首望着西方说道:“为了巴王,这就是最好的死法。”

令狐锵欲再阻止,却被阎敖拦住,说道:“现在是众怒难平,在军中不要背众而行,先生还是顺其自然吧。”

最后笎族郡主倒在了楚军刀下,笎族兵士也全军覆没。阎敖一面写捷报呈给楚王,一面在营中大宴将士,宴席上不见令狐锵,问左右,有军士来报告:“令狐先生已离开军营,转告将军他不再回郢都了,他现在已是闲云野鹤,四海为家了。”